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也正是傅冬在给父亲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时刻。傅作义虽然默默无言,傅冬心里早已明白,父亲的思想已有改变,不仅听得进她的话,而且也大体上赞成了她的看法。不然决不会允许她这么反复又那么明确地替共方讲话的。
其实,女儿不讲,这些道理他也是清楚的。解放战争已经打了三年,尤其是在辽沈、淮海决战之后,他早看清了华北的结局,只是在这进退维谷之际,难下最后决心的时候,能有亲近的人给他出出主意,他还是感到高兴的。
解放军方面,已经有不少官兵等得不耐烦了,又纷纷提出要打。指挥部知道傅将军正在考虑,正在权衡利弊,下最后的决心。这么大的一件事情,四十万军队,一枪不打要交给对方,自古至今怕也是不多见的,怎能不容人家个考虑时间呢。所以,西柏坡的总指挥部,要林彪、罗荣桓一定要耐心等待。守在堑壕里的战士们难免有点着急:
“怎么的,还不下达总攻命令?”
“兵法书里说过:兵不刃血而得城者为上策。说不定不用咱们动干戈就能拿下来。咱要跟他进行谈判呢,别着急!”
“我看啊,不如干脆用大炮跟他商谈!”
“为什么要争取和平解放呢?”
“你没见公布的‘约法八章’吗?毛主席和总司令要我们保护城内人民的生命财产。你想想,我们的炮火一打,四十万敌人再拚死顽抗,那要使这座城市、几百万居民,遭受多大损失!”
“可也是。还是你说的兵不刃血又拿下北平城是上策。要不然,刃血可要刃老鼻子啦!”
“他要死不接受条件呢?”
“那再消灭他也不迟。不过,主席和朱总既然发出了和平解放的指示,就说明具备了这个条件。敌人常常是听从咱们安排的。”
北平守军总司令傅作义在女儿的劝告下,在各个方面的促使下,终于派出了谈判代表。只是双方提的条件距离相差甚远,谈了两次都没谈成,几乎是要谈裂了!
恰好在这个节骨眼,北平又来了位知名人物,那就是邓宝珊将军。他曾任国民党第二十一军团长,晋陕绥边区总司令,抗战期间一直驻扎在榆林。有一次,他要到西安,路过延安时住进了骡马大店,毛泽东听说后,亲自去拜访,并把他请到中央机关,另行安排住宿。榆林与中共中央所在的陕北交界,两人相邻多年,互相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他又是傅作义将军的好友,这次冒着即将爆发的炮火赶来,即是自动充当“中人”,做调解工作来了。
他跟傅作义进行了推心置腹的交谈以后,才使傅下决心接受共方的和平协议。傅委托他为全权代表,出城与解放军指挥部进行谈判,终于达成了和平解放北平的协议。
不久,便到了柏树坡下面拾掇两间平房的那一天。
傅作义将军虽然接受了和谈的条件,心里却仍然有些不踏实。农历的腊月二十四这天,他瞅着他的四十万大军陆续开出北平城,就要交解放军进行改编的时刻,心里又七上八下起来。这样大的事情,还仅仅是由他派出的代表,与解放军前线指挥部的代表商定的,无论如何总不能让他放下心来。在此和谈条件已经在执行而又尚未全部执行时,他向共产党方面提出了个要求:
“要求亲自拜见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和朱德总司令。”
解放军的平津前线指挥部,向中央请示同意后,答复了他的要求。
傅作义携同邓宝珊、乘飞机由北平飞抵石家庄。同来的还有颜惠庆、邵力子、章士钊和江庸四位知名人士。到石家庄后,由叶剑英陪同,乘车开往西柏坡。
傅作义及同行者五人,乘坐两辆黑色小轿车,由叶剑英的吉普领路,开到西柏坡附近时,绕了个大圈,经洪子店、南庄、东柏坡,然后再擦着柏树坡往西,再顺恶石沟往北。
傅先生穿一身暗黄色的呢军装,腰束武装带,外披一件同样颜色的呢大衣。高高的个头,胖胖的体格,很有点儿将军气魄。此刻,他透过车窗,用他那高级军事指挥官的眼光,在观察着这一带的地形。
从他的情绪上可以看出,他对这里复杂的地理环境,以及优美的河流山川,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向东是无边无垠的华北平原,向西却是层峦叠嶂雄伟无比的名山太行。这里正是大山与平原相接的枢纽地带,南北东三面,公路成网,四通八达,连系着全国各地,而背后依靠的又是绵延千里的解放区老根据地。进可攻,退可守,做为指挥这场战争的总指挥部,真是个好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