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红色播报
让评剧之花推陈出新 争奇斗艳——刘秀荣率团河北三县行(组图)
2025-08-26 10:19:54
作者:郑斯维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2025年8月20日下午,“刘秀荣评剧艺术”座谈会在阜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四楼会议室顺利召开。县委、县政府相关领导亲临现场,刘秀荣老师与全国刘巧儿评剧社总部有关人员也齐聚一堂。同时,县委宣传部、县文广旅局相关人员、文联各社团代表、县工商联负责人及工商企业代表等参加座谈会,一同探讨评剧艺术发展。(郑斯维摄)

2025年8月20日下午,阳光轻柔地洒在阜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广场,“刘秀荣名家工作室”与“全国刘巧儿评剧社总部“揭牌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现场气氛热烈,各界人士共同见证了这一重要时刻。(张胜荣摄)

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刘秀荣(左)与阜城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闫军(右),共同为“刘秀荣名家工作室”揭牌。(张胜荣摄)

评剧大师新凤霞之女吴霜(左)与阜城县工商联主席王荣章(右),一起为“全国刘巧儿评剧社总部”揭牌。(郑斯维摄)

8月21日上午,刘秀荣在闫军等人陪同下到阜城调研。首站来到古城镇前雄河村她出生的小院,这里留存着刘秀荣的童年回忆,更是她与评剧结缘的起点。(郑斯维摄)

参观与刘秀荣同乡的著名京剧大师荀慧生艺术馆。(张胜荣摄)

慰问阜城德隆养老院,刘秀荣给老人们送上自己精心准备的画作。(张胜荣摄)

著名评剧小品表演艺术家赵丽蓉高徒、全国人大代表靳玲展来到老人身边,献上了一场令人拍手叫绝的精彩节目。(张胜荣摄)

刘秀荣和她的徒弟们为老人演唱评剧经典唱段,嗓音清澈甜美,让人沉醉。(张胜荣摄)

8月21日下午,刘秀荣为阜城20多名评剧爱好者开展培训。老师倾囊相授,学员们认真学习,现场气氛格外浓厚,评剧魅力尽情绽放。(张胜荣摄)

8月20日21日晚,刘秀荣团队在阜城县群众艺术中心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大型评剧情景剧《经典永流传》。序幕中,刘秀荣饱含深情地讲述自己的从艺初心。(张胜荣摄)

第一篇章《新凤霞》,靳玲展饰演赵丽蓉(剧中人物)。(张胜荣摄)

吕岳军饰演吴祖光(剧中人物)。(张胜荣摄)

刘秀荣饰演新凤霞(剧中人物)。(张胜荣摄)

第二篇章《胡风汉月》。许丽丽饰演蔡文姬(剧中人物)、高素娟饰演老阿婆(剧中人物)。(张胜荣摄)

靳玲展饰演乳娘(剧中人物)、刘丽丽饰演十二年后的蔡文姬(剧中人物)、白学永饰演左贤王(剧中人物)。(张胜荣摄)

刘丽丽饰演十二年后的蔡文姬(剧中人物)。(张胜荣摄)

第三篇章《巴山红叶》,樊红霞饰演王瑛(剧中人物)。(张胜荣摄)

在大型评剧情景剧《经典永流传》的演出现场,孩子们端坐在观众席上,目不转睛地盯着舞台,眼神中满是专注与好奇。(郑斯维摄)

在大型评剧情景剧《经典永流传》的演出现场,老人们看的全神贯注、津津有味,时不时还有人伸出大拇指 ,满脸都是夸赞。(郑斯维摄)

在大型评剧情景剧《经典永流传》的演出现场,观众们座无虚席,完全沉浸在剧情里,掌声、喝彩声连绵不绝,刘秀荣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与热爱。(张胜荣摄)

演出圆满落下帷幕,所有演员整齐地站在舞台上,共同唱响那首经典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声激昂,传递着对党深深的热爱与赞美。(张胜荣摄)

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刘秀荣,与阜城刘巧儿评剧社全体社员合影留念。照片里,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合影,这是评剧传承发展的美好见证。(张胜荣摄)

    8月20日至23日,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二度梅花奖获得者刘秀荣,率领大型评剧情景剧《经典永流传》走进她的家乡河北衡水,开启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文化艺术之旅。他们先后在阜城、景县、枣强三地巡回演出,为当地观众带来了一场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在衡水三县的文化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8月20日上午,阜城县领导专程来到刘秀荣团队下榻的宾馆看望。大家围坐在一起,就评剧传承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领导们对评剧传承的重视,让大家感受到当地对传统艺术的关怀与支持。

