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哈达铺因茶马古道而得名,但不会早于元朝。因为,学术界普遍认为,“哈达”是元朝开国皇帝忽必烈传入西藏的。哈达铺是茶马古道上一个十分重要的中转站,或者说是桥梁和纽带,将西番以“马”为代表的西藏贸易通道,与汉地特别是四川成都以“茶”为代表的商贸通道,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因而,哈达铺自古就是有名的商埠,被称作“旱码头”。元朝以后,“哈达”成了西番藏民族十分重要的礼仪用品,也是需求量很大的特殊商品,因其为丝帛制品,仅产于南方汉族地区,也盛产于蜀地。哈达铺毗邻甘南西藏,地处藏汉结合部,也就最适合大批量经营哈达这种丝帛特殊商品。这是哈达铺之所以得名,成为岷江上游宕昌境内一个地域名称的重要依据。
宕昌县哈达铺一带是中药材当归的主产区,当归因盛产于岷江上游流域,又称作岷归,因其具有活血、补血之功效,是疗治妇科病的首选良药,也就十分名贵。无论是汉地,还是西藏,都是不可或缺的药品,亦是特殊商品。基于特定的地缘、特殊的物产,以及本土居民特有的经商意识和商贾本领,千百年来,通过哈达铺这个旱码头,将西藏的马匹、皮革等商品长途贩运到四川成都,又将四川成都的丝绸、盐巴等商品贩运到西藏,加之哈达铺以当归为主的多种大宗中药材或进藏或入川,使得这条川陇茶马古道,形成了持久的良性循环,从而促进了西藏、陇南、成都平原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促成了藏汉文化、秦陇文化、巴蜀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和传承发展,既形成了陇南文化与周边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同一性,包容性,又形成了陇南文化的多元化,以及鲜明的地域特色。
注释与参考书目:
(1)陈启生《宕昌历史研究》; (2)《清史稿·卷五百十七·列传三百四·土司六·甘肃》; (3)文丕谟《陇南五千年》; (4)《世功保蜀忠德之碑》,现存陇南成县博物馆; 杨慎《丹铅总录》; 郑玄《周礼·天官·太宰》注; 郦道元《水经注》; 造价通·百科。
作者简介:娄炳成,男,甘肃省陇南市人大常委会退休干部,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曾担任过陇南地区文联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等职,从事文学创作近47年,在报刊杂志、文学网站发表小说、散文、戏剧、红学评论、文艺评论等作品300万字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