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李先念在白洼子沟召开第一次四望山地区干部大会会议遗址。
信阳红色文化爱好者朱德顺(右三)在向考察组和当地群众宣讲四望山的革命历史。
信阳四望山胡岗村民曹书贵(右一)在向党史考察组的同志们介绍抗战时期这里建立的兵工厂的革命历史。
信阳四望山胡岗村民彭传祥(左一)在新四军印钞厂遗址前介绍新四军转移时将印钞机设备埋藏的历史情景。
8月28日,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红色传承专业委员会党史专家李建设,同信阳红色文化爱好者朱德顺、蒋苏宁、李梅等一行,前往浉河区浉河港镇红色四望山革命根据地考察抗战时期的革命斗争的历史。考察组在浉河港镇干部曹玉良、村副支书黄保国的帮助下,走进了四望山。
为搞好这次四望山敌后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历史考察挖掘工作,党史专家李建设先期就对信阳抗战时期四望山的革命历史进行了详尽了解。
四望山位信阳城西南90华里,是信(阳)、桐(柏)、应(山)、随(县)四望的交接地带。在晴朗天气下,站在祖师顶上可以清晰看到信阳城、桐柏、应山、随县四县,即称之为四望山。这里山峦叠起,沟壑纵横,林木蔽日,其主峰祖师顶海拔900多米,是桐柏山脉最高峰之一。它的北面是辽阔的豫中平原,南面是富饶的鄂中原,战争年代若占据这一地区,不仅可直接扼住平汉铁路咽喉,还可以威胁华中重镇武汉,牵制日军,并能为我党我军挺进武汉外围敌后扫平道路,建立桥头堡,沟通与鄂中、鄂东党的联系。这里还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斗争历史的地方。大革命时期,这里的民众曾多次组织在一起,围攻过旧军阀的军队;土地革命时期,党领导这里的农民举行了震撼中原的四望山起义,开辟了一块纵横数十里的红色区域;抗战暴发后,战教团在这一带进行了抗日救国活动,在当地群众中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这一带不仅有绝好的开展游击战争的自然条件,而且还具有很好的群众基础,是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理想场所。同时,由于战争形势的发展,为迅速发动武汉敌后游击战争,我党也必须尽快在这一地区创建根据地,以迎接大规模游击战争的到来。
登上了四望山,李建设同志向大家介绍了四望山抗日根据地初创时期的历史:我党为尽快创建四望山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共河南省委派时任豫南特委组织部长的危拱之同志由确山竹沟来到信阳四望山领导这里的抗日根据地的初创建工作。她到这里之后,迅速开展工作。当时信阳县城沦陷,四望山地区四周外的东南北三面为日寇占领,西南则为国民党控制区,区内则有地主豪绅的武装割据,还有少数股匪流窜,骚扰居民。我军进驻四望山后,号召民众抗日保家,诚为广大群众翘企所望。因此,开辟新区工作,困难自然不少。为尽快站住脚,打开工作局面。危拱之带领同志们首先注重加强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以巩固新组成的信阳挺进队。因这支队伍此刻是以统一战线的形式出现的,内部的成份比较复杂。只有用革命思想武装部队,掌握党对部队的领导权,这是关系到工作成败的关键;第二是继续巩固与国民党李德纯县长的统战合作,扩大统一战线的对象,召开信南地区士绅会议,争取更多的地方势力共同抗日;第三是派出人员深入敌后,联系我党分散在各地的抗日武装力量。第四是组织人员,深入农村,广泛发动群众。对于以上这些工作的安排,自然依靠党组织集体领导一一危拱之、刘子厚、王海山等同志,其中危拱之同志明显发挥着两大优势:一、她是信阳人,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初期曾在家乡一带开展过革命活动,既有一定的影响力,且与群众兼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挺进队第二大队的负责人张裕生和中队长周映渠便是危拱之同志的亲戚。