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为中华之崛起而生”——周恩来侄女周秉德访谈录 |
2008-02-26 18:18:02 |
来源:大众日报 |
作者:逄春阶 王红军 |
浏览次数: |
|
|
|
|
园里呼吸新鲜空气,跟遛鸟的、打拳的,聊得很热闹。他为了了解北京的公共汽车运营情况,还自己买票坐公共汽车。
记:真正是跟百姓打成一片了。
周:他自己不搞特殊,更进一步的是不准自己的亲属搞特殊。他要求我们不要在外面宣扬跟他的关系,更不能享受他的待遇,譬如不能够汽车接送,除了开学时因为行李太多送了一次,之后就再也没送过。
弟弟三年级那个寒假,别人要么已放假回家,要么被家里人接走,只有弟弟、妹妹还呆在学校没人接。妹妹急了,哭着找哥哥。哥哥就写了封“中南海邓颖超收”的信,信里说“已经放假了,因为有行李,请派车来接。”
结果下午卫士叔叔就来了,是骑着自行车来的。卫士招了两辆三轮,一辆拉兄妹俩,一辆拉行李,把他们接回家。回去后,伯母忙着先抱歉,说怎么把放假的日子都忘了,紧接着就是教育,说你还口气不小,竟然让派车子去接你们,“这是不可能的,汽车是工作上用的,不是给你们用的。”
记:周总理对你们的要求够严的。
周:他最忌讳的就是我们靠他的关系走后门。我丈夫是沈钧儒的孙子,而著名记者范长江是沈钧儒的女婿,娶的是我丈夫的姑姑沈谱。“文革”中,范长江被关牛棚,姑姑让我带封信给伯父,我说我不敢带呀,伯父最反对这种事,要是走关系,本来该办的事都不给办。1967年,伯父知道这件事,就说:你没白当我十几年侄女。
既愧疚又景仰伯父
记:对伯父的严格要求,您是不是当时也有些不理解?
周:当时,也理解。因为我们知道伯父的做人原则。最深刻的印象是对我父亲工作的安排问题。那时候我们刚刚进城,父亲40多岁也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是伯父让他到华东革命大学学习后,再由组织进行分配。在分配时,伯伯就跟我父亲的组织领导说:“给他的工作安排职务要尽量低、待遇要尽量少,因为他是我的亲弟弟!”
这句话的“后果”就是,由于父亲职务低分配的房子小,我们家孩子多,房子小就没地方住了,所以我们三个大点的孩子就到了伯父西花厅的一间小房子里,有时候还来些烈士的子弟,也都在那一间房子里挤着。
我父母的工资低,但孩子多、负担重,伯父就用自己的工资来给我们家做补贴。上世纪50年代末,我父亲的胃病越来越厉害,无法正常上班。领导便照顾给安排了一个内务部参事的工作。伯父知道后,曾在会上提到这件事,“周某人的弟弟……,在工业部时能够工作,我不干涉,现在当参事等于拿干薪,那就要考虑了。”1963年一次会议后,伯父跟父亲的领导说:“我弟弟身体不好,不能坚持正常上班,请你让他提前退休。”父亲提前退了休,退休后工资又降低了,而父亲有病又需要加强营养,伯父就从他本来给我们的补助费中又增加了数量作为我们家的补贴。
记:他用自己的钱照顾弟弟一家。
周:从上世纪50年代初实行工资制开始,一直到1968年我们所有的孩子都参加了工作,这十几年我都要从伯父的卫士长成元功手中领钱后拿给妈妈。当时,我并不以为然,我觉得这个是很自然的,而且内心里觉得伯父是高级干部,钱肯定多,拿就拿了呗。但在他去世后,我从他的卫士长、卫士们的回忆中,知道了他的实际工资收入,我发现这么多年来从他那儿拿到的补助费,占了他自己工资收入的三分之一甚至到了一半,我当时是既惊愕又愧疚。
这么多年,他的生活是极为简朴的,衣服补了又补、鞋袜也是补了又补,外面的衣服看着穿得很笔挺,但里边的衣服特别简朴。因此,我就想:那时候我们用了他那么多的钱,真是不懂事啊。我心里特别愧疚,同时又增加了对他的景仰之情,我觉得伯父实在是了不起啊!
伯父的工资收入不仅帮助亲戚,还有朋友、工作人员以及老部下。而伯母也很支持自己的丈夫。
有一
|
|
|
|
|
|
|
|
|
|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