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军人,负有保国卫民之责,速还炮杀敌,后退者枪毙!”1932年2月4日,时任第19路军吴淞要塞司令部参谋长的滕久寿,在身负重伤,右手如刀切一般被弹片削断的情况下,毅然坚守阵地指挥战斗,直至壮烈牺牲。
上海历史博物馆至今还保存着滕久寿将军的墓碑。遒劲的71个大字,无声述说着将军短短33年的壮烈人生。上海历史博物馆资料室主任徐亚芳向我们提供了一份1932年出版的《新闻报》,其中一篇报道就记载着滕久寿将军殉国的一幕。
“滕久寿将军牺牲后,第19路军军长蔡廷锴亲自为其主办丧事,将其灵柩安葬在霍必兰路永安公墓,挥毫写下‘血洒淞沪’条幅,以慰英灵。”徐亚芳告诉记者,“国民政府追授滕久寿少将军衔,他也是九一八事变后,为保卫中华民族而牺牲的第一位将军。”
沧海桑田,岁月更替。走在滕久寿将军当年牺牲之处,依稀能回望见历史的烽烟。
追寻遗址,我们来到位于上海北端的吴淞口岸,这里是黄浦江汇入长江的重要通道。1932年2月,日寇借口保护其侨民,向上海闸北中国军队阵地发起了全线攻击,并集中火力轰击吴淞要塞。
面对从海空两面夹击、军力和装备都占绝对优势的日军,吴淞要塞司令刘振铨临阵退缩,辞职脱逃。滕久寿临危受命,奋勇还击。在炮台湾湿地公园内,那一门刻满岁月斑驳印迹的火炮,就是历史的最好见证。危难之刻,滕久寿率全体炮兵,屡次击败日军的凶猛进攻。2月4日,日军派军舰13艘,飞机24架,向要塞炮台轮番轰击,不幸中弹的滕久寿,最终壮烈殉国。
83年过去了,如今的吴淞口岸一片繁华祥和。“我们不能让后人忘却这段历史,以及为之牺牲的将士们。”淞沪抗战纪念馆文史部主任王一峰深有感触地说:“今年8月13日,淞沪抗战纪念馆将完成展馆改建,届时一大批抗战先烈的文史资料将向大众展示。”
滕久寿戎马一生,常以精忠报国自励。作为后来人,我们理当传承这种精神,接续这份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