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流亡抗日挺进队(1938年7月,改名东北流亡抗日挺进纵队,9月,改名东北流亡抗日挺进团)的简称挺进队。1938年2月,在国民党67军工作的中共党员、政治教官刘冲,团结联系从淞沪战场溃退到武汉、婺源一带的103名中下层军官和士兵,与少校副官韦郁周找到了八路军住武汉办事处,要求奔赴前线参加抗战。周恩来遂派程启文带领这支部队由武汉来到四支队留守处驻地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七里坪,经过短暂休整,赶到舒城新四军四支队政治部报到。四支队高敬亭、戴季英等领导人研究后,并按周恩来的要求,给予这支队伍“东北流亡抗日挺进队”(简称挺进队)的番号①。任命董东翘为司令员(东北人)、韦郁周为副司令员(河南人,后任司令员)、刘冲为政治处主任(东北人)。挺进队作为四支队东进抗日的先遣队被派往皖中,经巢县来到和县善厚集与全椒县谭墩、石沛桥之间进行抗日活动②。挺进队在和全两县边区宣传和组织群众,开展抗日救亡工作,组织农民、青年、妇女抗敌协会,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③,且许多青年纷纷加入挺进队,使挺进队武装力量发展到1000余人。四支队随后决定成立东北流亡抗日挺进纵队,并派出四支队九团政委高志荣、第七团的营政治教导员文明地,第八团的民运股长周利人和时生等干部,加强对挺进队的领导④。挺进纵队由韦郁周任司令员,刘冲任政委,高志荣则任政治处主任;纵队党委同时成立,高志荣任纵队党委书记、周复生、张恺帆为党委委员;纵队下辖三个支队:第一支队为原挺进队建制,韦郁周、刘冲分别兼任支队长、政委;第二支队,冯文华任支队长,张恺帆任政委;第三支队,刘子清任支队长,刘树华任政委。7月下旬,消灭王宗正后纵队扩展到2000 多人。之后,高志荣配合纵队领导,带领挺进纵队打击日军、汉奸、土匪,在皖江地区共进行战斗20余次,为东进抗日作出了贡献⑤。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且是战斗在挺进队中唯一被授予少将军衔的将领,也是曾经战斗在和含地区的23位开国将军之一。
一、高志荣将军
高志荣,1914年出生在湖北省麻城县。一九三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三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二六四团连政治指导员,第二六三团营政治委员,红三十一军特务营政治教导员。在徐向前领导下,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的创建和川陕苏区的历次反“围剿”斗争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四支队九团政治委员,率队东进抗日,首战蒋家河口,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打击了日寇侵华嚣张气焰。后任东北流亡抗日挺进纵队政治部主任、党委书记,带领挺进纵队战斗在巢县、和县、全椒等地区,为抗击日寇侵略,作出了贡献。随后,调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八分校政治部主任,新四军第二师四旅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率部参加了淮海、渡江等战役,英勇作战、屡立战功,先后担任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四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第三野战军二十一军副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海军舟山基地司令员,华东军区海军副司令员,东海舰队副司令员、顾问。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一九七0年三月任上海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是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二、率队东进抗日,首战蒋家河口
