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何家乐、何萌鑫:薪火二七团参观二七纪念馆(组图)
作者:何家乐、何萌鑫
浏览次数:
2025-07-23 16:24:06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图为薪火二七团观看纪录片。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何家乐 摄

图为参观二七纪念馆放映厅。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何家乐 摄

图为薪火二七团参观结束后合影留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何萌鑫 摄

    七月上旬,河南工业大学“二七纪念馆研学”实践队走进郑州二七纪念塔。这支由4名学生组成的队伍,以“挖掘工运历史脉络,传承红色奋斗基因”为指引,在纪念塔的建筑空间与历史展陈里,回溯百年前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激昂岁月,解码跨越时代的工运精神。

    郑州的正午,暑气蒸腾。实践队成员准时在二七纪念塔下整队集结,塔身的红色砖石与金色装饰,在烈日炙烤下愈发凸显历史厚重。作为中国工人运动的标志性地标,二七纪念塔承载着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热血记忆,成为实践队解码红色工运的“活教材”。

    踏入馆内,实践队径直走向“二七革命斗争史”主题展陈区。序厅中央,大型浮雕《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气势恢宏,工人群众手挽手、肩并肩,以血肉之躯对抗强权的姿态,瞬间将时空拉回近百年前的历史现场。实践队成员环绕浮雕缓步观察,从工人紧握的拳头张力,到面部坚毅的神情刻画,捕捉历史叙事的细节纹理。浮雕旁的电子屏循环播放工运纪录片,黑白影像里,罢工浪潮席卷铁路线的画面,与现场展陈交织,构建出沉浸式历史语境。

    沿木质楼梯拾级而上,实践队深入各层专题展厅。在“罢工筹备”展区,玻璃展柜里的旧报纸边角微卷,泛黄纸页上,《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宣言》的铅字仍清晰可辨;锈迹斑斑的罢工委员会印章,边缘刻痕记录着工人阶级组织抗争的艰辛。实践队成员俯身贴近展柜,透过放大镜观察报纸上的罢工联络暗号,尝试还原百年前工人在茶馆、码头秘密串联的场景——一张旧报纸、一枚小印章,成为解码历史的关键钥匙。

    行至“血溅长辛店”展区,实践队成员的脚步不自觉放慢。这里,子弹壳、破损工服与烈士遗书并置陈列,搭配低沉的现场音效,营造出悲壮的沉浸式氛围。展柜中,年仅31岁的林祥谦烈士就义前的血书,虽字迹模糊,却仍能让人触摸到历史的温度。“头可断,血可流,工不可复!” 实践队成员轻声念出这句誓言,百年前工人阶级为权益抗争的热血与牺牲,借由展陈完成跨时空传递。

    参观过程中,实践队偶遇几位前来研学的小学生。孩子们在讲解员带领下,指着展柜里的工运文物认真提问,稚嫩的声音里满是好奇。实践队成员驻足聆听,看着孩子们在历史场景中睁大眼睛的模样,更深刻体会到二七纪念塔作为红色教育阵地的深远意义。

    登顶二七纪念塔,360度环形观景台将郑州城市风貌尽收眼底。现代化写字楼群与繁忙的二七广场交织,展现当代城市的蓬勃活力。实践队成员分散伫立,在城市天际线的背景下,完成历史与现实的精神对话。从工运先辈为“八小时工作制”抗争,到当代青年为理想奋斗,历史的接力棒在时空转换中悄然交接。

    “二七工运不仅是历史事件,更是精神坐标——它教会我们,面对不公要敢于抗争,追求正义要坚守信念。” 实践队中成员,结合展区案例分享感悟。讨论中,历史的精神价值与当代实践路径逐渐交融:传承工运精神,既要铭记历史伤痛,更要落脚于当下——以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用奋斗行动回应时代需求,成为青年群体的共识。

    离开纪念塔时,夕阳为塔身镀上一层金辉。实践队成员注意到,广场上的市民、游客往来不绝,有人拍照留念,有人静坐沉思,有人向孩子讲述过去的故事。二七纪念塔矗立于此,不仅是城市地标,更是一座“没有围墙的红色课堂”,持续向公众开放,让历史走出书本,让精神照进现实。

    此次探访,河南工业大学“薪火二七团”实践队以实地走访为载体,完成了一场红色工运精神的青春解码。当实践队的身影消逝在城市暮色中,二七纪念塔所承载的历史记忆与精神力量,正通过青年群体的思考与传播,在当代社会持续生长。这份源于历史现场的精神滋养,将驱动更多青年以奋斗之姿,续写红色传承的时代篇章——正如纪念塔塔顶的钟声,虽已远去,余韵却始终回荡在城市上空,提醒后人铭记来时之路,勇赴时代征程。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张俊杰:重读抗战家书:臧克家的一首诗
·下一篇:无
·特稿:薪火二七团参观二七纪念馆(组图)
·武汉二七纪念馆
·武汉二七纪念馆
·12月5日至明年3月5日,二七纪念馆免门票
·《雷锋生平事迹图片展》在郑州二七纪念馆展出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红色教育-于惠川:东北大学材料学院“红色梦
何家乐、何萌鑫:薪火二七团参观二七纪念馆
特稿:薪火二七团参观二七纪念馆(组图)
特稿:福建省连城县姑田镇:植保“神器”解
张俊杰:重读抗战家书:臧克家的一首诗
特稿:重读抗战家书:臧克家的一首诗
朱胜东:书页老去,传统犹新——连环画《东
特稿:书页老去,传统犹新——连环画《东山
黄晓婷、陈睿婕:“听得见的尊崇”暖兵心!
特稿:“听得见的尊崇”暖兵心!浦城县为听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