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王元慎:谁是抗美援朝挂帅出征的最佳人选?——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组图)
2023-12-05 11:34:43
作者:王元慎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1953年7月27日的板门店,暗流涌动,各方势力齐聚,美韩的代表脸色阴沉,一脸不悦,而中朝代表则气质昂扬。

    最终,朝、中、美三方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及《关于停战协定的临时补充协议》的停火协议。

    由此,这场打打停停,持续了近三年之久,十几个国家卷入的朝鲜战争彻底划上了句号。

    1950年6月25日爆发的朝鲜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唯一的一场大规模国际性局部战争。表面上是朝鲜北南双方为争夺统一权的内部战争。实际上,是当时东西方两大阵营的一次严重对抗和较量。当年抗美援朝由谁挂帅领兵?这是与是否出兵朝鲜需要一并考虑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毛泽东考虑出兵朝鲜的统帅至少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在军队有很高的威信,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并具备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经历;二、与首批入朝作战的国家战略预备队13兵团等部队有历史渊源。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五虎将”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中,论军事指挥才能,民间历来有“五虎将”的说法。关于我军“五虎将”有两个版本,一说为彭德怀、林彪、刘伯承、徐向前、粟裕,四位元帅,一位大将;一说为彭德怀、林彪、刘伯承、粟裕、陈赓,三位元帅,两位大将。认可度和流传度最广的是第一个说法:彭、林、刘、徐、粟。不论哪一种说法,这几位都代表我军指挥艺术的最高水平。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时,上述所有名将都在,都是经过销烟历练的卓越军事家。

彭德怀元帅

林彪元帅

刘伯承元帅

徐向前元帅

粟裕大将

    出国作战,对手还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装备、物资都要远超志愿军,既然决定出兵,就一定要打赢。我军的“五虎将”,每人指挥风格不同,都有过经典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绩,客观说来,军事指挥才能都足以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一较高低,为何最后从西北将彭老总调回来担任志愿军司令呢?

    二 、毛泽东曾选林彪和粟裕,最终确定彭德怀

    最初考虑是由林彪或粟裕担任志愿军司令,这两位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可谓大放异彩。两位名将都出生于1907年,在“五虎将”中最年轻,正值当打之年,指挥大兵团作战得心应手,确实是最佳人选。

    担任副司令的邓华、洪学智、韩先楚等人都曾长期在林彪麾下作战,在统一调度上自然也能很好的配合默契。1950年8月间,毛泽东与周恩来曾商谈志愿军挂帅人选之事。毛泽东讲,“我考虑过了,让林彪入朝是最合适的。13兵团的4个军要扩大,9兵团、19兵团、3兵团、20兵团也要准备出国,几十万大军,不好管呐…….”周恩来也认为,东北是林彪的老根据地,多方情况他都比较熟悉。况且他在军队内有比较高的威望,由他率部出战是很合适的。后来林彪以每晚失眠,身体虚弱,怕风、怕光、怕声音为由婉拒了毛泽东的提名。的确,林彪的身体原本就不很强健,加之平型关大捷后因身穿日军军服被阎锡山部队误伤,到苏联治病多年。解放战争时期,林彪曾指挥过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两大战役,身体精力消耗极大,当时正在大连疗养。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林彪是不赞成出兵朝鲜的。

    1950年10月4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中南海颐年堂召开。会上充分发扬民主,反复权衡利弊得失。林彪说:“我们刚建国不久,百废待兴,国力很弱,没有能力再打大仗,特别是我们还没有同美军较量过。我还是那个意见,要慎重。我们国家已经打了二十多年仗,元气还没有恢复,我看还是加强东北边防为好,免得引火烧身。”林彪的一席话,说得很实际,也很直白。当时政治局多数与他有相同或近似的看法。很显然,毛泽东不会勉强命令不赞成出兵朝鲜的林彪领兵入朝。

