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展“重走秘密交通线”红色文化实践活动

陈财宝主任讲述游击队感人的革命事迹
“重走送粮路,赓续红色血脉!”近日,福建省建瓯市房道镇沶村村开展以“重走秘密交通线”为主题的红色文化实践活动,秘密送粮户后代等32名红色文化传播者通过模拟当年送粮情景,感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1942年,中共福建省委游击纵队第三支队在队长黄垂明带领下,秘密驻扎在沶村村邱岭自然村茂密的黄元垅山林中,当时地下工作者与广大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建立沶村至黄元垅的地下交通线,为游击队秘密筹粮送粮、传递情报、照顾伤员,成为抗争敌人、维护革命信念的重要纽带。
参加本次活动的队员中,最大年龄92岁、最小年龄5岁,他们齐唱革命歌曲一路前行,经过近2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到达游击队曾经的驻地。原建瓯市党史研究室主任陈财宝为大家讲述83年前游击队感人的革命事迹,追思那段艰苦奋斗的岁月:“当年年仅16岁的地下交通员李美英冒着生命危险为游击队传递情报;年逾60岁的地下工作者杨之林被敌人逮捕后,无论敌人如何严刑逼供,他始终不透露送粮人名单,最终以生命践行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今天,我们重走送粮路,就是要牢记今天的幸福来之不易”。
秘密送粮户后代杨培旭强调:“我们要清清白白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在新时代传承革命精神,守护红色基因。”回乡大学生杨思颖说:“地下交通线是沶村红色历史见证,重走送粮路是传承革命精神的具体行动,我将大力宣传家乡红色文化,吸引更多人来沶村村参观学习。”
“我们要保护好红色资源,把红色故事讲好,让红色文化‘活’起来。下一步,我们将不断完善沶村村红色设施,打造好红色文化学习实践基地。”沶村村第一书记孙娇艳表示。
这次活动不仅是生动的历史回顾,更是一次精神传承与洗礼,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信念让红色之火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点点薪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