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少奇遗物的故事 |
2007-08-31 22:11:31 |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作者:李桂芳 |
浏览次数: |
|
|
|
|
bsp;今天,我们重读这部不朽名著,将使我们的每个党员在思想上、作风上受到新的洗礼,将使我们党在思想上更加坚定,组织上更加坚强,从而我们的国家将更加稳定、繁荣和富强。
刘少奇的万册藏书
在刘少奇同志纪念馆里,收藏和陈列着王光美于1992年捐赠的刘少奇生前的万册藏书。藏书中以社会科学方面的内容较多,包括马列与毛泽东著作,法律、军事、外交、宗教、历史、伦理道德、文学艺术以及少量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其中有不少古典线装本和俄、日、英等国文字的版本,还有10多种反映一些国家和我国少数民族历史风情的图册原本。这些珍品是他留给三湘故土的一片深情和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王光美捐赠时一再叮嘱要珍藏好,使用好。
刘少奇很爱读书,幼年时代在宁乡老家炭子冲就有“刘九书柜”的雅号。据王光美回忆,刘少奇读书有个特点,就是认真、过细、喜欢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凡是他读过的书,有眉批、尾批、圈圈点点,重要的地方还夹上小纸条,以备日后查看。
解放后,刘少奇利用休假的时间专门读书的经历有3次。第一次是1951年秋,去杭州休病假1个月,时年53岁的刘少奇特意带去范文澜所著厚厚的几本《中国通史》。每天早饭后,除了在住处附近散散步之外,便是戴着老花镜,阅读此书,每天学习不少于10小时。他一边读,一边思考,手里的铅笔不时地在书上圈圈点点,有的书页上还写满了眉批。在休假的1个月里,他系统地读完了《中国通史》。身边的工作人员满怀敬意地说:这哪里是休假呀!第二次是1959年11月在海南岛休养时,他刚住下便召集身边的工作人员开会,动员他们同他一道利用休假这段时间,结合1958年社会调查的材料,学习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三版)第四、五、六、七分册。在一个多月的假期里,他们上午读书,下午讨论,学习气氛异常浓厚。当时主持广东工作的陶铸、林李明也应邀常去参加学习。刘少奇在这段时间里,查阅了许多资料,还和陶铸、林李明、薛暮桥、王学文等讨论当时国民经济中出现的新问题和解决办法。后来,人们把这次学习称作“海南读书会”。休息疗养又成了有名无实。第三次是1961年冬他在广东从化温泉疗养期间。刘少奇这次读的是古典小说《红楼梦》。刘少奇读它既是当文学名著来欣赏,也是当政治历史教材来研读。
刘少奇读书总是联系实际读。王光美回忆说,20世纪50年代末,人们大讲“提前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组织上发了一册《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会》的书给王光美,刘少奇对这本书很感兴趣,他最先读完,还加上了很多结合当时实际的批语、记号。后来,他又把这本书送给当时担任石油工业部长的余秋里去看了。
结合实际读书,理论联系实际开展工作,是刘少奇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习惯,也是他一贯的工作作风。据王光美讲述,刘少奇往往是先下去听汇报、调查研究,把实际中遇到的问题提到原则的高度,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作出回答,形成正确的理论,指导实际工作。刘少奇的一些重要文章和报告,往往都是这样写成的。刘少奇写报告,往往都是自己动手起草,一坐就是几天,甚至十几天。
刘少奇一生酷爱读书,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这可以从刘少奇纪念馆陈列室里萧劲光将军写的《忆早期赴苏学习时的少奇同志》这篇文章得到佐证。文中有这样一段记述:“少奇同志几乎没有个人爱好,从不闲聊天,也不随便上街。我们不住在一起,但看见他的时候,多是在学习俄文,阅读《共产党宣言》,思考着中国革命问题。”
今天,当我们站在刘少奇的万册藏书前,仿佛看到了当年日理万机的
|
|
|
|
|
|
|
|
|
|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