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小平调查研究鲜明特色:“问数字”、“爱算账” |
2008-02-27 12:37:37 |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作者:刘金田 |
浏览次数: |
|
|
|
|
醒大家不要小看数字,要充分把握数字在决定政策、作出决策时的重要作用。
问数字、算细账,是邓小平在作决策和决断之前进行深入调查时的重要方法。通过深入实际调查,并在调查中问明数字、算清细账,能够从中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邓小平认为,那种走马观花、流于表面的调研,是发现不了真正的问题的,那样做不是一种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认真负责的态度。1991年一二月间,邓小平在上海调查改革开放的情况。就在这次调查期间,他通过数据和速度的分析比较,发现当初确定经济特区时没有将上海划进去,错过了上海发展的时机。他诚恳地对上海的同志讲:“那一年确定四个经济特区,主要是从地理条件考虑的。深圳毗邻香港,珠海靠近澳门,汕头是因为东南亚国家潮州人多,厦门是因为闽南人在外国经商的很多,但是没有考虑到上海在人才方面的优势。上海人聪明,素质好,如果当时就确定在上海也设经济特区,现在就不是这个样子。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有上海,但那是一般化的。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为此他提出:“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他强调坚持改革开放,“要用事实来证明”。
三、算账里面有作风,“数字是扎扎实实的,没有水分的”。
调查研究和作出决策需要靠详细的数字来说话,但如何看数字,如何运用数字,还有一个立场、方法和作风的问题。领导同志下基层调查和听取汇报时,经常会接触一些与实际情况不太相符的数字。因此,如何深入地了解到真实情况,掌握准确可靠的数字,极为重要。在数字问题上,邓小平极为反对弄虚作假,所以他在调查中经常是自己算账。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特别提醒各地的领导干部要改变作风,站在彻底的唯物主义立场上来对待数字。1979年10月,他在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座谈会上讲到经济工作时,专门强调说:“‘文化大革命’中公布的数字就有虚假,有重复计算的问题,有产品不对路、质量很差的问题。知道这一点对我们今天考虑问题有好处。”为此,他严肃地提出:“以后要求的速度、数字是扎扎实实的,没有水分的,产品要讲质量的,真正能体现我们生产的发展。如果做到这一点,其他的作风也都会变,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也会提高,实际得到的利益多得多。”
在实际调查中详细了解各种数字和细算每笔账,具体而生动地体现了邓小平的求真务实的领导作风。从上述几个实例中也可以看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邓小平还十分注意用询问数字的方法来纠正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注意从算账里面探出工作中的虚实。他在每次视察和调研时,之所以盘问数字和亲自算账,就是为了准确地了解真实情况,发现报告和汇报中可能存在的虚假问题。他非常清楚,别人的报告代替不了自己的调查,同样,别人的意见也代替不了自己的亲手计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实事求是的作风往往就体现在摸清真实的数字之中,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态度往往就体现在注重算账的学问之中。
〔作者刘金田,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北京 100017〕
|
|
|
|
|
|
 |
|
|
|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