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娄炳成:红色旅游胜地哈达铺地名的由来
2022-08-30 17:15:38
作者:娄炳成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作为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地域名称的“哈达铺”,普通话读作“hadapu”,当地方言则读作“可塔铺ketapu”。哈达铺既是甘肃省的历史文化古镇之一,又因其曾经是“红军长征途中的加油站”而闻名全国,甚至名闻世界,成了中国最有名气的红色圣地之一。但是,哈达铺地名的由来,却鲜为人知。曾有学者说哈达铺是藏语地域名称的汉语音译,“哈达”是阳面山头意思,即“哈住山”,此山上乌鸦很多,“哈达川”即乌鸦聚集的小山头的川坝。(1)笔者认为,此说还有待进一步商榷。

    哈达铺曾名“白龙镇”,则与红军在哈达铺的革命活动有关。从1936年8 月7日起,历时一个月的“岷洮西固”战役取得胜利后,红二方面军于8月25日进驻哈达铺,进行了20多天的休整,组织群众,建立苏维埃政权。红二方面军北上陕北后,国民党反动派为了消除红军的影响,于1936年将哈达铺改名为“白龙镇”。解放后,中央有关部门为了保护红军长征经过地的历史地名,特别授权当地人民政府又恢复了“哈达铺”的原名。

    笔者认为,要搞清楚哈达铺地名的由来,首先要搞清楚这么几个问题:一、“哈达”一词的由来及其含义;二、哈达铺与参狼羌的历史渊源;三、哈达铺与茶马古道的紧密联系;四、哈达铺何以成为商铺云集的商埠等。只有分析理清了这些问题,才可以得出哈达铺地名由来的较为准确的答案。笔者试作探讨论述如下,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一、“哈达”一词的由来及其含义

    “哈达”一词,现有史料最早见于《清史稿·甘肃土司传》(2)的相关记载。说的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后裔——宕昌第一代土司马珍,因其父马纪于元至正年间防守哈达川九族而授指挥使之职,以功授世袭土司管百户之事,虽与哈达铺有关,但不是“哈达”一词的出处和释义。“哈达”是汉语音译名称,在藏语里读作“卡达尔”,在蒙古语里读作“哈达噶”,而在宕昌当地方言里则读作“可塔”。哈达是藏族、蒙古族人民作为礼仪用的丝织品,是社交活动中的必备品,表示敬意和祝贺用的长条丝巾或纱巾,多为白色,亦有蓝色、黄色等;此外,还有五彩哈达,颜色为蓝、白、黄、绿、红,蓝色表示蓝天,白色是白云,绿色是江河水,红色是空间护法神,黄色象征大地。五彩哈达是是最珍贵的礼物,藏传佛教教义解释五彩哈达是菩萨的服装,所以,五彩哈达只在特定的情况下才会使用。

    在藏文里,“哈”是“口”的意思,“达”是“马”的意思。“哈达”直译,就是“口上的一匹马”,即是说这种礼物相当于一匹马的价值。因为一般人在相互会见的时候,是无法随时随地都可以带着马匹来相送的;但又不能仅用口头语言开出空头支票,作为见面礼,所以就以这种丝织品的“哈达”来代替一匹马。哈达类似于古代汉族的礼帛。藏文化流行的地区,包括尼泊尔、不丹和俄罗斯布里亚特等地,都有将哈达通行为一种珍贵礼物的习俗。

    二、哈达铺与参狼羌的历史渊源

    两汉期间,羌水流域的主要地区包括现在宕昌县的阿坞、哈达铺、金木、牛家、庞家、木耳、南河、何家堡、大舍、理川、八力等乡镇,都属于历史地理上的参狼谷所在地,生活在这里的“参狼羌”,确切的说应该是“参狼谷诸羌”,因为汉代参狼谷中还生活着昌氏羌人大部落,宕昌牛家乡拖藏村汉代古墓葬群遗址中出土的灰陶罐上刻写着“昌”字,是汉代昌氏部落姓氏的实物遗存,充分证实了汉代参狼谷中存在着昌氏羌人部落;同时还存在着梁氏领导的部分流迁进入的抱罕罕羌,以及种存羌、烧党羌、先零羌等。(3)

    古羌水,又名“岷江”、“白龙江”、“乾江”、“宕昌河”。“白龙江”、“乾江”这两个名称已不可考,哈达铺又名“白龙镇”,极有可能与白龙江有关;至于“羌水”、“宕昌河”,因族名、地名而来,是显而易见的;倒是“岷江”颇有歧义。水文书籍和网络词条均解释道:“因宕昌县古属岷州,故名。”可以说,岷江与岷州(今岷县、临洮)没有关系。因为,麻子川分水岭以北的岷县,属黄河流域的洮河水系;分水岭以南的宕昌县,属长江流域的白龙江水系。实际上,岷江的得名,与这条河的发源地属于岷山山系有关。