    下午,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统战部长闫军及有关负责同志陪同刘秀荣一行,走进了当地县委县政府专门为评剧传承成立的“刘秀荣名家工作室”和“刘巧儿大戏院”。一进门,我们就像踏入了评剧艺术的神秘殿堂,浓厚的评剧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每一个角落都仿佛在诉说着评剧悠久的历史和动人的故事。

    随后,“刘秀荣评剧艺术”座谈会在阜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四楼会议室召开。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刘秀荣、文化学者张志欣、评剧大师新凤霞之女吴霜及女婿查理、石家庄评剧中心主任张志辉等依次发言,分享他们对评剧艺术的见解和感悟。

    刘秀荣儿时伙伴、老同学、老同事、老领导,还有老军人也都来到现场。他们满含深情地回忆与刘秀荣的过往点滴,纷纷夸赞刘秀荣深得新派真传,是大家的骄傲。在交流环节,大家围绕评剧艺术在阜城的发展畅所欲言,不同观点相互碰撞,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座谈会最后,闫军表示,阜城县会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大力推进基层文化建设,丰富群众精神生活,让评剧这一传统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更璀璨的的光彩。刘秀荣也满怀憧憬,对评剧未来送上了美好的祝愿。

    座谈会结束后,在阜城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广场,举行“刘秀荣名家工作室”和“全国刘巧儿评剧社总部”揭牌仪式。仪式上,闫军与刘秀荣共同为工作室揭牌,县工商联主席王荣章则与新凤霞之女吴霜一起为评剧社总部揭牌,闫军部长代表县委、县政府,对这两个机构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评剧是我国北方极具影响力的戏曲剧种,有着百余年历史。以贴近生活、唱词通俗、曲调明快,深受群众喜爱,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的璀璨明珠。刘秀荣老师是名满全国的“二度梅花奖”获得者、全国妇联执委、全国青联执委、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九、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出访48个国家。从艺50年来,她在舞台上塑造众多经典形象,广受观众好评。

    闫军部长强调,“刘秀荣名家工作室”和“全国刘巧儿评剧社总部”的成立,为评剧传承推广搭建了新平台。他要求,要深挖评剧时代价值,保留经典的同时创排新作;强化人才培养,吸引年轻人并做好传帮带;主动走进社区、学校和乡村,通过惠民演出成为文化枢纽,让评剧艺术焕发生机,飞得更高更远。

    8月21日上午,刘秀荣在闫军等人的陪同下开启阜城调研之旅。首站,他们来到古城镇前雄河村,走进刘秀荣出生的小院。一进屋,墙上挂满了她从小到大的照片,那些照片就像一部鲜活的成长纪录片。站在小院中,仿佛看到少年刘秀荣怀揣着对艺术的懵懂热爱,在这儿度过充满希望与憧憬的时光。曾经,这里是她梦想起航的港湾。如今,这里成了村里的娱乐场所。每天,刘秀荣的二嫂都会带着村民在小院里唱歌跳舞,欢快的笑声和动感的旋律交织在一起,让这片土地充满了生机,过去与现在,在这里完美融合。

    接着,一行人又来到阜城荀园,参观与刘秀荣同乡的著名京剧大师荀慧生艺术馆。踏入馆内,仿佛走进了荀慧生大师波澜壮阔的艺术人生。大师一生排演了300多出戏,他是艺术的开拓者,将花衫行当演唱推向了巅峰,开创了独具特色的荀派艺术,成为当时颇具盛名的四大名旦之一。这次参观,大家深刻意识到:艺术之路永无止境,只有不断探索,才能突破自我,开辟出属于自己的艺术天地。这些大师们对待艺术精益求精,对待每个角色、每场演出全身心投入的态度,让大家肃然起敬!

    随后,刘秀荣团队来到阜城德隆养老院。在这里,他们陪老人们唠家常,亲切地询问老人们的生活状况,刘秀荣还送上了自己精心准备的画作。不仅如此,他们还为老人们表演了精彩的小节目,老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对刘秀荣心怀乡亲,德艺双馨的品质倍感钦佩。

    8月21日晚,刘秀荣团队在阜城县群众艺术中心带来一场精彩演出。大型评剧情景剧《经典永流传》全国巡演正式启幕。这场演出将持续到21日、22日晚。

    《经典永流传》这部剧的结构别具一格,分为序幕和三个篇章,每一部分都有着独特的魅力,能让观众深深沉浸其中。序幕中,刘秀荣深情地讲述自己的从艺初心,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饱含着她对艺术的赤诚热爱。现场的观众仿佛能透过她的讲述,看到她在艺术道路上的艰辛探索,真切感受到她对这份事业的执著与坚守。