    粟裕也是毛泽东预选的一位爱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是陈毅,粟裕是他的搭档。陈毅资历很深,为人坦荡幽默,也很有文采,但打仗并不是他的强项。在军事指挥上,他是依仗粟裕的。粟裕曾指挥过苏中、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济南、淮海、渡江等著名战役。在淮海战役中,作为淮海战役总前委成员,粟裕直接指挥了华东野战军17个纵队,以其杰出的军事家的战略眼光和胆识,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淮海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55万余人,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歼敌44万人。据史料记载,在指挥淮海战役中,粟裕曾七天七夜不睡,昏睡了三天后要鸡汤喝。毛泽东曾说过:“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毛泽东欣赏粟裕的军事指挥才能,在7月7日的国防会议上便任命战功卓著的粟裕为“志愿军司令兼政委”,7月10日的第二次国防会议上改为“东北边防军司令员兼政委”,粟裕在长期的销烟生活中,身体透支严重,需要长期疗养,虽因健康原因,未能到任,实际上是为他将来领兵赴朝做铺垫。粟裕虽与13兵团没有渊源,但毛泽东给他配备的副手则是资历远高于粟裕,并长期在林彪的四野工作,已担任海军司令员的萧劲光。然而,粟裕却在7月14日复发高血压、美尼儿综合症,经中央批准,去青岛疗养。

    刘伯承当时正投入到南京军事学院的教育工作中,正致力于我军的正规化建设,工作同样重要,甚至不可替代。

    徐向前威望高,指挥才能出众,志愿军中许多兵团司令、军长都出自他的麾下,许多还是跟着他学会的打仗,可惜的是,徐向前身体抱恙,解放战争中带病指挥太原战役,之后长期被病魔缠身,当时处于疗养阶段,无法更好地工作,所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被任命为第一任总参谋长一职由第一副总参谋长聂荣臻代理。

    美军数次挑衅,公然轰炸我丹东地区,出兵已是迫在眉睫的事。上述几位不能出征,毛泽东想到了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

    10月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继续举行。头天由西北匆匆赶到北京的彭德怀在会上坚决支持毛泽东关于出兵朝鲜的战略构想。他说:“出兵朝鲜是必要的,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如果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 

    在红军时期,彭德怀领导的红三军团和林彪领导的红一军团是毛泽东最为得力的左膀右臂;抗日战争时期,彭德怀担任八路军副总司令,指挥了著名的百团大战,给日寇以沉重的打击,有力地回击了国民党顽固派对八路军“游而不击”的攻击;解放战争时期,彭德怀又率西北野战军肩负着牵制国民党主力,保卫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重担。纵观彭德怀的一生,他的确具有从不计较个人名誉,而且敢于在最困难的情况下挑起最艰难重担的品格。毛泽东曾于1935年10月赋一首六言诗赞誉他:“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惟我彭大将军。”再者,彭总善于打硬仗,从来都不畏强敌,在四大野战军所有名将心中,都有很高的威望,对付装备、物资远优于志愿军的“联合国军”,需要一位敢于向敌人“亮剑”的统帅,经过权衡,毛泽东认为无论是从对战争局势的看法、顽强不屈的性格、在恶劣环境下打胜仗的丰富经历,还是敢打敢拼的作战风格上,都是挂帅出征的最佳人选。

    听完彭德怀的发言,毛泽东顿感底气十足,他站起来坚定地说:“彭老总说得好!我们出兵参战困难确实很多。但是,朝鲜是中国的友好邻邦,中国人民不能眼看着美国侵略者对其肆行践踏而置之不理。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    

    10月8日,在美军越过三八线的第二天,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布命令,将东北边防军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任命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待命出动。同时,电告金日成:“根据目前形势,我们决定派遣志愿军到朝鲜境内帮助你们反对侵略者。” 

    当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出上述决定后,林彪在会上表示服从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决定,并且讲了这样的意见:告诉他原来指挥的第四野战军中准备入朝的部队,坚决拥护党中央关于抗美援朝的决定。

    10月8日,周恩来乘飞机赶赴莫斯科。访问苏联期间,他同斯大林、莫洛托夫等商谈了中国出动志愿军抗美援朝,苏联给予军事援助并向志愿军提供空军掩护等问题。由于斯大林在磋商开始时表示,苏联空军尚未作好准备,要待两个月或两个半月才能出动,中国方面也再次考虑了出兵时机。10月13日,毛泽东电告周恩来:中央政治局一致得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的结论。

