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人员搀扶着走进来。她顾不及梳理散挂在眼睛边那一缕灰白色的头发,唏嘘不停,满面泪痕,边走边用手绢擦眼泪。一位护士走过去揭起白床单,邓颖超看见神态安详地闭着眼睛“睡着”了的周恩来,再也无法克制心底的悲痛,用哆嗦着的双手抚摸周恩来已经冰凉的面颊,号啕起来:“恩来呀!恩来呀!你走了,我来晚了啊!”
下午, 是中央领导前来告别。江青是中央领导人中第一个走进告别厅的,人们把目光集中到她身上, 只见她走到离周恩来遗体大约 1 米远处, 就站住了,仍是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 没有看一眼周恩来的遗容, 也没有向周恩来遗体鞠躬与致哀, 自然, 在她脸上没有泪痕, 更见不到丝毫悲伤的神情, 连最起码的礼节都没有。她只是转动着身子大声喊着: “小超, 小超……”有人搀扶着邓颖超走来, 江青拥抱了她, 对她说了几句话便离开了。
朱德委员长年事已高, 身体状况不好, 仍冒着刺骨的寒风赶来了。他走到周恩来的遗体前, 脱帽,举起右手, 向周恩来郑重地行了个军礼, 这个军礼表达了他们之间近 50 年的战斗友谊和深厚感情。朱德紧紧握住邓颖超的手, 用无声的语言道出了心里的话。
郭沫若当时正在北京医院住院, 当他得知周恩来逝世的噩耗时, 难过得昏了过去, 经抢救才苏醒过来。
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也在北京医院住院,他坐着轮椅前来告别。当他见到周恩来遗体时,眼含热泪,从轮椅上站起来, 恭恭敬敬地向遗体三鞠躬, 深情地注视着周恩来的仪容,然后坐轮椅绕周恩来遗体一圈后还要再绕一圈,任凭 工作人员怎么劝解都不行。当再次绕到总理身旁,他又吃力地从轮椅上站起来,再次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躬。
中央领导人,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受周恩来关照、保护,得到解放出来的老干部、老革命,对周恩来更有无限的深情。他们走进告别厅,顿足捶胸、千呼万唤地喊着:“总理啊,总理!您不能走啊!”有的人抑制不住号陶大哭,有的想扑向周恩来的遗体,这种悲痛的场面感人至深。毛泽东没能参加告别仪式。据他的秘书张玉凤回忆:
毛泽东当时重病卧床, 说不了话, 两条腿已经不能走路了。中央考虑到他病重, 便没有安排他参加周恩来的治丧活动。出于对周恩来的热爱, 张玉凤冒昧地问:“主席,去参加总理的追悼会吗?”这一问, 毛泽东非常伤感, 用手略微拍拍他的腿, 痛苦而又吃力地说:“我也是走不动了! ”
在此之前,8 日下午, 工作人员流着泪给毛泽东读周恩来讣告的清样,毛泽东听着紧锁起眉头,慢慢地闭上眼睛,不一会儿从他的眼里溢出两行泪水。
14 日, 工作人员给毛泽东读由邓小平代表党中央宣读的悼词,这时,毛泽东再也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失声痛哭! 这是毛泽东一生中少有的感情流露。
根据安排, 11 日下午4 点30 分,周恩来遗体告别仪式结束,遗体送八宝山火化。
从北京医院到八宝山,首都百万群众冒着严寒伫立在长安街两侧,每个人都戴着自制的黑纱和白花, 泪流满面的默默站立等待着, 等待着最后送别自己的总理。
十里长街,人海如潮,哭声不绝,汇成了泪河!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没人动员、没人组织的如此巨大而又秩序井然的队伍;
世界历史上也从来没有过如此隆重、如此悲壮的葬礼!
“撒掉骨灰也是一场革命,是我和恩来同志共同进行的一场革命”
1月12日上午,邓颖超将西花厅党支部的三个人——副卫士长张树迎、贴身卫士高振普和赵炜找来,同他们商量周恩来的后事问题。她说:“党中央、毛主席批准了恩来同志的请求,不留骨灰,我得到这个消息后很高兴。因为恩来同志生前最担心的是怕我办不成这件事,现在可以完成了。你们都是恩来生前身边工作多年的同志,又是党支部成员,咱们共同为实现这一愿望去工作。我本想亲自去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