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华夺,1917年8月出生在河南省新县陈店乡。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共青团。1935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第4支队8团营长,战斗在和含地区。后任第9团团长,第2师4旅11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三野战军2纵队4师参谋长,纵队副参谋长兼第6师师长,华东军政大学校务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军事学院院务部行政管理部部长,队列部副部长、部长,院高级系主任兼函授系主任、速成系主任、参谋系主任,军事学院教育长,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兼省国防工办主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顾问。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一、随父参军,编写成书
1917年,他出生在大别山深处的新县陈店乡细吴村。父亲吴文保为人豪爽仗义,在当地颇有威望,为防匪安民在当地办起了红枪会。1927年,中共湖北省委得知黄、麻两县尚有相当数量的武装力量和很好的群众基础,遂先后派符向一、刘镇一、吴光浩、王志仁等到黄、麻地区加强起义的领导,成立了以符向一为书记的中共黄麻特别区委员会,组成了以潘忠汝为总指挥的黄麻起义指挥部,积极进行起义的准备。11月 13日,中共黄麻特委领导了黄麻起义,首先夺取了黄安县城。吴华夺的父亲吴文保积极参加了黄麻起义,他所在的红枪会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红色补充军第2团,吴文保担任该团党代表(后任红四方面军第十师经理处处长,长征途中牺牲),儿子吴华高任团长。1928年冬,该团到光山县东区攻打地主山寨。这天,风雪交加,战士们冻得缩头耸肩,在崎岖的山道上行进。吴华夺也跟着部队一路急行军。父亲发现后,严厉地说:"你快回家去!"吴华夺趁父亲不注意又钻进队伍,倔犟地对父亲说:“冻死在外边也不回家了!”父亲无奈,只好脱下一件单衣给儿子包住头。就这样,吴华夺11 岁就跟着父亲加入到红军队伍中。1929 年春,部队改编,兄长吴华高被编到红28团,吴华夺被分配到少先队学文化和军事。吴文保受党组织委派到地方工作。他不放心小儿子,临行前到少先队看望。吴华夺说:“你回你的,我是不回。”父亲望着刚满12岁的儿子,拿出刚买的布鞋给儿子穿上,慈爱地摸着他的头,端详着儿子那张满是稚气的小脸,动情地说:“以后千万要听同志们的话。”吴华夺“嗯”了一声,扑进父亲的怀里。从此,吴华夺再也没有见过父亲和兄长。吴文保牺牲在四川,吴华高牺牲在大别山。吴华夺14岁时,被分配到红25军手枪团,担任警卫班长。在参加第一次战斗时,他看到数千人厮杀在一起,曾怯过阵。一位老战士大声叫道:“小子,你愣什么?冲啊!”他如梦方醒,杀入敌阵。事后,首长表扬了他。而吴华夺却惭愧地说出了实情。老战士望着这位红小鬼心痛地说:“要说怯阵,哪个没有,可你才十三、四岁呀!在家恐怕还穿开裆裤呢,敢拿小马枪上阵真不简单啊!”新中国成立后,身为兰州军区副司令员的吴华夺将军忆及此事,还深有感触地说:“任何一个军人,都有个从恐惧到无畏的过程,天生的英雄是没有的。 我从小就转战南北,在枪林弹雨里拼杀。是无数倒下去的战友,给了我勇气与力量,才使我这个山里的穷娃子,成长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将军。”1956年,吴华夺将军把他的童年生活写成了《我跟父亲当红军》,国家教育部把这篇文章选入中小学课本,作为传统教材,并被译成英文,作为大学英语教材。几乎所有解放后上过学的人们都读过这篇文章。他那充满传奇色彩的童年,随着琅琅的读书声,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二、转战和含抗战,扩兵员“打资敌”
