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年前,根据小说《林海雪原》改编的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有个著名的唱段《今日痛饮庆功酒》,童祥苓饰演的解放军侦察剿匪英雄杨子荣满腔豪情高唱:“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 今日痛饮庆功酒, 壮志未酬誓不休。 来日方长显身手, 甘洒热血写春秋。 而小说《林海雪原》和同名电影中,杨子荣和土匪头子座山雕等进行土匪黑话对话的片段同样深入人心。一见面,座山雕劈头便是一句黑话:“天王盖地虎。”意思说:“你好大的胆!敢来气你祖宗。” 杨子荣立即答道:“宝塔镇河妖。”意即:“要是那样,叫我从山上摔死,掉河里淹死。” “脸红什么?” “精神焕发。” “怎么又黄啦?” “防冷涂的蜡!” 正是由于杨子荣流利的对答,才取得了匪徒的信任。 在文艺作品中,杨子荣的英雄形象呼之欲出、个性鲜明,给广大读者和观众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和革命英雄主义的鼓舞。 笔者王锦思认为,在革命战争年代,东北的传奇英雄数不胜数,剿匪英雄杨子荣是我军基层指挥员,尽管被文艺作品《林海雪原》有些夸大和渲染,但是不失为最后一个古典意义上的东北英雄。 1957年9月,杨子荣的战友牡丹江军区二团副政委曲波同志,饱蘸深情,以“最深的敬意,献给我的战友杨子荣、高波等同志”的《林海雪原》问世,立即引起巨大反响、风靡一时。 杨子荣,出生于1917年,山东牟平人,原名杨宗贵。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八路军解放了杨子荣的家乡。同年秋,28岁的杨子荣响应党的政策,报名参加了八路军牟平独立营。当时正是国民党、共产党交战阶段,他怕报上真名会牵连家里,所以改名杨子荣。就是这一改名,在他牺牲后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1945年日本投降后,中共组建先遣部队,开赴东北。1946年2月初,杨子荣所在部队到达黑龙江省东部的牡丹江地区,驻扎在牡丹江市西边的海林镇。这是他大显身手的绝佳舞台,也是小说《林海雪原》描写的重要场地。 时势造英雄。这时,杨子荣和战友们作战的对手并不是日本侵略者,也不是国民党主力部队,而是依附于国民党的土匪武装。尽管对手不是那么正规、先进,可是同样凶残、狡诈、顽固,斗争更艰苦,形势更险恶,条件更复杂。 那时土匪行踪飘忽不定,往往需要先做好侦察工作,摸清匪帮的人数、住地、枪支等底细才能把大部队拉上去,这就要求侦察员要有过人的本领,比如要懂土匪间的黑话(暗语)、会察言观色、会“伪装”自己,还要胆大心细和练就一手好枪法。杨子荣本来就会一些黑话,仍然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土匪黑话,模仿土匪打扮举止,有时甚至向土匪俘虏和当过土匪的农民学习,这样杨子荣练就了一身本事,说话、走路,连哼小调都像个土匪。 杨子荣先是用土匪手势和黑话试探,意思是自己遇了难,走投无路,想请人帮忙牵线,投奔个山头,骗取了土匪的信任,被领着直奔威虎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