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下旬,笔者王锦思在长春读书节上展览孔子相关史料和文物,比如民国初年孔子画像,以及北京奥运会开幕上表演的论语竹简,受到参观者的关注。
孔子出游,基本是“西游记”,西去周游列国,但是往北没有到过山海关,毕竟那时不时兴闯关东,尽管如此,孔子却熟知当时东北的特产——弓箭。并且,笔者王锦思发现,孔子的思想和影响千百年来顽强地“闯关东”,终于在这块土地上影响越发深远。
孔子,山东曲阜人,不过祖先来自河南商丘。再往上追溯,究竟在哪?
有的学说认为,宋国是商的后裔,商源自于红山文化,即西辽河流域。
商人的祖先最早在东北地区西南部,即内蒙古昭盟和辽宁西部及河北北部地区;傅斯年一反传统观点,认为商族发迹在东北,建业於渤海与古兖州,灭夏朝以后而占有中原;又从东北各原始部落中普遍存在的卵生感生神话,说明商族起源於东北。
孔子论语尧曰篇曾记载此一原则叫做“兴灭国,继绝世”。公元前 680 年,宋国发生内乱,孔子曾祖孔防叔为避乱而奔鲁。
孔子周游列国来到陈国,即今河南淮阳县一带。据《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在陈国居住三年。
《国语•鲁语下》则记载有:“仲尼在陈,有隼集于陈侯之庭而死,楛矢贯之,石砮,其长尺有咫。陈惠公使人以隼如仲尼之馆,问之,仲尼日:'隼之来也,远矣!此肃慎之矢也。昔武王克商,通道于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来贡,使无忘职业。”
这个故事就是说,一天,在陈惠公院子里从天上掉下来一只被楛矢石砮射中的凶猛的鸟,箭有一尺长左右。陈惠公不明白这鸟和箭的来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四处询问。正好鲁国司寇孔丘周游列国,来到陈国,国君知道孔丘博览群书,精通世故,就派下人把中箭的鸟送给住在国宾馆的孔子,并问事情的由来。
熟诸历史掌故的孔子,说这鸟和箭是有来历的,“这群隼鸟从很远的地方飞来,鸟身上的楛矢是肃慎人造的。过去周武王灭殷,国势强大,鞭及九夷百蛮,四方属国都来朝贡,北方的肃慎贡了楛矢石砮,石镞长约一尺八寸。周武王把肃慎献来的楛矢石砮,赐给分封陈国的女婿胡公,以表彰长女的美德。在周武王时,同族亲属分给珠宝,异姓诸侯分给远方来贡的珍品,以示周王室的恩惠。陈国一定受赐过‘楛矢石砮’,你们可以到仓库里去找。”果然不出孔子所料,在金柜里找到了肃慎的楛矢石砮。
据史料记载,在长白山下,松花江下游,乌苏里江和黑龙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居住的肃慎民族,也叫息慎和稷慎,是现在满族的祖先。远在三千年前就和中原王朝存有贡纳关系。
从向中原王朝朝贡弓箭,到使用弓箭逐鹿中原、定都中原,满族人 、蒙古人、鲜卑人,终于从配角到主角,但是只依靠弓箭,最后由不得不让出政权,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或许这也达成了孔子的期望,那就是“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化融合中,孔庙的功能已经远远超出了纪念性建筑的本身含义,成为中华多民族文化的象征。孔庙的存在,体现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东北孔庙历史悠久,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和文化内涵,见证了中国的主流传统文化——儒家文化在东北地区的发展,凝聚了历史上各个时期统治者对于儒家思想的认同和推崇,经历了最初以祭拜孔子,到“庙学合一”,再到教育史上各大名儒名贤被请进文庙加以祭拜褒扬,东北文庙的内涵随着历史的发展被不断扩大,既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传授儒家经典和宣传教化思想的文教圣地,是非常珍贵的教育遗产。
我国古代历史文献对东北地区文庙最早的记述文献源于《后汉书•陈禅传》,记载东北历代文庙历史多为地方史志。
南北朝时期,来自东北的鲜卑族的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是史载最早在曲阜以外修建“先圣庙”祭祀孔子的皇帝。
“自唐以来,州县莫不有学,则凡学莫不有先圣之庙”。辽代的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中京(今内蒙古宁城西大明城)、西京(今山西省大同),都设有国子监,其旁建有孔子庙,按时祭祀先圣先师。其各州、县学也都有孔子庙。
金朝沿袭前朝,除上京国子监有孔子庙而外,州县也建有庙学。金代金熙宗时在上京立孔庙,金帝亲自祭拜,封孔子后裔为“衍圣公”。
金军进军曲阜时,金兵意图摧毁孔子墓,即被完颜宗翰制止。世宗时又专修孔墓,立“宣圣庙碑”。曲阜孔庙其中最古的是金朝(1195年)的一座碑亭。金朝代代皇帝尊孔祀孔,修建孔庙,如山西平遥文庙至今仍保留有金朝建筑的格局;章宗泰和四年(1204),“诏刺史,州郡无宣圣庙学者并增修之”,对儒学推崇倍至。金朝孔庙多达2000多座,可见兴盛之状。
来自东北的蒙古族建立的元朝不仅首在大都(今北京)修建孔子庙,奠定了北京孔庙的规格,还将孔子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为历代帝王封赠孔子的最高谥号;元朝在云南建立行省后,于元世祖至元十五年(1278)在昆明建孔子庙。此后,大理、建水、通海、石屏等地也纷纷建立孔庙并使之制度化。到清末时,云南全省除个别极边远的地方外,差不多所有州县都有孔庙了。
满族则在建立清朝而未入主中原之前已奉行祭孔大典,并在东北地区建立了孔庙。在东北建立的第一座孔庙——吉林文庙,既是清朝对汉文化传入东北的认可,更是汉文化与东北少数民族文化互通有无的历史见证,是著名的清代古建筑。
吉林文庙位于吉林市昌邑区文庙胡同,始建于1907年,是东北最大的文庙,与曲阜孔庙、南京孔庙、北京孔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该庙座北朝南,规模宏伟,共有三进院落,主要建筑有大成殿,崇圣殿、大成门、东西配庑等。院外照壁前有两只石狮子,照壁北面两侧有东西辕站,照壁后面正中有泮池、状元桥。
长春文庙始建于清同治11年(公元1872年)。像中原祖先一样,这里寄托着长春人盼望本地学子多得功名、多出人才的夙愿,是学子们拜祭孔子的地方。据史料记载,文庙最初由当地乡绅朱琛捐资修建,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4年)和1924年,由长春知府杨同桂、长春县知事赵鹏第主持过两次大规模的维修和扩建。这里呈现出“门前古榆参天,花草满坛,泮池如新月,虹桥飞架其上”的动人景象。
满洲国官方早期实行孔教之王道教育,”行王道,乐天命”。当时有78座孔庙,可见数量之多。伪满还全面恢复礼乐,大排祭孔典礼,并有琉球神道特色的“关岳祭”(一种贞烈祭祀,用来激发报复情绪,产生仇恨)。但是“关之配岳,自民国始,为古之无”。文革期间,长春文庙遭到很大破坏,祭祀活动遭到禁止,孔子像被丢弃,文庙成为校舍。复建后的长春文庙在2003年8月1日正式开馆,此后,长春文庙陆续组织开展了多种多样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