新四军(老)8团,是由一支活动在河南省桐柏山地区的鄂豫边区红军游击队扩编为豫南抗日独立团后,编入新四军4支队序列,仍为8团,下辖3个大队。1938年2月,巢县民众抗日游击大队(简称巢抗)原属东北流亡抗日挺进纵队序列,挺进队取消后,编入8团序列。为贯彻东进抗日的精神,4支队将8团2营与巢抗组编成新四军4支队8团1大队(相当于团的建制),东进和县抗日。大队长冯文华,政委朱绍清,政治处主任童浩生。下辖两个营,原巢抗大队编为1营,吴华夺为营长,张恺帆任教导员;8团2营仍为2营,朱绍清兼任营长,谭克诚任教导员。1939年3月中旬到达和县,大队部设在和县香泉钟太三村。吴华夺和张恺帆带领1营战斗在和县北乡金城庙一带,协同配合和含地区临时前委,及和(县)江(浦)中心县委开展地方党组织的建设工作,积极发动群众,开展抗日宣传和统战工作,注重抓了地方武装的发展,首先整顿了乌江范培珉游击队,归属中心县委领导。随后,吴华夺与张恺帆研究决定,由张恺帆到无为东部赵鹏程游击队所在地,宣布接受赵鹏程在无东集聚起来的一支游击队武装,编为2营(原8团2营由朱绍清带领开往津浦路东),委任赵鹏程担任1大队参谋长兼2营营长,并将委任状和新四军的肩章一并带给赵鹏程,成功收编了赵鹏程游击队,扩大我党我军的影响,增强了广大军民抗战的必胜信心。吴华夺和张恺帆还积极动员群众踊跃参军,扩大抗日武装,铲除汉奸,筹集钱物。这时,国民党加大了对中国共产党的限制,制造“摩擦”。在军需供应上,克扣甚至停发新四军的军饷,使进入和县的1大队在给养上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吴华夺为解决1大队自身的军需供给,便按照上级要求,采取“打资敌”的办法筹措给养。即打击资助敌人的奸商,没收资敌物资,为我所用,补充军需。在这期间,1大队通过“打资敌”办法,筹措到一点经费,解决一些军需所缺。一天,吴华夺得到情报:有奸商为日军运送物资的船只,经过汊河口驶往南京,吴华夺觉得这是严惩资敌奸商,改善部队生活的好战机。当即命令2营在汊河口设伏,截住了驶往南京的2艘装得满满当当的大船。经查,一艘船装的是鸡蛋,一船装的是生猪。当时部队生活困难,有时连吃饭都问题,如今截获了这么多的鸡蛋和生猪,简直算得上是最高档的营养品了,情绪高涨,兴高采烈地庆祝打“牙祭”。大家忙着分鸡蛋,宰肥猪,炊事班还把肥肉炼成油,油渣也舍不得扔掉,分给每人用米面袋子装好,留着以后改善伙食。汊河口离南京很近,晚上站在河边都能望见南京城里的灯光。在吴华夺的组织、指挥下,部队在这一带搞宣传和打击资敌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直接威胁到南京日军的后方供应,日军十分惊慌,很快结束了“扫荡”,龟缩回营了。1939年5月,1大队2连和3连的一部,在和县金城庙又查获一批由国民党刘子清部的一个连押送的7只帆船,其中4只船中装的是大米,1只船装的是鸡蛋,运往南京资敌。在检查过程中,双方发生了对峙,本来1大队处于优势,完全可以将刘部解决,截获资敌物质。由于考虑民族统一战线,未采取积极应对措施,让刘子清派出的增援部队占先,受到很大损失,1大队也接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不久,吴华夺带领1大队撤离和县开赴定远。
三、指挥有方打仗勇,大桥战役获殊荣
1941年“皖南事变”以后,吴华夺带领4旅11团3营在来安附近活动,当时“大扫荡”刚刚开始,日军气焰嚣张,不可一世地向来安以东进犯。由于我们先行分队干部缺乏经验,对日军突袭地区的推进速度掌握不准确,驻守在沙子岗村的8连,突然在夜间遭到日军的合围,被连队通信员发现,立即报告连部。连长当即向营部报告连队遭到日军包围的情况。此时,圩子外边枪炮声四起,火光冲天,情况十分危急。听到汇报的吴华夺,临危不乱,马上告诉8连不要惊慌,命令全连突围冲出沙子岗,利用日军自以为偷袭得手的狂妄心理,狠狠地教训它一下。在吴华夺指挥下,8连立即沉着应战,以一个排集中使用手榴弹和轻机枪扫开一条血路,硬是从日军的包围圈撕开一道口子,掩护全连从沙子岗村后边安全转移,突击排尔后边打边撤,迅速脱离战斗,和大部队会合。5月底,吴华夺率领11团主力,进到簸箕湾、石固集一带,同企图向北进犯的日军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当时,原由我方控制的石固集制高点,已经被日军占领,吴华夺指示团参谋长文盛森,带领2营主力迅速夺回石固集要点。文盛森马上赶到2营4连,4连当时正在开饭。大家刚刚把饭盛进碗里,一听说有任务,立即放下碗筷,端起枪就跑步赶往石固集,一到石固集山脚下,连队迅速展开战斗队形发起冲锋。由于日军占领了有力地形,我们从下往上攻,双方争夺十分激烈,战斗进行得很困难,经过反反复复的鏖战,终于消灭了近百名日、伪军,拿下了石固集山头。吴华夺命令5连上山守卫,换4连下山吃饭,4连原有100多人,到下来吃饭的时候,人员已减少了三分之一,有30多人在战斗中伤亡了。5连上山坚守了一昼夜之后,吴华夺即命令连队及时收缩阵地,逐渐回撤。后来经过简短休整,吴华夺又率领部队打进敌占区,扩大了我军影响。
