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提笔写这篇文章时,我的心情是既高兴又悲伤。高兴的是西峰也有一位参加过山城堡战役的先辈,这应该是家乡人民的骄傲和自豪;悲伤的是这样的老红军在去世之前却没有享受到应该得到的红军待遇,这应该是家乡人民对老红军的亏欠和遗憾。在纪念山城堡战役87 周年之际,我们忆说此事,纯粹是为了纪念这位为新中国诞生曾流血奋战的西峰籍前辈。
投军谋生计
故事的主人公叫葛金明,外号“老红”,庆阳市西峰区肖金镇小寨行政村堡子自然村人。生于 1910 年 2 月 3 日,兄弟姊妹七人,他排行老四。父母敦厚老实,终生务农,辛勤劳作,哺育子女。由于家庭人口较多,衣食颇为艰难。生活十分拮据。
1929 年(民国十八年),以陕西、甘肃为主的西北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灾荒。有一首民谣真实地反映了这次大灾荒的状况:
“民国十八年,人吃人来狗吃狗,鸦儿雀儿吃石头,老鼠饿得没法走”。据史料记载:
“甘肃各地,连年天灾兵祸,田庐毁没,村落焚毁,树皮草根,俱已食尽。人相争食,死亡枕籍;山羊野鼠,均已啖磬,既乏籽种,又缺耕牛,废时不遑,失时谁计?虽有活壤,终成石田”,“灾民流离失所,饿殍满地,无家可归者在百万以上”。“至瘠弱而死者,不可胜计”。庆阳西峰的各村庄灾情亦很严重,人人面黄肌瘦、饿病交加、死者颇众。此时葛金明年满 19 岁,目睹大灾荒给家庭和民众带来的巨大悲痛,决心离开家乡外出谋生。此时,恰逢民国时期的西北王冯玉祥麾下驻扎在西峰的一支部队大张旗鼓地招兵买马,扩充实力。1929年 5 月,葛金明取得父母同意,到西峰报名应征,获准入伍,成为冯玉祥所属部队中的一名士兵。民国十八年的大灾荒迫使葛金明背井离乡走上了从军谋生的道路。这一去,前途未卜,生死难料。
葛金明的入伍照
生死长征路
入伍后的葛金明开始了新的军旅生活,他的人生轨迹也随着冯玉祥部队的兴衰与进退紧紧联系在一起。1930 年 5 月,冯玉祥联络山西王阎锡山共同举兵反对蒋介石,爆发了有名的“中原大战”。9 月,战事以冯、阎失败而结束。战后,冯玉祥的部队被蒋介石收编为国民革命军第 26 路军,其前身是冯玉祥麾下的西北军第 5 路军。第 26 路军总指挥由原第 5 路军总指挥孙连仲继任。冯玉祥部队参与军阀混战与土崩瓦解的全过程葛金明都亲身经历。
1931 年初,蒋介石将第 26 路军由驻地山东调往江西参加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围剿”。在两次“围剿”被红军粉碎后,第 26 路军留江西宁都驻守,而其它国民党军队先后撤出,致使第 26 路军处于根据地军民的包围之中。第 26 路军广大官兵对孤军驻守深为不满,内部矛盾也很尖锐。红军反围剿的胜利,给第 26 路军以深刻的影响。“9.18 事变”后,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反蒋高潮,第26 路军官兵强烈要求去北方抗日,又遭到蒋介石的拒绝,更加深了第 26 路军官兵同蒋介石的矛盾。
就在第 26 路军处境困难之际,隐蔽在该部的共产党员刘振亚、袁汉澄、王名五积极开展统战工作,因势利导,发展党员。第 26 路军总指挥部参谋长赵博生 10 月被中共中央批准入党,并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秘密进行起义的宣传和组织工作。随后,赵博生争取了第73 旅旅长董振堂、第 74 旅旅长季振同以及该旅第一团团长黄中岳等爱国将领参加起义。1931 年 12 月 14 日,在共产党员赵博生和几位爱国将领的率领下,第 16 路军共 1.7 万人举兵起义,史称“宁都起义”。
起义后,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 5 军团,季振同任军团总指挥,肖劲光任政治委员,刘伯坚任政治部主任,辖 3 个军,董振堂任副总指挥兼第 13 军军长,赵博生任参谋长兼第 14 军军长,黄中岳任第 15 军军长,何长工、黄火青、左权分别任各军政治委员。同时发表了《中国工农红军第 5 军团宣言》,第二天起义部队开进了中央苏区。“宁都起义”使葛金明的命运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由一名国军变成了一名红军,由打红军变成了调转枪口打国军。在随后的第四次和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中,葛金明英勇战斗,冲锋陷阵,两次被弹片击中,光荣负伤,从此左臂无法高举。
