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从《周氏家训》看周恩来思想演进的必然 |
2008-03-19 12:22:17 |
|
作者:周华凯(作者为周恩来亲属) |
浏览次数: |
|
|
|
|
主人者也。”邹容在书中连呼七声“革命者”,终于叫醒了周恩来。 此时此刻他的思想境界,已经远远地超出全班同学,因此,有一天老师在课堂上提问:“读书是为了什么?”周恩来与众不同地响亮回答:“为中华之崛起!”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他在东北三年思想上起了质的变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这一过程,与他童年时代受两位母亲的良好教育密切相关,与龚荫荪革命思想影响有关,更与伯父数年来给以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教育有关。归根结底,与《周氏家训》有关。 这里有周恩来在南开读书时写的两篇作文,做了有力的佐证: 一九一六年五月间,学校里组织了一次不分年级的作文比赛,周恩来的题目是《诚能动物论》。严修亲自选定这篇作文为全校第一名。 《一生之计在于勤论》,其手迹虽然难以辨认,但仍然可以依稀认出几行字来:“欲辞行一生之计划舍求学其无从然,学而不勤,则又何贵乎学,是故求学贵勤,……作事于社会,服役于国家……一暴十寒。于□则虎头蛇尾,勤于其始,惰于其终,……闻鸡起舞,无忘雪耻之志,勤能补辍。……求学生之计,大至于国,小至于生身殆,无不使其赐,然则勤之一字岂可忽而视之哉。” 周恩来对"诚"、"勤"的论述,不正是六伯父周嵩尧撰写的《周氏家训》在周恩来身上最好的验证吗! (作者为周恩来亲属)
|
|
|
|
|
|
|
|
|
|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