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谨慎地处理这个问题。”
1955年全国进行肃反运动,到1957年底基本结束。运动中出现了斗争面过宽和“逼、供、信”的偏向。1956年3月,时任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的彭真,在第三次全国检察工作会议上提出,发现错案要坚决及时纠正。他说,不要认为有5%的错案不要紧,就是1%就不得了。在你看来是1%,对被冤枉的人来说就是100%,而且影响范围很大。彭真强调:“错捕、错判要坚决纠正、平反,因为我们的国家是代表人民的,是实事求是,光明正大的,不冤枉好人。”
在1958年“大跃进”高潮时,彭真一直保持比较清醒的头脑。他一再强调要实事求是,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到1958年秋,中央也开始察觉因违反客观规律而出现的各种问题。1958年11月25日,彭真在为中共北京市委理论刊物《前线》写的发刊词中,提出了一条极有针对性的指导思想:“用客观上可能达到的最高标准要求我们的工作。” 也就是要“根据党的方针政策,根据客观实际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最大限度发挥主观能动性,即用党和群众自觉的努力,使我们各方面的工作,以客观上可能的最高速度,健康地前进”。他说:“我们要改造现实,改造社会,改造自然。可是我们却不能感情用事,不能凭灵机一动的‘本能’办事,不能按照片断的材料和表面现象办事,更不能像风筝、氢气球一样,随风飘荡,即跟着空气办事。总之,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任意乱干。我们必须,也只能实事求是地、老老实实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按照客观规律改造现实。”
从此,北京市委就按照这个方针进行检查和部署,要求自己,要求各方面的工作。大家的头脑开始冷静下来思考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一步一个脚印地扎扎实实工作。一个当时在市委建工部工作过的人后来回忆说,在“大跃进”浮夸风刚刚刮起来的时候,建筑工人就不满地说:“反正吹牛也不上税!”后来他们听到市委提出的这个方针时,马上就高兴地用他们的语言领会说:“这个标准就是要我们踮着脚够得着啊。”
1985年在经济体制改革讨论的热潮中,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彭真与人大常委会一些负责人谈话时,要求大家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强调只有用马克思主义分析问题,才能使思想混乱的情况得到改变,达到认识上的一致。对经济体制改革问题,人们的思想很活跃,但是也应该力求统一认识。办法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允许批评,也允许反批评。彭真指出:“无论是批评和反批评,都要实事求是地摆事实,讲道理。是就是,非就非。是非的标准是社会实践,而不是自以为是,更不能强词夺理。”
晚年,彭真经过精心整理修改,推出了一批书稿,如《彭真文选》、《站在革命和建设的最前线》、《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等,对这些文稿,他都是字斟句酌,反复核改。子女们为80多岁高龄的父亲废寝忘食伏案不休的精神所感动,继而心疼,便积极参与编稿,替父亲分担重任。在子女参加整理文选的工作期间,彭真一再谆谆告诫他们:“我过去的东西,有的可以不收,有的话可以删,但不能改、不能加,那是历史。《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写了那么多序,里边有很多重要的新思想,那是因为宣言是历史文件,不能改,只能通过写序来做补充。”这些话,充分体现了他坦荡做人的原则与对后辈的殷切期望。
1991年初,当《彭真文选》定稿时,他自我评价说:“我是做实际工作的,不是理论家。人们常说理论联系实际,我是实际联系理论。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就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分析它、解决它,处理完一件事,再去处理另一件事,几十年就是这样过来的。”
调查研究
1952年的春天,北京市委召开研究“三反”、“五反”的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