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特稿精选-郑斯维:刘秀荣与评剧:从《刘巧儿》出发,探寻生命与艺术的真谛(组图)
作者:郑斯维
浏览次数:
2025-09-08 09:46:39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少年时期的刘秀荣老师

刘秀荣老师饰演的“小铁梅”

刘秀荣老师饰演的的刘巧儿

刘秀荣老师饰演的蔡文姬

刘秀荣老师与恩师新凤霞在一起

刘秀荣老师与恩师新凤霞一起参演电影《闯江湖》

刘秀荣老师为习近平主席演出专场《乾坤带》

刘秀荣老师与彭丽媛女士在全国两会上

刘秀荣老师(左)、京剧大家刘秀荣(中)与刘少奇主席夫人王光美大姐(右)在一起

刘秀荣老师与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大姐在一起

刘秀荣老师和与国务院原副总理陈慕华在一起

刘秀荣老师与国务院原副总理刘延东在世界第四次妇女大会上

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与刘秀荣老师亲切握手

原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与刘秀荣老师亲切握手

刘秀荣老师与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李海峰在一起

刘秀荣老师与先生张志欣(左)、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铁凝(右)在一起

刘秀荣老师和豫剧大师常香玉在一起

刘秀荣老师与导演张艺谋在一起

国画大师范曾先生正在为刘秀荣老师的8部评剧写剧名

刘秀荣老师与国画大师范曾在一起

    刘秀荣与评剧的艺术情缘,宛如一条从传统深处流淌而来的清溪,既映照着评剧艺术的百年辉煌,也倒映着一位艺术家用生命践行的传承与坚守。这一切,或许都要从那段“小桥送线”的旋律说起。

    新中国的评剧发展,犹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绚丽画卷,而那最动人的开篇,便是由评剧大师新凤霞主演的《刘巧儿》。这部创作于70多年前的经典,像一颗璀璨的星辰,不仅照亮了评剧艺术的前行道路,更奠定了“新派”这一最大评剧流派的坚实根基。《刘巧儿》的故事原型是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妇女封芝琴反对包办婚姻、勇敢追求自由爱情的事迹,它对新中国的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宣传普及和妇女思想解放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刘秀荣老师作为新凤霞的嫡传弟子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剧代表性传承人,完美地继承了新派艺术的精髓。她嗓音清脆甜润如珠落玉盘,表演细腻传神似画中人,刻画人物鲜活生动、感人至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她与评剧的缘分始于幼年,她从小喜欢唱,七八岁时就常在田间地头唱“红歌”。上初中时,她常随校京剧宣传队演出“样板戏”,饰演小铁梅。后来县评剧团到学校招收学员,她凭一段京剧唱腔获得了进入评剧团的机会。在剧团里,她勤奋用功,别人休息时,她就模仿老演员的样子练习马鞭、道白和唱腔,一次偶然的救场经历,让她首次登台唱评剧就赢得了观众一次次的掌声,从此成为团里的主角。

    拜师新凤霞的场景至今仍是戏曲界的一段佳话。1982年,怀揣着对艺术的无限热忱,刘秀荣大着胆子给中国评剧院的新凤霞大师寄去了自己演唱的3盒录音带。当收到新凤霞邀请她进京学艺的回信时,刘秀荣激动万分。她想给老师带点拜师礼,可家里实在贫困,拿不出什么像样的东西。最后,她背着家乡的小米、绿豆和香油,坐火车赶到了北京。见到新凤霞,她磕头就拜师,结果小米、绿豆、香油洒了一地。新凤霞被刘秀荣的质朴和真诚深深打动,第二天便为她举行了正式的拜师仪式。新凤霞教导她“学我者生,似我者死”,鼓励她在继承基础上大胆创新。

    她不仅擅长演出《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等新派传统剧目,还积极投身新创剧目的编演工作。她的代表作《胡风汉月》,她在里面饰演一代才女蔡文姬。在唱腔方面,她大胆创新,吸收了民歌、通俗歌曲、少数民族歌曲,以及越剧等姊妹艺术,创作了“别离调”等别具特色的崭新唱腔。这部剧更是荣获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大奖”等八项大奖,堪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刘秀荣老师也因成功塑造蔡文姬而二度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

