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6日,福建省连城县红色文旅 +“非遗”武术夏令营在红军长征出发地松毛岭红军广场举行。来自连城、长汀、上杭、宁化及江西瑞金等县、市的18位少年武术青少年代表参加2025“非遗”连城拳、器械等武术练习。
松毛岭战地遗址位于福建省连城县朋口镇,地处连城与长汀交界处,南北纵贯80余里,现存战壕、掩体、指挥所及红军无名烈士墓等遗迹。该遗址为1934年红军长征前夕东线最终决战——松毛岭战役的主战场,红军与国民党军队激战七天七夜,伤亡逾万人,是第五次反“围剿”关键战役 。战后朋口镇温坊(今文坊)村民自发成立“无祀会”,收殓烈士遗骸并形成延续至今的祭扫传统 。
2010年连城县成立遗址保护协会,迁移铁路建设涉及的烈士遗骸并修建无名公墓集中安葬,系统整理史料保护战场遗址,建设松毛岭战役纪念碑 。2016年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18年获评国家3A级红色旅游景区。
史料载,1934年9月,在朱德、林彪、聂荣臻、罗炳辉、蔡树藩、杨成武、耿飚等将领的指挥下,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松毛岭战役”。松毛岭是中央苏区首府所在地瑞金东面的一道重要屏障,守住松毛岭,就等于守住了中央苏区的东线阵地。1934年7月,蒋介石实施了“围剿”中央红军的“铁桶计划”,调集150万军队,200架飞机,向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国民党东路军6个师和炮兵第五团约7万余人,向中央苏区东线战略要地连城松毛岭逼近。时任中革军委主席、红军总司令朱德亲自指挥了这次规模浩大、事关重大的作战行动。这一战的时间是从1934年8月底开始,前后约1个月左右。先后参战的红军部队有红一军团、红五军团、红九军团和红二十四师、红三十四师、工人师、连城长汀地方武装等,总兵力共达3.7万余人。第一阶段,以红一军团和红二十四师为主,红九军团为预备队,作战地点在松毛岭下的温坊一带,时间为8月底至9月3日,即著名的“温(文)坊战斗”。当时,聂荣臻、林彪将红一军团的指挥所设在松毛岭上,统一指挥红一、红九军团和红二十四师,于31日21时向进至温(文)坊地区之敌第八旅发起突然攻击。激战至9月1日上午10时,歼敌2个多团。3日,红军再歼向温坊反扑之敌第九师一部。温坊附近两次战斗,共毙伤敌2000余人,俘敌2400余人,缴获各种枪1800余支、迫击炮6门及大量其他军用品。这是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中打得最好的一役。第二阶段,红九军团接任防务,红五军团第二十三师、第三十四师暂归红九军团指挥。具体时间是1934年的9月10日至29日。红军在松毛岭各高地节节设防,全线阻击国民党军的进攻;第三阶段,是红九军团和红五军团两军团全师撤离,红二十四师、工人师、连城长汀地方武装接替。时间是1934年9月28日至30日。红军在松毛岭主峰、七岭高地、金华山高地、唐古垴等高地全线阻击国民党军的疯狂进攻。9月23日至30日最后7天7夜,战斗进入白热化程度,国民党军用上百架次飞机与大炮轮番轰炸,以整连整排的兵力轮番向红军阵地冲锋,红军则在前沿战壕里,用手榴弹、轻机枪等武器进行反击,一次又一次打退敌人的进攻。29日,我左侧唐古垴高地陷落,形势严重,影响巨大,我七、八两团复又参战,晚上乘敌立脚未稳组织了反击,恢复了唐古垴760高地。红军在此苦苦鏖战七天七夜,9月30日凌晨,我七、八两团撤离了松毛岭阵地,直接踏上长征之路,红二十四师则坚守阵地,继续阻击敌人。红七、红八团成为在中国最远的地方最后踏上长征之路的部队,连城松毛岭则为长征的起点。
连城县是中国武术之乡, 连城拳”流传于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全境及上杭、长汀、清流、宁化、永安、明溪、沙县及江西端金等周边地区,民国初期还传播到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地。“连城拳”又称“连城少林拳”或“少林独门拳”。它以急促凌厉、舒展大方见长,擅用短劲,以防为主,以静制动;动作以斜身(侧身)为主,身灵步活。其内容有单钩、双钩、花钩、捆手、七拳、单提、四门拳、心安拳、老花拳、猛虎跳墙、八步缠狮、蛤蟆觅水、老虎伸腰等;在器械方面则以棍为主。 2009年5月31日,“连城拳”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福建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据悉,以"不忘英烈遗志 继承光荣传统"为主题的"红旅 +非遗特别夏令营"由连城县人文生态发展促进会、朋口镇关工委、朋口镇离退休干部管理站、闽西松毛岭武学园联合举办,旨在让孩子们学习红军精神,传承“非遗”武学,强身健体,度过快乐暑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