1938年1月,根据中央的命令,战斗在鄂豫皖地区的红28军和鄂豫边区桐柏山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高敬亭任支队司令,党中央又从延安选派一批红军干部到四支队加强工作。高志荣随红军干部到达四支队,任9团政治委员⑥。1938年3月,四支队奉命东进抗日,开赴皖中。7团沿金牛镇、盛家桥进至巢湖以南地区;8团在无为、庐江地区;9团奉命到达庐江盛家桥和巢县槐林嘴一带。为了狠狠打击侵略者,解救人民,高志荣立即主持召开党委扩大会,一致认为在开展敌后抗日宣传的同时,一定要寻找战机,打一个胜仗,给疯狂的敌人以迎头痛击,以振奋江北民心。会议决定由高志荣和团参谋长唐少田带侦察队进入银屏山地区,化装成农民,到巢县附近侦察敌情。他们深入群众进行调查,从当地老百姓中获悉,巢县沦陷后,日伪军经常派出少数兵力下乡“扫荡”抢掠,蒋家河口一带是敌人经常出没的地方。为保证首战告捷,高志荣又派侦察参谋郭思进和团侦察队长率侦察人员化装到蒋家河口暗中侦察了3天,通过反复侦察发现,日军每天都要到蒋家河口一带骚扰,时间通常是上午八九点钟。他们从巢县出发,有时乘一两艘汽艇,有时坐一两只木船,人数多时30余个,少时10余个,上岸后在周围一带抢劫糟蹋一番后,于午饭前后返回巢县。由于国民党军队胆小如鼠,一直不敢触犯日军,致使他们来去如入无人之境,十分狂妄,因而戒备也比较松懈。根据掌握的情报,高志荣和参谋长唐少田召集2营营长黄仁廷、教导员李士怀、团侦察参谋郭思进和余佩洲开会研究,决定由团侦察队和2营4连在蒋家河口打一个伏击战。刹一刹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让他们尝尝我们中国人民的铁拳⑦。
5月11日下午3时,高志荣将部队集合于银屏山下进行了简短动员,向大家讲清进行这一仗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打好这一仗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最后要求大家要首战必胜,多杀几个鬼子,为死难同胞报仇,让敌人又来无回。由于高志荣等团领导准备充分,指挥得当,战前动员又激发了参战人员士气,这场战斗,出奇不意,动作迅速,仅用了20分钟,整个战斗就全歼了24名来犯之敌,缴获枪10余支,日本军旗一面,我无一伤亡⑧。
三、奉命调派挺进纵队,英勇抗战在巢和全
1938年5月,挺进队驻扎在和县善厚集,根据张恺帆和冯文华要求,派兵至巢县击溃叛变的川军,重新组建巢县民众抗日游击大队。随后,巢县民众抗日游击大队随挺进队一起在和县北乡进行抗日活动。由于挺进队能征善战,影响逐渐扩大,许多青年纷纷加入挺进队,国民党地方武装刘子清部也归附于挺进队,使挺进队武装力量发展到1000余人⑨。此时,四支队根据此情,决定成立东北流亡抗日挺进纵队,四支队九团政委高志荣奉命调任东北挺进纵队政治部主任,且担任纵队党委书记,带领挺进纵队抗战在巢湖、和县、全椒地区,打击日寇,抗击顽军,保卫巢、和、全地区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7 月,高志荣带领挺进队在巢县东山口伏击一支由巢县县城向北进犯的日伪军,经过激烈战斗,打死打伤日伪军数十人,活捉并枪杀了替日军带路的汉奸,缴获军马两匹和一批军用物资,在皖东地区威名大震。与此同时,高志荣和挺进队领导开展抗日宣传,又收编了刘子清土匪武装100 多人,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几个县常备大队的围剿。7月底,全椒县抗日自卫军政训股股长王永到巢县黄山向挺进纵队领导报告:全椒县长王宗正拥有 2 个常备大队 6 个中队1000 多条枪支,不积极抗日,领兵镇压不同意被他收编的抗日群众组织陈家浅“刀会”,焚烧了几十个“会堂”和村庄,屠杀许多无辜民众,到处收缴民枪扩充队伍,还在全椒县古河镇布兵设防,监视挺进纵队活动等,王宗正已经走上了反共反人民的道路。挺进纵队韦郁周、刘冲、高志荣、时生等人研究决定采取里应外合的办法,由政训股王永、何若人、童苏群以及县常备大队教导员罗应生、副大队长张士孝、中队长田国祯、中队指导员华龙(卢其龙)等领导的武装作内应,打掉了王宗正直接指挥的一个排反动武装。8 月,挺进纵队除留少数人员坚持黄山斗争外,由韦郁周、刘冲、高志荣、时生等带领 700多人,经含山、和县到滁河搭浮桥进入全椒县赤镇,兵分两路,一路由陈家浅方向进攻全椒县城,田国祯、张士孝两个中队以演习为名,将部队拉出县城南屏山到城西10公里华兴集后与挺进纵队汇合,挺进纵队在王永率领的县抗日自卫军策应下顺利占领县城。挺进纵队另一路攻打王宗正亲信掌控的东王乡后备中队,中队政训员卢其农作内应,击毙拒不缴械反抗的中队长,其余人员全部被收编。县长王宗正事先带一个排前往古河,事发后被国民党第五行政区督察公署关了起来。此战缴获1000 多条枪,其中重机枪 7 挺,轻机枪 24 挺,高射机枪 1 挺,挺进纵队发展到 2000 多人,进入全盛时期。1938年9月,挺进队受到四支队八团不公正的处置,被解除了武装,取消了挺进团(队)的番号,“应该说这是当时决策上的一次重大失误。”但挺进队“在皖中地区抗日的赫赫战绩,却永远铭记在皖中与和县人民的心中”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