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理工学院“红梦启航,筑梦童心”实践队正走进赣州于都——这片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的红色沃土,开展支教活动。队员们带着教具扎根乡村,以青春之力播撒知识火种,更在与孩子、基层工作者的互动中,读懂了红土地上的传承力量。

(图:实践队出发 罗轶恒 摄)
课堂里的双向成长
初到乡村课堂,孩子们怯生生躲在教室外张望。队员们用折纸课上手把手的指导、拼图时蹲身陪伴的耐心,慢慢叩开童心:从垂首抿唇到脆生生喊“老师”,从独自涂抹到分享画作,孩子们会把珍藏的糖果塞进队员手心,奶声奶气说“给你留的”。“原以为是我们教孩子,其实是一起成长。”队员严轶娴的话道出心声。实践队用知识填补乡村教育短板,更在孩子们眼中的光芒里,让青春实践与红色教育同频共振。

(图:孩子们展示拼图成果 涂明慧 摄)
乡土间的守护力量
驻村书记是支教最坚实的后盾。他提前协调好教室,熟稔报出每个孩子的情况,甚至记得哪家消防栓该检修、哪位老人需照料。“这些事看着小,却是乡亲们的日子。”他手写的防诈骗提醒贴满巷尾,日常的牵挂让支教暖流更顺畅地融入乡土,成为乡村振兴与教育帮扶的纽带。

(图:驻村书记带队走访 罗轶恒 摄)
红色基因的代际传递
50年党龄的老党员段晓华,变形的手指仍弯着报务员的弧度,讲起往事时眼神发亮;老党员袁辉则一遍遍说父亲与叔伯长征的故事,让课本里的历史变得可触可感。老党员们特意将红色故事融入支教课堂,用亲身经历当教材,让“坚持”“奉献”这些词,在孩子心里扎下根。

(图:老党员敬礼 罗轶恒 摄)
“带教具来,却带着红土地的精神力量走。”队员们在总结中写道。于都的夏天里,青年学子、基层干部、老党员以不同姿态接力,让青春担当与红色基因,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