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他在出席我们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的开学典礼时,要求学校在今后的人才培养中“坚持和贯彻教学与实际相结合的方针”,并强调这是“最科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也是培养各种实际建设工作干部所不可缺少的方法”,而且已经得到时间和实践的充分检验,“中国和外国、过去和现在的经验都证明,这个方法是正确的”。朱德关于教育活动必须坚持教学与实际相结合的要求,对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新中国高等学校开展人才培养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德认为,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指向,就是使人才能够在实践中“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使各人都能真正尽他的能力做实际的工作”。1950年 1月,他在出席铁道部 1950年全国工程政治工作会议时,提出“工程师和专家要到现场去,到群众中去发挥力量,充实自己”。工程技术人才只有深入到一线、到人民群众中施展专业才华,才能有效发挥出人才的实际功能与作用。1951年 9月,在第二次全国军事学校工作会议上,朱德就军事人才的培养明确指出:“在教育计划的贯彻执行中,要注意学用一致,要适合军队建设的需要,不要军队搞一套,学校又搞一套。”朱德要求,必须将学习与应用的紧密联系作为开展人才培养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使学习的内容能够真正对接、积极服务、紧密应用于实际。朱德倡导的这种学用一致的人才培养观,为新中国的教育工作确立了基本原则和方针。
新中国成立初期,朱德怀着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强烈期望,以及对人才成长和培养事业发自内心的关心支持,立足中国现实国情,深刻思考民族未来,充分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对人才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指导性意见和建设思路,为新中国人才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谋篇布局、设计蓝图并积极推进实施,充分彰显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人才这个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上的远见卓识,也为我们今天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提供了历史启迪。
(作者系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