  岷山是长江水系的岷江、涪江、白水河与黄河水系的黑水河的分水岭。岷山北起甘肃东南岷县南部,南止四川盆地西部峨眉山,南北逶迤700多公里,有“千里岷山”之说。甘肃境内为岷山北,由花尔盖山、光盖山、迭山、古麻山等组成。四川境内为岷山主体部分,有摩天岭、雪宝顶、九顶山、青城山、峨眉山、四姑娘山、鹧鸪山等著名山峰,龙门山和邛崃山为岷山中南段山脉,峨眉山为岷山南端凸起山峰。宕昌的小“岷江”与四川的大“岷江”同源分流,殊途同归,最终又都汇入到了长江。

  理清这些问题,旨在说明长期以来,居住在哈达铺的土著居民一直是“参狼羌”、或“宕昌羌”,直到古宕昌国灭亡、隋朝复归大一统之后,他们才与汉、藏民族大融合,成了汉人或者藏民。如今的宕昌县新城子藏族自治乡,在官鹅沟、大河坝等地居住的藏族,都是古“参狼羌”、或“宕昌羌”的后裔。虽然如此,既然融入了藏民族,就与“哈达”有了联系。

  三、哈达铺与茶马古道的紧密联系

  茶马古道,是指唐宋以来至民国早期,汉地与西番之间以各自特产相互交换为主要内容的古代商贸通道,是中国西部为了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民族交往以及宗教传播而开辟的商贸马帮走廊。早在两宋时期,朝廷就在陇南的阶州(今武都)、成州(今成县)、文州(今文县)、宕州(今宕昌县)、西和州(今西和县)设有茶马场,由国家直接管理,进行大规模的茶马交易。据现存于陇南成县的宋代《世功保蜀忠德之碑》(4)记载,“置互市于宕昌,故多得奇骏。辛巳之战,西路骑兵甲天下”。这里所说的宕昌,主要是指宕昌县城和哈达铺两地的茶马市场。

  陇南境内的茶马市与四川成都的茶马市互通贸易,具有一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成都市区内至今还保留着茶马市这个地名。所谓的“茶马市”,只是一个通俗的简略名称,它的实际内容要宽泛得多。主要是陇南以牛马驴骡、中药材、皮革、花椒等土特产商品,沿着茶马古道长途贩运到四川成都,卖给那里的商贩,又将那里的土特产商品茶叶、盐巴、丝绸、水烟等贩运回来,以满足陇南及其周边西藏的市场需求,不仅仅是“茶”与“马”的交易。元朝以后,“哈达”成了西番藏民族十分重要的礼仪用品,也是需求量很大的特殊商品,因其为丝帛制品,仅产于南方汉族地区,也盛产于蜀地。哈达铺毗邻甘南西藏,地处藏汉结合部,也就最适合大批量经营哈达这种丝帛特殊商品。

  元朝建立以后,茶马古道并没有因为两宋的灭亡而消亡,而是继续红火了七百年以上,一直延续到了民国初期。从岷县麻子川分水岭的岷江源头下行,沿江依次有哈达铺、脚力铺、何家铺(现称作何家堡)、临江铺等名称的镇、乡、村,这些宕昌境内的地名,都因茶马古道而得名,都与茶马古道的商旅活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既是茶马古道的产物,又是茶马古道的驿站和商品集散地。

  四、哈达铺何以成为商铺云集的商埠

  “铺”是汉字中的一个形声字,从金,甫声。由其偏旁部首“金”字推测,其发明使用应该是在青铜等金属器物出现之后,因此其本义是“衔门环的底座”,又称“铺首”;明代杨慎在《丹铅总录》中也说:“铺,亦古器名,有公刘铺,有天尹养铺,形亦如簠,但簠方而铺圆耳。”铺可作动词,名词,或量词。其中作为名词,引申为“商铺、店铺、当铺、铺面”等,都与历史上的经商活动有关系。《周礼·天官·太宰》记载:“六曰商贾,阜通货贿。”郑玄注释道:“行曰商,处曰贾。”也就是说,流动贩卖的叫作“商”,坐地货利的叫作“贾”,习惯上统称为“商贾”。铺的引申义由此产生,贾者所开的经商门面,就叫做“商铺”、“店铺”。在“铺”字前面冠以地名,说明该地商铺很多、商贾云集,譬如“青川铺”、“江丽铺”等;在“铺”字前面冠以商品名,则是指该商品的专营店、或此类专营店很多,譬如“哈达铺”、“棺材铺”等;在“铺”字前面冠以姓氏,就是该姓氏人家开的店铺,譬如“何家铺”、“马家铺”等;在“铺”字前面冠以服务性名词,就是为人畜专设的店铺,譬如“脚力铺”、“牲口铺”等。

  哈达铺,顾名思义,就是专营哈达的商铺;作为地名,则是该地此类专营商铺很多的意思。

  哈达铺又被当地及其周边居民称为“铺里”,曾经是,至今仍然是闻名全国的药材集散地,明清时期,直至民国时期,天津、北京、安徽、广东等地药材客商都曾在这里设有药材商铺,如“义和昌药铺”等。哈达铺下街的关帝庙,其建筑规模之大,在宕昌地区实属罕见。关帝庙是“财神庙”,很受南方人的崇拜,而在北方则不尽然,这一点也是哈达铺外来客商云集的不容忽视的佐证。

