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战役回眸
据说,在撒哈拉大沙漠里,能够听到古时候的阵阵金戈铁马厮杀声。
今天,我在西柏坡的夜空里,似乎听到了当年中央军委发报机的嘀嘀哒哒响,听到了我军攻打锦州的重炮怒吼声,也似乎看到了在徐州一带歼灭黄伯韬、黄维两大兵团的生死战局,和平解放北平的千万张笑脸……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是当今散文高手已经不太关注,而剧作家们、军事家们不肯丢下的一段历史。在上世纪60年代,我就看过描写辽沈战役的电影《黑山阻击战》,那是何等过瘾的好片子。20世纪末、建国五十周年前后,从电视上看到了中国式的大片《大转折》和《大决战》,形象化地了解了我军1947年6月由刘邓率部南渡黄河以来,那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壮丽史诗。于是在国防大学的军事指挥研究中,在外国军校的课堂上,总少不了著名的《孙子兵法》、四渡赤水和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是中国共产党人进行武装革命的最后战略决战,是毛泽东这位天才的军事家在西柏坡完成的军事杰作,是中国革命这场历史活剧中极为壮阔的一幕。如果谁到西柏坡来不看三大战役的图片和文物,不看军委作战室,那可能是终生的遗憾。如果描写西柏坡时期的革命成就而忘掉了三大战役这场惊天动地的大戏,那就像考试时丢掉了一道高分大题,可能使你不及格。三大战役的历史经验和军事典型意义,正是体现着中国革命的特色。这样大的战役,不光在中国是百年不遇、千秋无有,在世界上也属罕见。
西柏坡,你是最小的指挥所,却打了一场最大的大仗。这辉煌的三大战役是你的骄傲,是中国军人的自豪。
毛泽东在西柏坡的十个月中,共指挥了大小24个战役,歼敌248万余人,最著名、最关键的就是三大战役。在三大战役打响之前,我军已经打完了运城、洛阳、宜川、宝鸡、开封等十几个战役。我党已经发展到300万人,我军已有280多万人,而蒋介石的军队还有36万人;解放区已有23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四分之一强;人口已有1.68亿多,占全国人口的35%;大中小城市已有586座,占全国城市的29%多。华北已经连成一片。可见战略决战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1948年9月,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到会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14人,还有除东北之外的各中央局、各野战军的主要负责人。毛泽东说这是从1945年8月日本投降以来到会人数最多的一次中央会议。此会总结了三年来的工作,初步提出了解放全中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任务。此会未完,东北辽沈战役就已经拉开序幕。这连珠炮式的三个硬仗恶仗,只用了四个半月的时间。
辽沈战役,从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从攻打锦州首战开始,共歼敌47万人。毛泽东亲 自起草给林彪、罗荣桓的电报46封,加上开战前的31封,共77封。
淮海战役,从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历时65天,歼敌55万余人。中央发报64封。
平津战役,从1948年11月29日开始至1949年1月31日,历时64天,歼敌52万人。中央发报89封。
三大战役连续时间从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共139天,歼敌154万余人,消灭了蒋介石在长江以北的主力,解放了东北、华北、华东和中原的众多城市。我想,如果苏东坡还活着,他会修改他的“大江东去”,认为“周郎赤壁”算不了什么。如果一直想北定中原的岳飞、陆放翁、辛弃疾还活着,他们会又生出多少壮怀激烈、金戈铁马之豪情,多少收拾故国山河的感慨!三大战役结束后,蒋介石便假惺惺地宣布引退,要与共产党南北分治,以图卷土重来。这是共产党人和全中国人民决不会答应的。
三大战役,在中外历史上是战况空前的。
首先是交战双方兵力投入空前。辽沈一役,我东北野战军和地方军队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