向守志在抓教学实践中深切感到,高层次教学人才匮乏,是制约办学水平层次提升的突出瓶颈和短板。他以富有创造性的头脑,悉心思考并寻找着解决这一难题的途径和机遇。1963年1月,西安炮兵高级专科学校改为炮兵技术学院。4月,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陪同朝鲜国防部长金光侠大将前来观看导弹操作,官兵们快捷精准无可挑剔的表现,赢得罗瑞卿和金光侠的热烈掌声。临行前,罗总长亲切地问学院有什么困难,向守志坦言:“教学人才匮乏,一直是我们一块心病。最近学院拟制了一个‘拔青苗’计划,可否从全国名牌大学挑选部分优秀青年教师和即将毕业的优秀学生,到我校经过专门训练,留下当教员。还希望能从北京理工科院校选调些有志于国防事业的专家教授和讲师,充实一线教学队伍。”罗瑞卿当即表示,回京就向周总理汇报,协同高教部实现这个计划。
不久,罗总长从北京来电话,讲总理完全同意“拔青苗”,要求高教部挑选最好的人才,你们看上哪个大学的,就到哪个大学要。手持周总理的“尚方宝剑”,向守志派人从北京航空学院、北京工业学院、武汉大学、兰州大学等著名高校选拔16位资深讲师和200多名全国名牌大学毕业生,并特批上海同济大学毕业、曾在国民党兵工厂当过多年工程师、精通流体力学的北航教授王列前来任教。得知王列尚未成家,向守志过春节必请他和几位教学突出的资深讲师同吃年夜饭,用自己的工资买来茅台酒,让大家尽兴畅饮。深受感动的王教授给院长敬酒说:“您对我如此信任厚爱,此心足矣!”向守志还特意交代训练部副部长黄迪菲一个任务,要想方设法帮助王列找个伴侣,被全院传为佳话。
“学院的人,当以教员为大!”
向守志十分重视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多次在全院教职员工大会上郑重强调并身体力行一条院规铁律:学院重大集会活动,让教员坐前面,院领导和机关干部靠后坐;打饭购物理发洗澡,教员优先,无需排队。刚宣布这些规定,机关一片哗然。少数同志感到教员与自己的角色发生“错位”,优越感和自尊都没了,难免有些牢骚怪话。
向守志曾在一次会议上语重心长地向大家坦露心迹:“在座的大多数同志都是从战火硝烟中走出来的幸运儿,亲身经历过落后挨打的惨烈。我们为什么落后?就是因为没有先进的武器装备,没有掌握高科技知识的一流人才。当今世界军事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再不能用人海战术、血肉之躯与武装到牙齿的敌人血刃相拼,只能走科技兴军之路。一所学院拥有好的教官,才能培育出一流学生。自古以来,学堂就是教师爷坐第一把交椅。我们这座培养导弹尖端技术人才的院校,更要倡导和营造尊师重教的好风气。我认为,学院的事,应以教学为重;学院的人,当以教员为大!”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时想不通的同志茅塞顿开,“甘当绿叶扶红花”在全院机关蔚成风气。时至今日,当年拔来的“青苗”,多已成为学养丰厚的资深专家教授,有的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有的跻身于火箭军高层领导岗位。许多健在老同志由衷称道:什么叫尊师重教,向守志老院长做出了彪炳青史的楷模,永远值得怀念和敬仰!
卧薪尝胆的5年,开拓创业的5年,快速发力的5年,硕果累累的5年。到1965年9月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签发命令,任命向守志为军委炮兵主管导弹部队的副司令员时,西安炮兵技术学院已建成教学科研队伍初具规模、各类教材教案齐全完备、图书馆资料室实验室成龙配套、专业训练场正规有序、105个教学单位自成体系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导弹工程技术学院,成为西北地区屈指可数的名牌理工科大学。教学区、学员区、部队营区和机关办公楼四周,花圃环布、绿树成荫,学院绿化覆盖率达百分之六十以上,多次被兰州军区和陕西省评为绿化卫生先进单位。叶剑英、罗瑞卿、谭政、张爱萍等领导同志来学院视察,对该院教学科研和全面建设给予充分肯定。叶帅对向守志满意地说:“你们已经建成我军新型的高等工程技术学院!”并勉励全院要很好地学习运用毛泽东思想,敢于破除常规,大胆革新,善于创造,争取教学改革新成果。
1966年7月,经毛泽东主席批准,向守志出任第二炮兵(现更名为火箭军)首任司令员。
1975年4月,经叶剑英邓小平举荐,“文革”中遭受残酷迫害的向守志得以复出,再次出任第二炮兵司令员。
2009年阳春三月,为深入了解战略导弹部队早期创业的艰辛历程,第二炮兵军史馆筹建办公室同志专程赴南京采访向守志。谈到半个世纪前不当军区参谋长却到导弹学校当校长的经历,老首长讲了如下发人深思的话:“今天看,我这样做可能有点傻。但我们那个年代的同志,从来都把当官看作一副担子、一种责任。战争中牺牲战友的音容笑貌,让我永远难以忘怀!我办导弹学校,就是要告慰先烈,我们一定要真正强大起来,也一定能够越来越强大!”
这就是老一辈中国军人的选择,无怨无悔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