1941年11月,路西国民党广西军的第171师511团1营,加上国民党定远的一个县大队,占领了我抗日中心区附近的大桥集地区。在日、伪、顽军的夹击下,我路西根据地只剩下以藕塘为中心的东西60余公里、南北20余公里的狭小地带,形势十分危急。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新四军2师在张云逸的指挥下奋起反击,其中4旅11团的任务是消灭大桥集之敌。吴华夺接到命令,率领11团赶赴路西,稍加准备后,于11月16日对大桥守敌发起进攻。当时在大桥集据守的是桂系171师511团第1营,装备好,战斗力强,有着钢军之称。而营长则叫韦刚,也是一员悍将。因其名字有一个“刚”字,所以,自称“钢中钢”。而11团团长吴华夺从小参军,经历百战,头脑灵活、打仗善于思考,每逢重要战斗,吴华夺总是抢先,经常啃“骨头”,且总能完成任务。面对这场硬战,恶战,吴华夺毫不怯阵,率领部队从黄昏开始运动,随后,安排1营从安子集出发正面向敌进攻;2营负责攻击北极阁碉堡和猪市碉堡;3营从柳坝方向攻敌南头碉堡。战斗发起后,我军在夜色的掩护下猛冲猛打,用手榴弹和炸药包开路,打掉了敌人多个碉堡。守敌支持不住,纷纷向韦刚告急。此时这位钢中钢也慌了手脚,一面命部下死命抵抗,一面亲提机枪到前面督战。战斗从9点左右打响,一直打到第二天下午3点才结束。这一场战斗开创了新四军首歼国民党桂顽军一个完整营,而且还是攻坚战的先例,当时新四军第2师授予11团一面“铁锤子”团的荣誉锦旗,战士们接到锦旗,自豪地说:“我们‘铁锤子’砸烂了‘钢中钢’”。
此战,11团在2师兄弟部队配合下,吴华夺把号称“钢中钢”的这把铁锤守敌给打趴下,11团干净彻底的砸烂了桂顽“钢中钢”乌龟壳,活捉伪县长、击毙桂顽营长,扭转了淮南及津浦铁路的不利形势。
四、年轻将军,阅兵领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吴华夺历任华东军政大学第一总队教育长,高等军事学院院务部行政管理部部长、队列部副部长、部长,高级系兼函授系、速成系、参谋系主任、教育长等职。1955年9月27日,盛大的国家授勋典礼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年仅38岁的吴华夺,身着崭新的新式海蓝色军礼服端坐在怀仁堂,聆听毛泽东主席宣读的授勋命令和千余人的授勋名单后,吴华夺激动的走向主席台,向毛主席敬军礼,从毛主席手中接过少将命令状。此时,吴华夺已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最年轻的将军之一,他还没有想到另一项殊荣正在等着他。授勋典后,周恩来总理宣布:“国庆庆典之日,毛泽东主席将在天安门城楼阅兵,检阅三军将士,这次检阅将选一名将军作为阅兵的领队,以此向全世界人民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结束有军无将的历史。”这一激动人心的宣布,使台下的将军为之一振,举臂欢呼,更多的是希望自己成为领队。周恩来这一宣布,实际是给阅兵总指挥部下达了指示,此时,距阅兵没有几天时间了。于是阅兵总指挥杨成武上将开始了严格的挑选。他要求领队的条件是年轻、威武、雄健,相貌威严而端庄,要有标准的军人风度和非凡的战斗历程。无疑这些条件是苛刻的,总指挥部根据这极严格的要求,几乎翻阅了所有将军的档案,终于将吴华夺这位11岁就参加红军的最年轻的38岁的将军挑选取中。指挥部将吴华夺的档案、照片、战斗历程等上报周总理,周总理阅后,欣然批示同意。身高1.80米,刚毅、机智与干练融于一身的吴华夺将军,获得我军军史上第一个将军领队,非常高兴。在阅兵典礼上,他的一招一式,无不透露着自豪。
从在1955年10月1日的阅兵典礼上担任阅兵任务后,吴华夺连续七次担任国庆典礼中国人民解放军受阅部队的领队,从而在我军军史上和阅兵史上留下了光彩的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