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经在鄂豫皖苏区和鄂豫陕苏区先后成立了两个五星县,实际上作为鄂豫皖省委和鄂豫陕省委前后是一脉相承的,这两个五星县在两个省委指导成立下也是一脉相承的,既有共同点也有区别。如都由来自大别山的红军领导创立,都由五县边区交界地成立,但鄂豫皖苏区的五星县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成立的唯一一个跨三省边界即鄂豫皖的苏区县,但鄂豫陕苏区的五星县是独属于陕南地区。
1932年3月,中共皖西北道委为了有效打击鄂豫皖三省结合部的敌人,经鄂豫皖省委同意,将安徽省六安、霍山、英山、湖北省罗田、河南省商城五县边区苏维埃政府的管辖区,各拿出一部分划为“五星县”,成立中共五星县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 中共五星县委员会县委书记先后有童方堃、韩承宏(韩志月),五星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吴宝才、廖炳国、韩志月、余良柱先后担任,机关驻地为金寨县燕子河地区,为统一领导全县游击队、赤卫队,在燕子河成立了五星县军事指挥部,杨辉明任指挥长,并将霍山六区、英霍边区、五县边区游击队合编为五星县独立团,郭伦义任团长,杨辉明兼任政委,下辖3个营共500余人,同年春,又组建了五星县游击大队,辖两个营(次年春,编入红二十八军)。大队长先后为沈保荣、陶泽怡,政委谢开泰,营长余运和、徐祖培,以此来保卫五星县苏维埃政府。同时成立了政治保卫局,局长为李继坤。
五星县政治保卫局局长 李继坤
1932年9月,因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失利,五星县苏维埃政府随红四方面军主力西撤,10月,五星县独立团改编为红二十七军第八十一师第五团,五星县是我党最早成立的跨鄂豫皖三省边区的县级革命政权,意义巨大。
五星县苏维埃政府旧址现状
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从大别山出发开始了伟大的长征,1934年12月,中共鄂豫皖省委率红二十五军长征进入商洛,在鄂豫陕边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而金寨籍红军陈先瑞时任红二十五军二二三团政治处主任,奉命带领该团七连300多人到柞水,以商洛为中心展开创建新区的工作。
从1935年1月至7月,陈先瑞率部以柞水为中心,纵横驰骋于鄂豫陕边广大地区,在新组建的中共鄂豫陕省委领导下,建立了中共鄂陕特委及所属各级党组织;组建起了鄂陕游击司令部及所属第三、四、五、六、七、九共六路游击师,陈先瑞任司令。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各路游击师在陈先瑞等人的率领下,与红二十五军主力并肩作战,在柞水境内取得了蔡玉窑、文公岭、九间房、袁家沟口等一系列战斗的胜利,歼灭敌陕军警备第一旅、警备第三旅大部,重创警备第二旅和第一二六旅,粉碎了敌人的两次重兵围剿;先后建立了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镇安、五星、山阳县苏维埃政府及所辖区、乡、村苏维埃政权。在柞水境内,开辟了以红岩寺为中心的红色根据地,成为红二十五军可靠的后方根据地。各级苏维埃组织在游击总部的领导下,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打土豪、分田地”活动,摧毁了各地保甲反动组织,打击、袭扰和钳制敌人的正规军以及民团武装等,迫使敌人分散兵力疲于应对,有力地支援了主力红军的行动。
1935年4月中旬,省委将柞水及周边小块根据地连为一片,以柞水、镇安、山阳、商县、蓝田5县交界的红岩寺为中心,划设五星县,建立了中共五星县委、五星县苏维埃政府,红二十五军政委程子华、军长徐海东在红岩寺戏楼召开千人大会,后鄂陕第三路游击师政委李志英任中共五星县委书记,原葛牌镇区苏维埃主席田银斗任五星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和第三路游击师三位一体,统一行动。县委辖红岩寺区工委、山阳西区区委。县苏维埃辖红岩寺、袁家沟口、葛牌镇3个区苏维埃和31个乡苏维埃。乡以下都普遍建立了村苏维埃。同时还在红岩寺建立了红二十五军后方医院和物资基地。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和第三路游击师三位一体,驻柞水县红岩寺下街东岳庙。五星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宣传土地革命的宗旨和《关于工商业政策问题》布告、分配土地的政策方法及红军对待白军士兵的政策等,并领导红岩寺区工委、区苏维埃政府将68户恶霸地主的2700多亩土地分给了525户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中共五星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的建立,表明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柞水苏区的政权建设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至此,柞水苏区建成。至1936年2月,随着李志英、田银斗等相继牺牲,存在近10个月的五星县苏维埃政府被迫停止活动。
东岳庙——中共五星县委、县苏维埃政府驻地旧址
而作为参与五星县苏区斗争的金寨籍红军陈先瑞一生先后四次到柞水,最后一次到柞水是1988年。这年阳春三月,75岁高龄的陈老将军兴致勃勃地从商州直奔柞水红岩寺。在红岩寺戏楼前,他激动地对陪同人员说:“红岩寺这个地方,是三路游击师活动的地方,五星县委就设在这里”。并挥毫题词:“柞水人民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和红七十四师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