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多次找王明谈话。通过历史决议的起草,促进了党内的思想团结,推动党员以史为鉴,积极纠正自身的思想错误。1945年4月,在任弼时等近5年的具体组织和筹备下,党的七大胜利召开,任弼时在开幕典礼上鲜明指出“毛泽东同志的思想,已经掌握了中国广大的人民群众,成为不可战胜的力量”,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标志着全党在思想上的成熟和统一,至此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达到了空前的团结。
推动党中央机构改革,助力全党实现行动上的高度一致
全面抗战时期,针对一些根据地党政军民关系中不协调问题,任弼时强调要建立健全以党为中心的一元化领导,各级党委不应当仅仅是领导地方工作,而应当是该地区党政军民统一的领导机关。主力军在该地区亦应当受当地最高党委的政治领导。在中央发布各个抗日根据地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决定后,任弼时所负责的西北局进行了模范推行,使各抗日根据地党政军民的步调一致、行动统一,保证了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执行,不仅增进党的团结,还形成抗战的合力。
任弼时非常重视从组织上加强中央对全党工作的领导。1941年7月,任弼时主持“改革中央组织机构委员会”,讨论中央各部委之组织编制和职能任务。8月,任弼时正式担任中央秘书长,积极完善中央秘书处的具体工作条例,同时还创建中央书记处办公厅,使中央书记处的领导职能得到充分发挥。为实现统一集中、增强领导效能,1943年3月,任弼时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作了中央机构调整与精简方案的报告,提出中央书记处是政治局的办事机构,服从于政治局,书记处所讨论的问题,主席“有最后决定权”。几天后,经过政治局讨论,通过了关于中央机构调整及精简决定,明确中共中央政治局“担负领导整个党工作的责任,有权决定一切重大问题”,书记处在政治局决定的方针下“有权处理和决定一切日常性质的问题”,推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主席。这次中央机构的调整和精简,正式从组织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核心地位,实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和书记处对全党工作的领导,增强了领导效能,使全党在行动上更加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