    三八线是我们是否出兵援朝的一条底线。1956年9月23日,毛泽东接见苏共中央代表团时回顾说:“美帝国主义如果干涉,不过三八线,我们不管。如果过三八线,我们一定过去打。”毛泽东在发布命令后,要求彭德怀10天内做好出征的一切准备。

    三、经过五次战役,美军终于在停战协议上签字,交战双方均付出惨痛代价。

    彭德怀不愧为我军最优秀的统帅之一。他临危受命,于毛泽东发布命令之后的12天,即10月19日,统帅我中国人民志愿军38、39、40、42军和3个炮兵师共计25万将士在冷雨霏霏之夜极为隐蔽地从东北的安东、辑安、长甸河口三处跨过鸭绿江。当时赴朝,并非是抗美援朝战歌中唱的“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那是一种艺术的夸张,至少入朝之初是秘密的。

彭德怀在朝鲜前线

    骄横的美帝国主义根本没有料到中国会出兵参战。志愿军入朝时,由麦克阿瑟指挥的“联合国军”已进占平壤、元山一线,并分东西两线以最快速度向朝中边境推进,形势非常严峻。10月25日,40军如神兵天将,与长驱直入的敌军遭遇,打响了出国作战的第一次战役。这一仗利用战略上的突然性,给冒进之敌出其不意的打击;随即又集中志愿军主力在云山战斗中给美军“王牌”部队骑兵第一师以沉重打击,并在东线成功阻击了北上驰援的美军。经过连续作战,至11月5日第一次战役结束时,志愿军歼敌1.5万余人,将“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赶到清川江以南,粉碎了麦克阿瑟吹嘘的在11月23日感恩节前结束朝鲜战争的计划。第一次战役的胜利,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使志愿军在朝鲜站住脚跟,为尔后作战创造了有利条件。一年以后,中国人民将10月25日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纪念日。

    随后,我军利用敌人狂妄分兵冒进的弱点,采取诱敌深入的战法一举夺取了战略和战役的主动权,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场的局势,使得北朝鲜转危为安,保障了中国东北边境的安全。从1950年10月至1951年6月,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紧密配合,历时七个多月,连续进行五次大的战役,共歼敌23万余人,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并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地区。

    抗美援朝战争是异常激烈残酷的。在朝鲜半岛狭小的战场上,双方投入兵力最高达300多万人。美国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现代化兵器。某些战役战斗的炮火密度、飞机轰炸密度、战场兵力兵器密度和伤亡比例,都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记录。1952年10月14日,克拉克在金化郡地区发动自1951年秋以来规模最大的所谓“金化攻势”,对处于战略要冲的上甘岭地区实施猛烈进攻,在上甘岭这个不足4万平方公里的阵地上,“联合国军”进攻43天,先后投入3个多师6万余人,火炮300余门,坦克200辆,飞机3000余架次,发射炮弹190多万发,投掷炸弹5000多枚。最多时一昼夜发射30万发炮弹、飞机投掷500多枚重磅炸弹,致使山头的高度几乎被削低两米。志愿军也投入了3个多师4万余人,各种火炮140余门。志愿军依托坑道工事顽强抗击,与敌反复争夺阵地,使敌付出伤亡2.5万人的代价。一个战役,双方投放的兵力如此之多,双方激战的火力如此密集,这在世界战争史上都是罕见的。然而志愿军的上甘岭阵地屹立未动,“联合国军”以彻底失败告终。

上甘岭战役战斗场面

    2020年10月2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指出:“在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始终发扬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了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锻造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

    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第一批入朝参战,英勇牺牲在朝鲜战场。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身处恶劣而残酷的战争环境,抛头颅洒热血,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他们说,我们身后就是祖国,为了祖国人民的和平,我们不能后退一步!他们冒着枪林弹雨勇敢冲锋,顶着狂轰滥炸坚守阵地,以身躯作人梯,抱起炸药包、手握爆破筒冲入敌群,忍饥受冻绝不退缩,敢于“空中拼刺刀”。这种血性令敌人胆寒,让天地动容!他们中涌现出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有毅然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杨根思,有用胸脯堵住枪眼为战友冲锋开道的黄继光,有烈火烧身岿然不动直至壮烈牺牲的邱少云,有跃入冰河以生命换得朝鲜少年安然无恙的罗盛教,有击毙美国王牌飞行员戴维斯的志愿军空军一级战斗英雄张积慧……他们用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被祖国人民称为“最可爱的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