    哈达铺,虽然只是大西北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岷江上游一块狭小的地域,但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是一个彪炳史册、赫赫有名的历史文化古镇。哈达铺不仅因茶马古道而得名,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为藏汉民族团结、藏汉两地经济发展、藏汉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武装提供了宝贵的营养、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中国现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如今的哈达铺,虽然早已经不再经营哈达了,但仍旧是大西北规模较大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和市场之一。随着兰渝、兰成铁路的开通,在这里建起了火车站,其商贸辐射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哈达铺是镶嵌在茶马古道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宕昌县、陇南市乃至甘肃省历史沉淀丰厚、文化遗产丰硕、地理物产丰富的宝贵地域之一。

    五、哈达铺与红色革命的渊源

    因了八十七年前,红军长征在陇南宕昌哈达铺休整了七天,从此使得哈达铺小镇名扬天下,成了现今闻名全国乃至世界的红色旅游观光胜地。开国上将肖华有诗赞曰:“红军越岷山,哈达大整编。万里云和月,精兵存六千。导师指陕北,军行道花妍。革命靠路线,红星飞满天。”一九三五年九月,由毛泽东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路过哈达铺,在此驻扎了七天,并召开了中央领导人紧急会议和团以上干部会议,毛泽东作了《关于形势和任务》的政治报告。明确提出了“到陕北去”,作出了把长征落脚点放在陕北的重大决策。因此,哈达铺是决定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命运的重要决策地。当代党史和历史学家一致公认,“哈达铺会议”在中共党史,特别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绝不亚于黎平、两河口、毛儿盖、俄界、榜罗镇、吴起镇、会宁等地召开的会议,由毛泽东在这里主持召开的哈达铺会议和进行的哈达铺整编,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据陇南文史资料记载,上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在商业历来发达的哈达铺,一个银元可以买八只鸡,或一只羊;三个银元可以买一头大肥猪。当时,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后来到哈达铺,上级给每一位红军战士发了一块银元,让饥饿疲惫的红军战士改善生活,增加营养,恢复体力。同时,宕昌人民为红军积极筹集了数十万斤粮秣和大批军用物资,使得经过雪山草地和长时间行军作战的红军部队得到十分重要的后勤补充。在红军的宣传教育下,有三千多人参加地方游击队,有二千多名青壮年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他们中除了少数幸存者外,绝大多数同志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默默无闻地长眠在异地他乡。红军北上后,为筹办粮秣,支援红军北上的众多苏维埃干部、游击队员遭到国民党和地方反动势力的围剿搜捕,哈达铺地区游击队司令朱进禄、秘书柳英,理川区苏维埃主席梁发荣等十五名同志,英勇悲壮地牺牲在了敌人的屠刀之下。开国上将杨成武,以及许多红军将士都在回忆录中,满怀深情地将哈达铺比作长征途中名副其实的“加油站”,这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哈达铺,虽然只是大西北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岷江上游一块狭小的地域,但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是一个彪炳史册、赫赫有名的历史文化古镇。哈达铺不仅因茶马古道而得名,或因茶马古道而由白龙更名,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为藏汉民族团结、藏汉两地经济发展、藏汉民族文化交流融合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武装提供了宝贵的营养、注入了新的活力,为中国现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乐登高:冤死不如战死 行动见证清白——林维先将军仙插花打粮的故事
·下一篇:无
·特稿:红色旅游胜地哈达铺地名的由来
·华东政法大学马院在临沂红嫂家乡设立红色文化理论实调基地(组图)
·全国第四届新时代红色旅游发展论坛邀请函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派员参加“蒋先云革命实践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学术研讨会”(组
·山东省老促会到沂南调研红色经典遗址保护利用工作(组图)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志愿讲解员培训班收获感言(组图)
·“八一”双拥 夏日芬芳(组图)
·安源纪念馆革命旧址入选江西省第二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组图)
·江西省关工委老艺委艺术家庆祝建党101周年(组图)
·沂蒙“村晚”颂党恩(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娄炳成:红色旅游胜地哈达铺地名的由来
特稿:红色旅游胜地哈达铺地名的由来
乐登高:冤死不如战死 行动见证清白——林维先将军仙
特稿:冤死不如战死 行动见证清白——林维先将军仙插
王彬彬:浓浓的红土情(组图)
特稿:浓浓的红土情(组图)
莫栋梁:肝胆相照两相知——缅怀古大存与莫雄的生死
特稿:肝胆相照两相知——缅怀古大存与莫雄的生死情
曾春山:庆祝抗日战争胜利77周年 亿武宝宁联合县妇救
特稿:庆祝抗日战争胜利77周年 亿武宝宁联合县妇救会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