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资料类>>领袖故事>>正文
四十年前周总理保护徐向前等老干部们的故事
2009-03-04 11:19:18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陈守信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根据总理指示精神,无论是军宣队或工厂职工,对老同志来工厂的事情,确实做到了守口如瓶,始终没被泄露出去。那时候厂里最好的住房,就是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为苏联专家修建的招待所。这些老干部就安排在这里住宿。这是座两层小楼,除徐帅住二楼的一个套间外,其他都在一层,每人一个单间,面积十多平方米,距生产车间有段距离,环境比较安静。距职工食堂较近,吃饭还算方便。招待所门口有传达室,由几位老职工负责昼夜值班,有事及时与军宣队和工厂保卫科联系。刚进工厂时,担心安全出问题,军代表同他们一起上下班。夜间,军代表还时常在他们的住地周围巡逻。需要看病的,小病可以在工厂医院看,工厂医院看不了的,由军宣队派车到301总医院高干病区诊疗。为落实照顾老干部工作,军宣队领导指定我为联系人。

    水乳交融,老干部同工人很快成为好朋友

  八位老干部年龄最大的68岁,最小的56岁,平均61岁。这些党的宝贵财富,党和军队的栋梁、功臣,虽然遭到“文革”冲击,精神上受到了折磨,但是,他们在群众面前,心态平和,平易近人,表现出老领导的宽宏气量。

  不论是先来的,或是后到的,一到工厂,就主动要求下车间,到群众中去。徐帅因年纪大,身体不好,活动由他自行安排。其他同志都下了车间。一开始到建筑车间。车间负责人为他们找来一箱从废木料上起下来的旧钉子,给每人发了一个马扎、一把小榔头,坐下来砸钉子,就是把这些不能用的弯钉子砸直再利用。干了几天,他们要求能不能找些有点技术性的活儿。经商量,又给老同志们换到了加工车间。这个车间噪音较小,环境也比较干净,劳动强度也不大。车间给他们选了一个工种——研阀门。那时二七厂制造的是蒸汽机车。阀门就是蒸汽机车风泵上用的放水阀。有现成的坯子,经过手工研磨,才成为合格成品。这种活看似简单,如果不经实践,力量用得不当,磨出一件合格产品也并不容易。即使熟练工人,也常出废品。老同志们有个特点,心细,好学。经过短时间的练习,有的已经能够做出合乎要求的产品,其中江渭清尤为突出。他磨出的阀门,数量与质量,都和熟练工人不相上下。工人和老战友问他窍门何在,他说他年轻时曾当过工人,稍懂一点技术。如果说干这种活儿有什么窍门,那就是要细心和耐心,要轻轻地研,慢慢地磨,不要急于求成。还有一位比江渭清同志更了得的是王恩茂同志。他说他是老兵,略晓军工生产,请允许他去生产军工部件的“三七”车间开机器。军宣队同意他去试一试。这个车间的设备比较先进,有些是进口的。他被分到一台西德进口的半自动化铣床学习。他的师傅是全国劳模杨永功的徒弟小左。通过他的勤学苦练,不久,便在师傅的指导下开动机器铣活儿了。经过质量检查员检查合格,再后就单独上岗,同正式工人一样,每天坚持八小时,从不迟到早退。他有睡午觉的习惯,每天中午吃饭后,即到宿舍睡15分钟,从来没睡过头。他是躺下即能入睡,睡着就鼾声如雷,满走廊都可听到。老战友同他开玩笑,说他的呼噜是“高水平”的。有时他也惟恐睡过,交代看门的李师傅:“如果15分钟到了还听到呼噜声,就赶快催我起床啊。”李师傅说:“老王生活太有规律了,用不着别人叫。”我们多次劝他不要太紧张了。每天干半天就行了,他的回答是不感到累。一个56岁的老将军和党的高层领导人,如此严于律己,和工人同劳动,伙食同工人一样,吃大食堂,赢得了工人的尊敬和爱戴。王恩茂性格特别随和,见人必先“老张”、“老李”地打招呼,虽然也有喊错的,但是绝大多数他都认得准,叫得对。工人见他也是无拘无束,称他“老王”,他非常喜欢大家这样称呼他。他同工人一起做工间操,一起徒步到近20里路的门头沟戒台寺拉练。在年轻人面前,他毫不示弱,走在队伍的最前头,边走边向大家高喊“加油”,像当年带兵打仗那样,做宣传鼓动工作。