    联合国军第三任总司令,陆军上将克拉克在板门店停战协议上签字后感慨道:“美国自开国以来,经历西班牙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胜利者,唯有这一次在未曾胜利协定书上签字,由我担任此任,实在令人丧气。”他还说:“在执行我政府的训令中,我获得了一次不值得羡慕的荣誉,那就是我成了历史上签订没有胜利的停战条约的第一位美国陆军司令官。我感到一种失望的痛苦。我想,我的前任麦克阿瑟与李奇微两位将军一定具有同感。”

    四、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也保卫了我国的安全。在近三年的战争中,中朝人民军队共歼灭敌人109万余人,击落击伤敌机1.2万多架,击毁击伤敌人坦克2690多辆。击毁击伤敌人其他各种武器以及缴获各种作战物资无数。

    应该承认,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除了中朝两国将士的浴血奋战外,苏联向我国提供的大量先进武器及装备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弥补了志愿军在武器和装备上的不足及与美军的代差。在第一次战役后,我军英勇作战及初战告捷的表现震撼了苏联,苏联开始加快了对中国的军事援助,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火箭炮、先进枪械及各种装备。这些武器和装备包括:14万支步枪、2.6万支自动步枪、9000挺机枪以及配套子弹1.75亿发,还有1000架飞机以及数量不等的喀秋莎火炮、高射炮、苏式坦克、装甲车、运输车、牵引车、起重机车、救护车和通讯仪器等。虽然苏联的武器都是要钱的,但确实解了志愿军的燃眉之急。这些重火力为抗美援朝,甚至是对中国之后的军事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向全世界宣告:“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线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的同时,全国也掀起了踊跃支前的热潮。关怀慰问人民子弟兵是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这一优良传统在抗美援朝运动中得到了进一步发扬。

    大批铁路员工、汽车司机和医务人员,志愿到朝鲜担负战地勤务和运输工作。仅东北地区就有60多万农民参加担架队、运输队和民工队。志愿军参战初期,运输补给困难,加上美军空袭和实行运动战,部队很难吃上熟食。为解决部队就食问题,从第二次战役开始,即由国内向前线供应炒面。东北地区掀起“男女老少齐上阵、家家户户忙炒面”的热潮,仅20多天的时间,就有405万斤炒面送到前线。随后,全国各地分批将饼干及肉、蛋、蔬菜等制品送往前方,使志愿军指战员的食品供给有所改善。这是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它极大地提高了我国人民的政治觉悟和生产热情。广大青年学生纷纷报名参加志愿军和各种军事干部学校,他们还走上街头,以活报剧、快板剧等形式,揭露美帝国主义的罪恶和侵略行经,使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道理家喻户晓。工农群众努力增加生产,支援前线。各界人民还开展了捐献飞机大炮运动,自抗美援朝总会1951年6月1日发出号召至1952年底运动结束时,各界人民捐款总额达人民币5.565亿元,可折合战斗机3710架,有力地支援了前线的战斗。

    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经此一战,中国人民粉碎了侵略者陈兵国门,进而将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的图谋,可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帝国主义再也不敢作出武力进犯新中国的尝试,新中国真正站稳了脚跟。经此一战,中国人民彻底扫除了近代以来任人宰割、仰人鼻息的百年耻辱,彻底扔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中国人民真正扬眉吐气了。经此一战,奠定了新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经此一战,人民军队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愈战愈勇,越打越强,取得了重要军事经验,实现了由单一军种向诸兵种合成军队转变,极大促进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经此一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乃至世界的战略格局得到深刻塑造,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义事业受到极大鼓舞,有力推动了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

彭德怀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这一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打出了中国人民的精气神,人民军队战斗力威震世界,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万众一心的顽强品格、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再次证明正义必定战胜强权,和平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朝鲜战争建立了中国作为一个令人敬畏的对手的军事威信,“在以后的几十年中,这一威信始终不坠!”