二、她早年留学苏联,归国后又到了中央苏区,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对政权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群众工作,较之其他人,具有更多更丰富的经验。在开辟信南抗日游击区工作实践中,危拱之同志在执行党的政策和进行具体工作方面,既显示出她极强的原则性和工作能力,也彰显了她为创建四望山抗日根据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考察组一行来到四望山腹地胡岗村,李建设向浉河港镇、村的干部提出:要找到四望山主峰祖师顶西侧下面一个叫白鹅子湾的地方,重点对这个地方进行实地考察。经镇、村干部多方打听,没有叫白鹅子湾这个地方。但在史料中曾经是这样记载叫白鹅子湾。最后,村干部通过找当地上年纪的彭传祥、曹书贵两位老农打听,七十多岁的曹书贵回忆说:在我们祖师顶山下西侧过去曾有个叫白洼子沟,住户叫王学明,他是我老舅家。俺这山里的湾都很小,一般都是一户住一处称之为一湾。除了这户,山脚下再没有住户人家了。最后,李建设经过反复甄别,查看地形地貌,反复查阅史料。经认真查看,找出了写这段史料的当事人四望山区委书记郭纶是北方人,误将白洼子沟称之为白鹅子湾。
彭传祥、曹书贵两位热心老农积极为大家领路,经过一片草地,越过一座茶山,又踏着起腰深的蒿草,来到一座山的东侧下面,终于找到了白洼子沟。看到这里,昔日的老旧房屋早已不见踪影,眼前是一片荒草地。走的满头大汗的党史专家李建设说:“我为找这个地方已经找了很久了,都没找到。今天终于找到了白洼子沟,它在党史记载中是很重要的一个地方。”
他顾不上疲劳,接着向大家介绍:“1939年1月,李先念带领一支由河南省委调集来的干部组成的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从确山竹沟出发到信阳四望山。这支队伍进入四望山地区后,与危拱之率领的信阳挺进队在黄龙寺会师。两天后,便在白洼子沟农民王学明家里召开四望山地区干部会议(那时常称‘党的活动分子会)。也是李先念走进信阳四望山召开的第一次干部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二三十位同志:领导同志有李先念、危拱之、刘子厚、王海山、朱大鹏等;还有信阳挺进队里的张裕生、周映渠、龚德全等同志;再就是一些随李先念同志刚到前方来的同志。小小过厅显得济济一堂。豫南特委组织部长危拱之主持会议。她宣布会议的第一项仪程:全体起立,唱《国际歌》!然后庄严地发出了第一声领唱。顷刻之间,小小山村和密林峡谷间,激荡起雄壮的《国际歌》声,使每一位参会的同志都热血沸腾,激动不已。”
会上,“李先念同志首先传达了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和河南省委扩大会议精神,要求挺进队的党组织利用当前尚好的时机,坚定不移地在豫南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大力发展抗日武装力量。针对挺进队活动区域狭窄和党组织不健全的情况。李先念明确要求挺进队的党组织把发展抗日武装、扩大游击根据地,建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李先念就如何进一步发动民众,开展豫南敌后的游击战争等问题向挺进队的党组织作了具体布置,并派周志坚带独立游击大队沿四望山向南,在信应交界地区作游击侦察活动,一面打击敌伪,扩大影响,一面联系地方党组织和党领导的武装“猛烈扩大新四军,开创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
接下来,危拱之和刘子厚同志作了关于四望山地区工作开辟情况以及对今后工作任务和要求的发言。
这次会议之后,确定了以四望山抗日根据地为中心,集中力量,全力向四周发展,以扩大抗日游击根据地,发展壮大抗日武装。仅仅三个多月的时间,我党在信罗边、信、随、应边界地区,开辟了一大片活动区域,不仅为进一步发展这一地区创造了条件,而且使我党建立由确山竹沟经信阳尖山、沿信随边界进入四望山,再进鄂中敌后的走廊得以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