    而在评剧的传播与传承之路上,刘秀荣老师功不可没。多年来,她带着评剧出访48个国家和地区,通过讲课、讲座、讲学等形式,坚持开展广泛的对外交流。2023年,她举办了“刘秀荣评剧快乐课堂”,面对面教戏迷唱戏,还积极投身戏曲进校园工作。通过举办多场传播新派经典的活动,她感召在全国20多个省市成立了40个“刘巧儿评剧社”,现在已经是两千余人的团队。2024年12月26日,这些评剧社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2025年七夕节,年近古稀的刘秀荣老师,携手来自全国40个“刘巧儿评剧社”的部分代表,登上河北卫视《中华有好戏》七夕特别节目。舞台之上,她们再次唱响《刘巧儿》经典选段“小桥送线”。那跨越时空的旋律,在她们的精彩演绎下,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让更多人领略到了评剧的独特魅力。

    在艺术的浩瀚星河中,刘秀荣老师的经历就像一颗划过天际的独特流星,划出了艺术与生命交融的绚丽轨迹。她1956年出生在河北阜城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母都是当地农民。谁能想到,这个农家女孩日后会成为享誉剧坛的表演艺术家,她的人生,本身就是一部比戏剧还要动人的传奇。

    然而,命运常常爱捉弄人。她曾陷入重度抑郁症的黑暗深渊,痛苦不堪。2012年,刘秀荣在安平演出评剧时累倒现场,被确诊为重度抑郁症,在连续住院的四年里,她的心灵遭受着无尽的折磨,这段岁月如同无休止的噩梦,甚至有过三次自杀未遂的经历,但她凭借着顽强不屈的意志,硬生生在这黑暗中闯出了一条光明大道。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让她参透了活着的真谛,她感慨地说:“如果一个人不快乐、不幸福、不健康,就算拥有全世界又有什么用呢?”

    在刘秀荣老师看来,人生的快乐在于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无私付出。一旦开始计较个人得失,烦恼便会纷至沓来。她常把自己比作蜡烛,默默燃烧自己,只为照亮他人,毫无怨言。我们也应如此,倾听内心的声音,向内探寻生命的意义,这才是人生最好的选择。

    刘秀荣老师对评剧艺术爱得深沉,且有着远大的抱负。她希望以评剧为桥梁,在各地评剧社之间架起友谊的纽带。她深知河北是评剧的发源地,有着最深厚的文化土壤,所以一心想让评剧唱响河北,宣传河北。

    在这个喧嚣浮躁的世界里,刘秀荣老师格外重视心静的力量。她认为所有的大智慧都诞生于无念之中,只有让心静下来,才能生起慧根。这就如同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找到了那片宁静的港湾。

    刘秀荣老师与评剧的故事,是一部精彩绝伦的传奇,它激励着我们在艺术道路上不断前行,也让我们领悟到了生命的真谛。在刘秀荣老师和众多评剧人的不懈努力下,评剧这门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艺术,必将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而评剧的繁荣,也必将让河北文化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华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独特的光彩,被更多人了解和喜爱。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交通安全创新大会召开 王明文参加会议并接受媒体采访(组图)
·下一篇:特稿精选-殷付云:荷花绽放(组图)
·特稿精选-郑斯维:让评剧之花推陈出新 争奇斗艳——刘秀荣率团河北三县行(组图
·让评剧之花推陈出新 争奇斗艳——刘秀荣率团河北三县行(组图)
·特稿:双艺献乡亲:刘秀荣胡房村药王庙唱名段赠丹青——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以书画
·郑斯维:著名评剧艺术家刘秀荣携书画首次访柬埔寨 文化交流受高度赞誉(组图)
·郑斯维:刘秀荣评剧快乐课堂走进陈升号茶庄 走进老百姓心中(组图)
·刘秀荣艺术工作室成功举办刘秀荣评剧快乐课堂(组图)
·艺术伉俪.神仙眷侣——夫妻画的典范:刘秀荣.张志欣(组图)
·中红头条: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访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刘秀荣(组图)
·刘秀荣:评剧人生风云幕,让艺术之光璀璨绽放(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红色联播-李鹏、孔园园:踏访交城红色热土
红色联播-乔博、王丽:吕梁魂 英雄颂——交
粤港澳教育合作成色十足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关键的历史启示
特稿精选-殷付云:荷花绽放(组图)
致伟人毛泽东——纪念毛主席逝世40周年
深圳人民纪念毛主席逝世49周年(组图)
重要的革命历史遗迹,不可或缺的精神宝库—
红色歌舞-白银鹏、刘延新:原八路军359旅广
国父毛泽东逝世9月9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