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戏。
上海是工商业集中的城市,占全国贸易额一半,上海市场一乱就会波及全国。所以,陈毅将产业人士思想政治工作列入统战重要内容。7月中旬,他邀请胡厥文、荣毅仁、刘靖基、颜耀秋等百余名工商界人士座谈,肯定他们建立民族工商业的奋斗精神,表示人民政府愿与大家共同协商,实现并增加新的生产任务。陈毅的坦率和诚意,如春风化雨滋润心田,使与会者如释重负、激动不已。数日后,荣毅仁、刘靖基两人欲请陈毅等上海市领导吃饭,有人担心影响不好,怕犯错误不敢去,陈毅认为这是荣毅仁等人进一步投石问路,便笑着解释:“吃饭可以做统战工作嘛,怕犯错误,就等于把自己手脚捆起来,我才不干呢。”他不但率刘晓等领导干部赴宴,连夫人张茜和孩子也带着同去。席间,他同两人拉家常问冷暖,虽未谈政治道理,却沟通了感情,了解到不少情况。
刘靖基在上海、常州等地经营5家大型企业,他对国民党统治十分不满,对共产党亦不甚了解,正准备赴香港选址办厂。陈毅告诉他,民族资本家只要爱国,党和政府就欢迎,就加以保护。他多次邀请刘靖基到自己家中聚餐,两人从国内外形势到书画鉴赏,促膝倾谈。刘靖基经反复思考后,终于将香港和海外的资金、机器调回上海。事后,刘靖基深有感触地说:“陈市长的言行既掌握政策,又亲切感人,我既怕他,但又服他,他的统战工作真了不起啊!”
10月,著名化工企业家吴蕴初从美国归来,陈毅亲自接见他,并安排工厂工人开大会欢迎他。吴蕴初惭愧地提出当年曾任“国大代表”一事,陈毅爽朗地答道:“过去在四大家族统治下,你们民族工商业不能不多方应付嘛。你们组织工业生产很有学问和经验,人民政府殷切希望你们回来做出更大贡献。”在陈毅的感召下,不仅被称为“味精大王”的吴蕴初回到上海,连前国民党招商局局长、企业遍及半个中国的大资本家刘鸿生,也从香港回到了上海。
三
上海是政治、文化、艺术、教育、科技底蕴丰厚的城市,专家学者、文化名人、教授艺术家比比皆是。陈毅以“团结面越宽越好”的原则开展工作。他反复强调,这些知名人士不去台湾,不去香港,不去美国,表明他们都有爱国心,我们就应该用,有的还可以重用。
赵祖康是原国民党上海工务局局长,解放前夕担任过几天代市长,他对新政府疑虑重重,想去大学教书。陈毅恳切地和他谈心:“你留下来很好,国家需要人才,你可以发挥工程技术专长,为新上海建设贡献力量。”陈毅请他继续担任工务局局长,并在工作中信任他支持他,对工务局的人事安排也尊重他的意见。赵祖康发自内心地再三表示:“共产党的统战政策和干部的优良传统令人折服,我没有理由不为建设社会主义新上海尽责尽力啊。”后来,他先后担任了上海市副市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为上海的市政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和赵祖康一样,许多与旧政权牵连较深的人士,在统战政策感召下,积极改造自己,并得到信任和重用。旧上海市卫生局局长张维,曾留学美国哈佛大学,是毛泽东的湖南故友,和毛泽东共同创办过《新湖南》,陈毅请他出任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军队卫生系主任,为国家培养出不少公共卫生人才。还有建设委员会和资源委员会的吴兆洪、孙越崎等,都做到人尽其才,他们与共产党长期合作,为新上海的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
陈毅十分关注学者、专家、文博人才,帮助解决他们生活、学习、工作方面的实际问题。尽管新生的上海百废待兴,各方面工作十分繁忙,陈毅仍挤出时间,登门访晤知名人士。他拜访了化学家任鸿隽、生物学家秉志、新文化运动倡导者之一的沈尹默等。早年留学美国的卫仲乐先生,是上海民乐界第一琵琶名手,人们都说他性格怪僻,不愿与他交往,陈毅却与他相处甚洽。商务印书馆董事长、戊戌变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