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场血与火激战的枪声炮声军号声常在耳边回响,和平年代沙场点兵枕戈待旦的日日夜夜难忘。”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迎来80华诞之时,90岁的向守志喜欢回忆从前,“往事并不如烟,我的记忆依然清晰”。
1990年从南京军区司令员岗位上离休的老将军,关注的目光从来没有离开过这支军队。
身经百战的老红军、老八路
1935年3月,任副排长的向守志随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长征中,他是连队收容队负责人之一。
一次,在翻越大雪山夹金山后,向守志身体冻僵了,一坐下就失去了知觉。“战友们点起篝火,慢慢地把我烤醒。”
党岭山,比夹金山更高更大--海拔5000多米,峰顶气温零下40摄氏度以下。
“快到山顶时,从山上滚下一个东西。眼看要滚下悬崖,被一块巨石挡住了。”老将军回忆,那是一位红军战士,“我站在离他不远的地方,就赶紧把竹棍伸过去。”
“我刚一用力,就被带下去一步。”好在后面的连长一把抓住了他的衣服。
老将军说,爬雪山时,自己拉扯起来了20多名战友。“雪山救人有力气就可,而草地救人则需要技巧。”
“不能像雪山那样使用猛力,而应该站得远一点,轻轻地把竹棍伸出去,然后使用巧力,禁用蛮力,否则不但救不了战友,还有可能把自己也给拉下去。”也许是救的人多了,向守志有了一套经验。
抗日战场上,向守志随八路军129师转战太行山。1938年,向守志21岁,是386旅771团2营机枪连连长。
他印象很深的,是神头岭伏击战。“我们向日军开火,我指挥机枪连的6挺重机枪猛烈射击。这次战斗,我们共毙伤俘日军1500余人。”
“我打得最得意的一仗是响堂铺伏击战。我当时还是机枪连连长。”向守志回忆。 1938年3月31日上午,由黎城开向涉县的日军汽车队约180辆汽车驶入八路军的伏击区。
“我用重机枪向日军车队猛扫,掩护兄弟部队指战员向日军车队冲击。敌人被打得丢盔弃甲,汽车相撞或中弹起火。这次战斗共歼日军400余名,汽车全被缴获。”
“1939年9月的凌石屯伏击战,是我打得最有趣的一仗,因为打得鬼子光屁股逃跑。”向守志回忆,“这时,我已是八路军青年抗日游击纵队771团第2营营长。”
出任中国战略导弹部队首任司令员
1950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野战军15军44师师长向守志,指挥了西昌战役。这是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大陆对国民党的最后一仗。
1952年,向守志又率领第44师,在朝鲜战场的西方山,与美军进行了9个多月阵地防御战,有力地支援了侧翼的上甘岭战役。
3年后,在新中国的第一次授衔中,38岁的向守志被授予少将军衔。33年后,他又被授予上将军衔。
1967年7月4日,中央军委下达毛泽东主席签发的任命书--任命向守志为第二炮兵司令员,李天焕为政委。
在此之前7年的时间里,向守志一直与导弹打交道。
1960年8月,从高等军事学院(今国防大学)毕业的15军军长向守志,担任刚刚组建的西安炮兵学校(二炮工程技术学院的前身)校长,这是解放军培养掌握使用导弹尖端武器人才的第一所学校。1962年改为学院,向守志改任院长。
1965年8月,由毛泽东点将,周恩来总理任命向守志为军委炮兵副司令员,主管导弹部队建设。1966年6月6日,中央军委决定组建二炮领导机关,由向守志和李天焕负责筹建。
向守志说:“我是首任二炮司令员。作为新组建的一个技术兵种,‘二炮’是指战略导弹部队,这个名字是周总理取的,以区别于传统炮兵(一炮)。但43天后,这纸命令又被撤消了。”
向守志被任命为首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