    第一篇章聚焦《新凤霞》,一下子就把观众带回到了1957年那个寒冷的冬天。画面中,新凤霞独自守在冷冷清清的北京,而她的丈夫吴祖光却被发配到北大荒劳动改造。漫天飞舞的风雪中,新凤霞隔空唱戏,那婉转的戏腔仿佛能跨越千山万水,传递到远方丈夫的身边。这夫妻二人借戏传情,哪怕身处逆境,依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坚信正义一定会带来光明。他们的这份坚持,就像一座巍峨的高山,彰显出了艺术家们不屈的脊梁。

    第二篇章《胡风汉月》,讲述的是两千年前,汉族大才女蔡文姬与匈奴左贤王起伏跌宕、大开大合的爱情故事,讴歌中华民族大团结、大融合的主题。这部剧大胆创新,唱腔别致优美,抒情感人至深,凭借这些独特的魅力,它荣获了“文华大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八项大奖,堪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第三篇章《巴山红叶》,主人公王瑛是四川省南江县纪委书记,也是中纪委命名的十大感动人物之一。任职期间,她把责任扛在肩头,用一桩桩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使命与担当,她的那些事迹,就像冬日暖阳,温暖了现场每一位观众的心。也让大家看到了一位优秀干部的高尚品质。

    《经典永流传》这部剧的诞生,有着一段跨越十六年的承诺。十六年前,新凤霞老师拉着刘秀荣的手,满是遗憾地说:“小刘啊,我演的《刘巧儿》《花为媒》大家都熟悉,可我一直有个心愿,想把那些可歌可泣的大人物形象搬上屏幕和评剧舞台,可惜师傅身体不行啦。”看着老师眼中闪烁的光,刘秀荣暗暗发誓,一定要替老师完成这个心愿。

    新凤霞老师还曾语重心长地对刘秀荣说:“我本不叫新凤霞,我姓杨,叫杨淑敏。旧社会我是穷艺人,吃不饱饭。是新中国让我们成了人民艺术家。我特别喜欢这个“新”字,艺术上也追求新,要不断发现新事物、创造新作品、展现新风格。新是艺术的灵魂,是我的艺术生命,秀荣你要牢记、切记!”

    刘秀荣将老师视为自己艺术征程中的灯塔,把老师的教诲铭记于心,以老师为榜样,本分唱戏,踏实做人,在继承艺术的基础上,她无畏地披荆斩棘,毅然踏上了创新之路。刘秀荣先后创排出《胡风汉月》,《梦断萧墙》、《灯魂》等一系列创新剧目。每一部作品都凝聚着她的心血,见证着她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与不懈探索。

    如今,《经典永流传》成功上演。这不仅实现了新凤霞老师的遗愿,更是刘秀荣对师训的最高礼赞。这部剧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评剧深厚底蕴和时代价值的大门,让我们看到评剧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创新,感受到老一辈艺术家对艺术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让评剧艺术在一代代的传承中,如夜空中的星星一样,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演出不停,精彩延续。接下来的两天,刘秀荣团队马不停蹄地赶往景县和枣强县。每一场演出都异常火爆,观众们座无虚席,完全沉浸在剧情里,掌声、喝彩声连绵不绝。刘秀荣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家乡深深的眷恋与热爱。

    至此,刘秀荣率团的河北衡水三县行圆满结束。当地观众不仅近距离感受到了评剧的魅力,还通过《经典永流传》领略到不同时代女性的风采。这样的演出就像一颗颗火种,点燃了大家对评剧的热爱,让评剧艺术在艺术传承中生生不息,让评剧之花在华夏大地大放异彩!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铁血丹心铸鸿篇,六十二万铸华年——祝贺栾瑞生战友呕心沥血完成长篇巨著《战友情》(组图)
·下一篇:《丰碑-冀东抗战纪实展》在唐山博物馆开幕(组图)
·特稿:双艺献乡亲:刘秀荣胡房村药王庙唱名段赠丹青——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以书画
·郑斯维:著名评剧艺术家刘秀荣携书画首次访柬埔寨 文化交流受高度赞誉(组图)
·郑斯维:刘秀荣评剧快乐课堂走进陈升号茶庄 走进老百姓心中(组图)
·刘秀荣艺术工作室成功举办刘秀荣评剧快乐课堂(组图)
·艺术伉俪.神仙眷侣——夫妻画的典范:刘秀荣.张志欣(组图)
·中红头条: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访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刘秀荣(组图)
·刘秀荣:评剧人生风云幕,让艺术之光璀璨绽放(组图)
河北红色文化旅游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河北红色文化旅游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河北红色文化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河北红色文化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