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语乡行”实践服务队奔赴江西省抚州市乐安县,开展“强国有我、青春有为”暑期社会实践暨2025年“万名大学生进千站”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行动。这支青年队伍以红色传承为纽带,以关爱服务为桥梁,在基层实践中书写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触摸历史脉搏,感悟信仰力量
7月4日,实践队首站抵达乐安县博物馆与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战争陈列馆。泛黄的家书、布满弹痕的军号、还原战场的实景沙盘……一件件珍贵文物将登仙桥战役的壮烈场景娓娓道来。队员何秀燕驻足凝视,感慨道:“战士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信仰的城墙,这份精神必将激励我们在新时代接续奋斗。”
次日,实践队走进乐安县红色标语博物馆。“打倒土豪劣绅!”“工农武装起来!”历经岁月冲刷的墙体标语,依然如战鼓般振聋发聩。队员们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在斑驳字迹中读懂了革命先辈为理想不惜牺牲一切的赤诚初心,深刻体会到红色精神跨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

图为实践队参观乐安县博物馆。

图为实践队参观红色标语博物馆。
双语课堂播火种,趣味传承润心田
7月7日,桥背社区实践服务站成为知识与欢乐的海洋。实践队创新打造红色文化与英语融合课堂:志愿者化身“双语讲解员”,用生动故事带孩子们“云游”井冈山与乐安红色地标,并巧妙将“march(行军)”“salute(敬礼)”等英文词汇融入红色主题游戏,让革命历史教育与语言学习同频共振。

图为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做红色主题互动游戏。
下午的课堂上,五条经典红色标语成为“主角”。通过中英双语解读、标语配对挑战、衍纸艺术创作,孩子们不仅记住了单词,更在互动中读懂了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原来学英语还能这么有趣!”留守儿童小萱举着自己创作的红色标语衍纸作品,眼中满是自豪。

图为孩子们一起做衍纸。
安全护航筑防线,文化传承润无声
在活动中,实践队精心准备双语防溺水宣传课堂,播放动画微视频,以“六不原则”增强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手工活动环节,志愿者们手把手教孩子们叠纸、剪纸,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孩子们在指尖上感受文化魅力。

图为志愿者教孩子们剪纸。
实践队精心筹备双语防溺水课堂,通过动画微视频与情景模拟,将“六不原则”编成朗朗上口的英文口诀;手工活动区里,孩子们跟着志愿者学剪纸、叠纸船,在指尖翻飞间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姐姐,这个五角星真好看”妞妞兴奋地向大家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

图为志愿者采访桥背社区党委书记胡斐。
当日下午,队员们采访了桥背社区党委书记胡斐。二十二年扎根基层的坚守、“逢四说事”的创新治理模式、疫情期间的逆行身影……胡斐书记的讲述让队员们深受震撼:“原来‘为民服务’不是口号,而是无数基层工作者用岁月书写的答案。”
一双鞋承载期许,一句话点燃希望

图为志愿者给孩子们捐赠运动鞋。
活动尾声,志愿者将崭新的运动鞋送到孩子们手中。当留守儿童小明穿上新鞋,眼眶泛红:“姐姐们给我们带来了好多有趣的知识和活动,我特别开心!我以后也要好好学习,像他们一样有知识、有爱心。”这满载关爱的礼物,不仅温暖了孩子们的双脚,更点燃了他们对未来的憧憬。

图为志愿者讲授和演示气道异物梗阻急救和自救科学方法。
7月8日上午,实践队为孩子们辅导作业,讲授和演示气道异物梗阻急救和自救科学方法,科普一些日常急救知识后惜别。孩子们灿烂的笑容与不舍的拥抱,让志愿者们更加坚信:这场实践不仅送去了知识与温暖,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希望的种子。未来,“语乡行”实践队将继续以青春之名,扎根基层、服务社会,为乡村振兴与文明实践注入蓬勃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