    五、“希望中美两国永远不要兵戎相见”---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基辛格在“杨根思连”留下的一句话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当地时间2023年11月29日,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在康涅狄格州的家中去世,享年100岁。

    2005年5月,基辛格在访华期间,想参观一个参加过朝鲜战争的连队,有人向他推荐了“杨根思连”。

    1950年11月,杨根思所在部队入朝作战。在长津湖战役中,担任连长的杨根思率领一个排坚守下碣隅里外围的小高岭阵地,顽强阻击了美军一次又一次进攻。最后,他抱着仅有的一个炸药包,与蜂拥而上的敌人同归于尽。

    在连队认真听完介绍后,基辛格沉思良久,写下留言:“希望中美两国永远不要兵戎相见。”

    基辛格一生传奇,曾于上世纪70年代担任美国国务卿,对美国外交政策影响很大,被美国前总统福特称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务卿”。他在自己的政治生涯中,也为中美关系做出了杰出贡献。

    在普通中国民众当中,提起美国政治人物,基辛格是一个具有高认知度的名字。这位与中国打了50多年交道的“中国通”,被誉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1971年7月9日,作为美国总统尼克松特使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第一次踏上了中国的土地秘密访华,执行代号为“菠萝一号”的秘密访问。

毛主席在中南海会见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亨利·基辛格

周恩来总理设宴款待亨利·基辛格博士

    在北京,停留了不到48小时的基辛格与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等展开会谈。这次秘密会谈,奠定了中美两国进一步交流沟通的基础。

    1972年2月,基辛格陪同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迎来标志性的重大时刻。

周恩来总理到机场迎接美国总统尼克松

    基辛格曾表示,第一次访问中国后,此后已有100多次踏实这片土地,“每次都会有新的收获。”

    多年来,基辛格关注中国,自称专长是“认识中国的每一代领导人”,并对“中国思想和中国人民有浓厚的兴趣”。正是基于这种了解,他重视美中经贸关系的积极作用。
基辛格最后一次访华是在他去世之前四个月。

    2023年7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习近平指出,基辛格博士刚刚度过百岁生日,你访问中国已经一百多次。这两个“一百”加在一起,使你这次访华具有特殊意义。52年前,中美两国处在一个关键转折点,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同尼克松总统和你本人以卓越的战略眼光,作出中美合作的正确抉择,开启了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既造福了两国,也改变了世界。中国人重情讲义,我们不会忘记老朋友,不会忘记你为推动中美关系发展、增进中美两国人民友谊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2023年10月24日,基辛格在接受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颁奖时致辞说,“我一生中一半时间都在为美中关系工作”。他认为,美中之间的和平与合作至关重要,符合两国和世界的利益。

    基辛格不止一次强调,美中关系对世界和平与繁荣至关重要。他表示,“期待美中两国都确认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和平与繁荣的世界秩序”,双方应把友好与合作作为共同目标,并为此做出不懈努力。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程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尝试——评罗范懿《人的价值学》的“三和原理”
·下一篇:无
·谁是抗美援朝挂帅出征的最佳人选?——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组图)
·特稿:谁是抗美援朝挂帅出征的最佳人选?——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组图)
·红色头条:谁是抗美援朝挂帅出征的最佳人选?——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组图)
·崔俊田、徐小东:一位抗美援朝老英雄的足迹(组图)
·特稿:一位抗美援朝老英雄的足迹(组图)
·两篇文章入选纪念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文集《正义必胜》,我获得了优秀奖
·痛别!抗美援朝女英雄王清珍逝世,为《上甘岭》中卫生员王兰原型
·抗美援朝女英雄王清珍逝世,为《上甘岭》中卫生员王兰原型
·抗美援朝的两万五千匹军马(组图)
·红色头条-王志刚:回顾毛主席领导和指挥抗美援朝的光辉历史(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谁是抗美援朝挂帅出征的最佳人选?——纪念抗美援朝
王元慎:谁是抗美援朝挂帅出征的最佳人选?——纪念
特稿:谁是抗美援朝挂帅出征的最佳人选?——纪念抗
红色头条:谁是抗美援朝挂帅出征的最佳人选?——纪
【刘现庄·富裕村】“传承华夏文化、精酿百姓好酒”
【刘现庄·文明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红色文化
“船山文化与运商未来研讨会”暨姚虞琴画展在杭州市
红风浩荡长征路——河南红风公司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
新疆新辉红色记忆博物馆入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性教
习仲勋与西柏坡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