  在工人们的要求下,王恩茂还给大家讲万里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故事,教育大家不要忘记过去,拿出战争年代的精神,建设我们祖国的现代化。

  没过多久,他们便同车间干部和职工无话不谈,有了意见或建议,都能直截了当地提出。如江华见到车间地上,到处散落着加工紫铜部件剪下的下脚料,磨研阀门落在地下的铜、铁屑末,他就对负责人魏天书说,我国紫铜开发量很少,价格很贵,扔了太可惜。应该分类收集起来,积少成多,冶炼后还能再利用。从此,车间立下规矩,每天下班前要清扫收存。几十年过去了,魏天书对此还记忆犹新。他说:“那时,他们自己的处境那么困难,心中还关心着国家的建设,保持勤俭节约的作风,充分体现了一位老党员的崇高思想境界,深深地教育了我。”

  此外,他们身处逆境,仍不忘联系群众,关心职工群众疾苦。常通过聊天、拉家常和休息日到工人家里访问等方式,了解群众生活状况。王恩茂、江华都曾到过工人家里串门。看职工居住和生活条件,问家中人口和收入,问除去生活、教育等开支后,还有无结余等等。工人和他们的家人反映,这些老干部,能到一个普通工人家问寒问暖,真是人民的贴心人,党的好干部。

  张宗逊,身为解放军的副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同样与工人打成一片,不嫌脏,不怕累,没有官架子。一次,总参军训部的同志到工厂看望他。他就在车间同大家一起坐在小凳子上交谈起来,谈得口渴了,随手端起一旁工人师傅茶锈积得厚厚的水杯喝起来,他的这一举止,使来看望他的同志们肃然起敬。他们也很重视自身的学习,除了读书、看报,还自行组成学习小组,推举张平化为召集人,学习毛主席著作,讨论时事和国家大事,交流下放工厂的心得体会。有时还建议召集人将其整理出来,作为书面汇报,托我们送给周总理审阅。

    一个通知,让他们按月拿到了工资

  老干部们刚到大食堂吃饭时,有些不习惯。我们曾想给他们指定窗口买饭,免去排队之累。他们没有接受,愿意同工人一起排队。我们也跟食堂交代,他们中间谁病了,给做病号饭。谁愿意吃什么菜,来个小炒也可以。那时候就餐要带许多票证,买主食分粗细粮,买菜有菜票、油票,用起来比较复杂。他们担心付票动作慢影响后面的职工,就干脆把放票证的纸夹子一下交给卖饭卖菜的炊事员自取。为此经常引得人们一边发笑,一边安慰他们说,不急不急。工人们不理解的是,那么高的领导干部,为什么都不舍得买贵一点的菜吃。他们哪里知道,这些老同志有的被“造反派”夺权,工资停发,每月只发给十几元的生活费,吃得起好菜吗?有的把烟都戒掉了,戒不掉的买不起香烟,就在街上买烟叶卷着抽(当时称“吹喇叭”)。即便这样也不敢放开抽。把烟叶撒成小片,实行自我限量,每日六小片,不够就忍着。朱德海同志便是这样做的。他手中拮据得很。一次,我去他的房间,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用手绢包着的小包给我看。我以为是什么宝贝呢,他一层一层地解开,原来是几张有整有零的人民币。他对我说:“这是我攒下来的16元钱,够我女儿来北京看我的单程火车票钱了。再攒16元,就可以让她来了。”

