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月8日上午9时57分,周恩来怀着深切的依恋之情,告别了伟大的祖国、勤劳的人民、并肩战斗的亲密战友和相依相伴的夫人邓颖超,以及生他养他的这一方热土。
一颗伟人的心脏终于停止了跳动!
整个中国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而为周恩来处理后事则最令人揪心,其中有许多鲜为人知而又催人泪下的故事。
“我们这辈子没儿没女,想不到恩来倒得了你的济了”
1976 年 1 月 8 日上午, 北京医院的韩宗琦医生正在高干门诊上班。中午快下班的时候, 他突然看到一列车队从北门开进医院, 心里就咯噔一下:“不好!”他忙打电话询问, 果然是周恩来上午 9 时已逝世, 车队将遗体护送到了医院的太平间。韩宗琦交代了一下工作, 匆忙赶到那里,见到有哨兵在站岗, 但还是决定留下来, 因为他知道接下来几天里肯定有不少事情需要做,他希望能帮上忙。下午, 他抽空向医院领导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得到批准。
韩宗琦从1950 年就开始做周恩来总理的口腔保健医生。他在回忆文章中写道:
“我有幸到总理身边工作,并不是因为我有多么高超的医术,而是因为我父辈和总理的深厚友谊。严格的讲,还是因为我母亲和邓颖超年轻时在天津女子师范学堂是同学。1923 年,我刚刚出生,邓姨(因为邓颖超和我母亲的关系,从小我就称她为‘邓姨’)在天津搞学生运动,常常去我家,抱我玩。又因抗战期间,我父亲在重庆开牙科诊所,总理在八路军办事处忙于国共合作,他们经常往来。”
正是由于有这层特殊的关系,韩宗琦主动要求为周恩来处理后事,为他老人家尽孝送终。
韩宗琦承担了为周恩来更衣的任务。可他拿起周恩来家里送来的衣服, 心里一阵难过:衬衣太旧了, 除了领子和袖口是白色的, 其他地方都已发黄了, 显然是换过领子和袖口的旧衬衣。他问:“可否换一件?”来人回答:“这是最完整的一件了。”韩宗琦深知周恩来一生勤俭节约, 只好无奈地为周恩来穿上。接着,他又为周恩来穿上那套灰色的中山装, 由于病痛的折磨, 周恩来瘦了许多, 使衣服领子大出一寸多。没有办法, 韩宗琦只好把领口在颈后用别针别进一寸多, 这样从前面看领口才不显得过大。
在更衣的时候, 韩宗琦摘下了周恩来的手表和那枚“为人民服务”的毛主席像章。那是一块上世纪50 年代生产的“上海牌”国产手表, 周恩来平时总是戴着它。那枚长方形的纪念章极为普通,“文化大革命”时期,有各种各样毛主席像章, 而周恩来唯独喜爱这枚, 因为上面有“为人民服务”五个字。如今,那块手表和那枚纪念章,成了天津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最珍贵的文物。每个参观者来到这里,都要驻足良久。
韩宗琦还参与为周恩来遗体整容、化妆等等后事。
周恩来的葬礼结束后,韩宗琦向邓颖超汇报了那几天里的事情。邓颖超听完后问:“是谁安排你去做这些事情的?”
韩宗琦答道:“除了主持医院的悼念会是领导安排的以外,其他诸事都是自己主动做的。”他还解释道:“当时并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只不过觉得,当时医院与西花厅的工作人员都忙,而有些事情必须有人出面张罗,自己是个晚辈,做这些事最合适。”
邓颖超听后,叹了口气,说:“我们这辈子没儿没女,想不到恩来倒得了你的济了。”
当时,韩宗琦并没有细想这句话的分量,后来,他了解到,北方人以“得济”为一种孝道,就愈觉得这话的分量很重。
告别周恩来
1976 年 1 月 10 日, 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首都各界人士的代表, 前往北京医院向周恩来遗体告别。第一批来告别的是医疗组的医护人员。他们尽了最大的努力也没能挽回周恩来的生命, 长久压抑在心头的悲痛一下子爆发了出来,整个病房哭声一片,声震屋宇,其情真切可撼日月。
不久,邓颖超由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