1934 年 10 月,红一方面军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红 5 军团一直担任殿后任务。湘江战役中军团将士损失很大,所剩人员整编为三个团,葛金明被分到第三团(即 5 军团的第 39 团)。随后,他跟随长征铁流,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懋功会师、左路军北上、草地折返、川西两次战役、甘孜会师,三过草地,吃树皮草根,走荒山湿地,过激流险滩。恶劣的生存环境让他的肠胃严重损伤,体力不支,行走困难,他咬牙坚持,硬是柱着拐棍走完了长征。
葛金明所在团在懋功会师后,被张国焘由一方面军调入四方面军的第 31 军。1936 年 10 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后,为执行宁夏战役计划和避开国民党军的重兵追击,红四方面军要渡过黄河西进。红5 军、红 9 军、红 30 军和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等全部渡过黄河,就在红 31 军准备渡河时,渡口被国民党军的第 25 师关麟征部抢占,全军只好跟随红一方面军向北转移。
参战山城堡
会宁会师后,蒋介石抽调了 260 个团的兵力分三路向立足未稳的红军展开了猛烈的追击,为避敌锋芒,红一方面军殿后掩护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第四军与第 31 军向北转移。葛金明所在的红四方面军第 31 军和第四军在 1936 年 11 月 17 日转移到宁夏与甘肃交界的萌城时,利用理想的地形设伏,痛击了追赶的国民党军,即萌城阻击战。战后,又再次转移至环县北部的山城堡一带,在中共中央军委的统一领导下,红一、红二、红四三个方面军分别从三个方向设伏,发挥红军擅长夜战的特长对孤军冒进的国民党军第 78 师发起猛烈攻击,歼灭一个旅,重创一个旅,打了一场漂亮的夜间歼灭战。
山城堡战役期间,葛金明虽然疾病附身,但他始终跟随部队行动。无论是紧急转移还是对敌伏击作战,他都与战友们共同战斗。他是重机枪连的,带着伤病忍着疼痛用机枪全力掩护战友们的进攻,用机枪密集射杀敌人,强力压制敌方火力,保证了任务的圆满完成。战后,为了加强兄弟部队的战斗力,葛金明从第 31 军的 39 团调到红 27 军。红 27 军是 1937 年 1 月由红 15 军团所属的第 81 师扩编组建的一支新部队,极其需要懂重机枪方面的人员。葛金明把自己掌握的重机枪知识和射击技能毫不保留的传授给战友,认真负责,任劳任怨。由于他的努力,1937 年 1 月14 日被第 27 军军长贺晋年和政委王平任命为三团机枪连排长,成为红军中的一名基层指挥员。
任命书内容:
命令 一月十四日 任命郭(葛)金明同志任三团机枪排排长 此令 右令 郭排长(葛)金明 军长贺晋年 政委王 平
埋名桑梓里
1936 年“西安事变”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努力下获得和平解决之后,红军三个方面军曾返回庆阳部分地区驻扎整训。1937 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抗日战争在全国迅速展开。
根据形势的需要,大部红军又前出陕西一带住训,以观时变。由于蒋介石在“西安事变”中答应国共合作抗日,鉴于此,中共中央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三个师,即 115 师、120师、129 师。葛金明所在的红27 军被编入第 120 师,驻扎在陕西富县一带。
由于紧张的军事训练和频繁的行军转移,此时的葛金明身体愈发糟糕,肠胃伤病时常复发,以至于无法参加正常的军事训练和政治学习。1937 年8 月 19 日,葛金明被组织准假3 天,回家探亲。
准假条的内容:兹有葛金明同志等 2 名前往回家,限 3 天作业。望沿途各武装部队准许通行为要。此致 二十七军第三团 团长 财礼顺 政委 蔡生财葛金明带着病身出发回家探亲。几百里路程匆匆忙忙,几十年亲情真真切切。时间紧迫,路程遥远。回到久别的家中,他见到了年迈的父母和兄弟姊妹,心中无比兴奋。
告别亲人后,葛金明起程归队。当他急匆匆赶到部队驻地时,部队竟然全部东渡黄河,奔赴山西抗日前线去了。面对空无一人的驻地,仰望蔚蓝无比的天空,想到破浪滔天的黄河,他无法联系,无法过河。落单的葛金明带着悔恨万分的心情,面对山西方向,跪在地上磕了三个头不得已折返回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