  当时这些老同志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一次苦中寻乐的“晚宴”。记得那是一个周六晚上,我到招待所去,一进楼门,便听到阵阵的欢笑声。走近发觉笑声是从江渭清的房间传出的。我敲门进去,只见桌子上放着两个白色饭碗,一个碗内盛着半碗白酒,一个碗里是猪头肉,在盛肉的碗上搭着一双筷子,五个人坐在桌子周围,高兴地推让着从谁那里开始喝。见我进来,忘了是谁说,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叫我坐下一起喝。我说我酒精过敏,有福享不了。但是我愿意同老同志们共享这种快乐和气氛。我说,我到食堂再取几双筷子吧?他们说不必,共用一双筷子显得更亲切,更随意。他们还讲述了这次“晚宴”的发起过程,推举哪两个人去买的半斤酒和一斤猪头肉。张平化说,多少年了,这种“打牙祭”的形式,还是唯一的一次。他们边聊边喝。我注意到了,轮到谁喝,也只是端起碗来轻轻地抿一下,夹一小块肉。不知转了多少圈,那点酒、那点肉,才被喝干吃尽。

  相比之下,这些老干部的生活条件,落差实在太大了。在正常的情况下,组织上为他们配有炊事员、警卫员、专车司机、秘书等工作人员,衣食住行都用不着自己操心。而如今,单独一个人出来,生活靠个人照顾,的确存在许多困难。既然遇到了这样的处境,老战友们就互相帮助。例如,黄欧东省长有心脏病,怕在夜间发作,他就同他的两边邻居张平化、朱德海商量,以拍墙为号,听到拍墙声,就赶快到他房间帮忙。说着,他们进行了演习,张、朱回各自的房间,这边一拍墙,二人闻声一齐跑了过来。黄满意地说:“挺及时,没问题。”

|<< << < 1 2 3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毛泽东曾先后参加过的几次较有影响的阅兵盛典
·下一篇:访毛泽东机要秘书谢静宜:揭秘主席不乘飞机真实原因
·俞梅荪:周总理泰国养女的中国情缘(组图)
·俞梅荪:情系西花厅怀念周总理——电视剧《海棠依旧》观感(之二)(组图)
·特稿:情系西花厅怀念周总理——电视剧《海棠依旧》观感(之二)(组图)
·特稿:情系西花厅怀念周总理——电视剧《海棠依旧》观感(之二)(组图)
·老八路侯子贵回忆50年前周总理视察灾区的一幕
·特稿:周总理侄女周秉德为中核二三公司全体党员讲授专题党课(组图)
·徐大林:周总理侄女周秉德为中核二三公司全体党员讲授专题党课(组图)
·特稿:周总理侄女周秉德为中核二三公司全体党员讲授专题党课(组图)
·从周总理的“三不沾”学清白为官
·老一辈革命家子女在淮缅怀周总理(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纪念我的小叔叔俞慕耕烈士壮烈牺牲70周年(组图)
特稿:长征之歌
长征路上的红军标语(组图)
田竞:长征路上的红军标语(组图)
特稿:长征路上的红军标语(组图)
田竞:陨落在长征路上的“军魂”吴焕先(组图)
特稿:陨落在长征路上的“军魂”吴焕先(组图)
陨落在长征路上的“军魂”吴焕先(组图)
王久龙:浪淘沙·八角楼
特稿:浪淘沙·八角楼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怀念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四野后代庆祝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暨纪念进军东北七
特稿:海棠依旧香如故,一代伟人周恩来——电视剧
特稿:走进长春空军航空大学——“啊,摇篮”团纪
特稿: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子弟联谊会在海军四招举办
特稿:红色工程·感恩行动暨纪念朱德总司令诞辰13
特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的红军母亲蒲文
特稿:革命后代举行2016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纪念萧华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
特稿:纪念龙飞虎将军诞辰百周年座谈会召开(组图
特稿:纪念开国元勋高岗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社会各界送别百岁老人汪东兴(组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