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感于朱德、康克清对长征的"乐观性"回忆 |
2008-02-07 16:29:53 |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作者:李 琦 |
浏览次数: |
|
|
|
|
“长征就像在野外散步”,这是康克清曾经对海伦?斯诺讲述的对长征的一个感受。这个感受如此轻松愉快,显然使哈里森?索尔兹伯里感到惊奇。所以,他在1984年访问康克清时特别向她提到了这个问题。康克清对他说:
“我很善于走路和骑马。我总走在一群人前面几十米,这群人中有蔡畅和几位留过学的党员。他们整天谈论他们的经历,谈论在国外的学习情况,吃过的好东西以及去过的地方。他们每天谈呀,笑呀!还开玩笑。和他们在一起感到鼓舞。他们不断地说笑,有时还唱《马赛曲》。我确实对海伦?斯诺说过,长征就像在野外散步一样。与这么多有意思的人在一起,我还能说些什么呢?”
索尔兹伯里对此感慨说:“在她的同伴中,无论是男的还是女的,与她有同感的人却并不多,大多数人认为长征是一次艰巨而又危险的行动,自始至终都是如此。”翻阅过一些长征亲历者,尤其是一些长征女战士辛酸痛苦的回忆后,再读《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这一段描述的时候,的确会对康克清的长征回忆留下深刻印象。
无独有偶,朱德在长征中也有同样轻松愉快的感受,而且他的回忆很生动,甚至富有诗情画意。比如过草地:
“当过草地时候,大家都认为是极困难的了,我还认为是很好玩的。有草,有花,红的花,黄的花,都很好看,几十里地都是,还有大的森林与树木。草又是青青的,河流在草地上弯弯曲曲的,斜斜的一条带子一样往极远处拐了去……牛羊群在草地里无拘束地自由上下,也是极有趣的。也许是因为自己带着乐观性吧。”
在经过十分凶险的草地时,这对革命夫妻还有闲情逸致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产生“好玩”、“有趣”的美好体验,这是很多人无法想象的。看来,当时他们的身体都很强健,应该是一个重要因素。而且,朱德从小就非常喜爱名山大川,“素喜泉林,厌尘嚣”,“不大喜欢热闹的大城市,在那儿住久了总是不大舒服,旅行中间就舒服”。若干年以后,一些经过长征的老红军感叹说,其实他们走过的那些令人生畏的大草地,风景是非常美丽的,但那时的人们时刻面临死亡的威胁,大多没有任何心思去欣赏美景,朱德却能看得兴味盎然。
朱德还说过这样一段总结性的话,使他对长征的独特感受具有了超越时空的价值和意义:
“我的脑筋也是与身体相同。问题就从来没有放松过。处处想得到,也想得远。就是怎样困难,也解决得开。从来就没有认为什么是没有办法,相当地有点乐观主义。”
“逢到极困难事情,一旁人看起来极复杂十分难解决了,但是我们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一样。他也就变得好些,不那么慌张了。当为一个领导者,愈是困难,愈要镇静。……所谓履险如夷,也还是平平常常就过去了。愈危险,愈需要冷静、平淡,就容易把问题处置得很恰当。在草地上,生活上,那可以说是人生极大的最艰苦的阶段了。但我觉得是很有味道!雪山,草地,各种民族,很丰富了一些历史、地理的各种经验……”
了解朱德长征经历的人,可以掂出朱德这段话沉甸甸的分量。他三过雪山、草地,经历了长征中几乎所有重大的政治和军事事件,特别是与张国焘的斗争,可谓惊心动魄。在那些生死存亡的时刻,如果朱德做不到“愈是困难,愈是镇静”、“愈危险,愈需要冷静”,后果会迥然相异。
朱德的野外生存能力非常强。他很善于找野菜是出了名的。在荒无人烟的茫茫大草原和高海拔的康北高原上,他不仅带着部队挖野菜、捕鱼、打猎,还号召并亲自动手用羊毛捻毛线来织毛衣、毛袜等,战胜饥饿和严寒。这个农家子弟从小养成的聪明勤劳和特别能耐苦的习惯此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回溯历史,朱德也曾经历过人生的艰难时段。当他厌倦和失望于旧军队的生活,想寻找新的道路,到上海找到了陈独秀,要求入党时,陈独秀
|
|
|
|
|
|
|
|
|
|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