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同志的办公室,第一次见面,他对我只说了两句话:不要着急,慢慢开展工作;先了解情况,向老同志学习。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他没有直接对我提什么要求,或发什么指示。但我时刻感到他对我的关心和爱护。那一时期,物价问题是国家大事。我为他绘制了全国物价指数图表和八大城市的物价日报,他几乎天天要看,还请一些有关的部长看。在开会说到物价时,他就说哪条曲线上去了或下来了,用手比比画画。他的记忆力好,对数字很敏感,常常引用报表数字说明问题。当他发现我从下属单位的报告、资料中整理出一些有价值的材料时,他就批示送给其他几位主任传阅,还要批上这是我的秘书某某整理的。这些都说明他对我的工作的认可和鼓励。
一波同志也有批评人的时候,而且批评得很尖锐。1951年,我在一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物价问题的文章,一波同志看过后说,“文如其人”,文章就像你一样,瘦骨伶仃,干巴巴的,通篇堆积了那么多的数字,就是不加分析。物价上涨,为什么上涨,有哪些因素,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要“每事问”,问出个一二三嘛,问出个究竟嘛,那样,你的文章才能起作用,才算有价值。不要为写文章而写文章。这是批评,也是教育,是我在大学课堂上没有受到的教育。
一波同志很谦虚,说他的文化水平不高。实际上他的文史知识的底子很深厚,虽不像某些人那样出口成章,语惊四座,但他也常常引经据典,而且表达得很恰当。
有一次,几个秘书和他一起闲聊,(那时这样的机会不多)说大家都感到思想水平不高,工作能力不强,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一波同志说,要好好地向毛主席学习,毛主席说,要占有材料,加以分析,找出矛盾,最后解决(原话可能有些出入,但意思不会错)。一波同志说,占有材料就是搞调查研究,收集材料,多多益善;加以分析,就是把收集起来的材料,做细致的思考论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分门别类,汇总归纳;找出矛盾就是要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也就是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会有了,所以说最后解决。当然,这是对大政方针而言的,秘书不管大政方针,但接触大政方针,能够拾遗补缺。秘书的水平高,自然能发挥较大的作用。大家共同努力吧。
新中国成立不久,请了相当数量的苏联专家来中国帮助工作,中财委系统各部门都请了苏联专家做顾问,经过三年时间的实践,一波同志感到有必要对这方面的工作做一次认真的、全面的检查,并把检查的结果向毛主席、党中央写了专题报告。一波同志说,我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已经开始,我们需要的各种专家,缺口很大,即使再聘请更多的苏联专家也满足不了我们的需要。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当前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充分发挥苏联专家的潜力的同时,迅速培养起一支我们自己的专家队伍。办法是,凡是聘请了苏联专家的部门,要由主要领导干部向苏联专家提出工作难题,并同专家一起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是领导干部向专家学习的好机会,是已经证明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在条件允许时,集中苏联专家与中国专家共同攻关,解决难题,在取长补短的过程中,提高中国专家的水平;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请苏联专家给各级干部做专题报告,既可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又可提高干部的业务技术水平;还要开办各种训练班,请苏联专家讲课,带徒弟。经验证明,这些办法都是成功的。这是当时解决我国建设人才短缺的应急办法。正是由于培养中国专家的工作,较早就引起了中央的重视,采取了一些措施,收到一定的效果,所以在后来中苏关系恶化,苏联背信弃义,撤走专家的时刻,我们才没有陷入束手无策的困境,这中间一波同志的呼吁是起了一定的作用的。
一生事业的重大转折
一波同志长期在国民党统治的“白区”工作,没有二万五千里长征那样的光荣历史。但他也从敌人的监狱里几进几出,经过生死存亡的考验。他与阎锡山建立的特殊的统一战线,他创建的太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