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群有一个和睦的家庭,因此才能克服那么多的困难创出这样的事业。爱人林小燕是一起在延安插队的知青,共同的经历使他们互敬互爱,相濡以沫几十年。日子再艰难林小燕也没有埋怨过立群,总是在最困难的时候用自己柔弱的肩膀去鼎力支撑立群的事业。当年张立群想开烤鸭店,林晓燕支持了他的想法,腾出了住房做烤鸭店,全家人挤在一间小得只能睡觉的小屋里。可小小的利群烤鸭店却装修得光彩照人。烤鸭店大门东边的山墙上用白底红字画着中英文对照的烤鸭店大幅广告,大门口上方悬挂着金字木匾和两盏大红灯笼,门槛两侧是两尊古色古香的石刻门墩。门道两侧的橱窗里贴满了众多名人来这里就餐的照片,进入院子正前方通过一扇玻璃门可以看到制作烤鸭的操作间。这样惹眼的装潢当然少不了女主人的智慧。立群外出办事家里的事自然由林小燕打点,这样肩并肩的奋斗才成就了利群烤鸭店。提起这个店,张立群总是对人说店里的事是董事长做主,他说的董事长就是林小燕,可见林小燕对这个家庭的重要。他们的女儿张欣也是个懂事的孩子。小时候家里住得紧,又不安静,懂事儿的张欣总是在学校把作业做完了才回来。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张欣的学习成绩总是优秀的。高考时她考上了著名的中国政法大学,并且一直在那里读到研究生毕业。张欣上大学之后,一到假期就到父亲的店里帮忙。2007年研究生毕业后,就把全部精力投入了烤鸭店。不仅自己来了,后来还把自己的夫婿郭天才也带来了,小两口一起帮助父母经营利群烤鸭店。要说女儿的到来,确实给张利群的工作带来了很多方便。过去外国客人来店里吃烤鸭,由于语言不通,经常发生误会。一次一个外国客人来店里吃烤鸭,要求先上凉菜,等人到齐了再上热菜,服务员听不懂,看客人连比划带说的以为是在催上菜,一股脑把菜全上齐了,闹了个两岔。类似的事情经常发生。女儿的到来解决了这个问题。一次,一位大使夫人来店里吃烤鸭,把一张事先准备好的单子递给服务员。服务员一看是外文的,就拿给立群看。立群拿过来一看上面写的全是英文,自己除了知道字母念什么,一句话都看不懂。他马上喊女儿:“张欣,你过来看看这都写的什么!”张欣一看就明白这是大使夫人写的一张自己吃饭的禁忌,希望店里做菜时给予关照,就说:“这是一张忌口单,我去告诉厨房一下。”原来这位大使夫人不吃葱、姜、蒜等调味品,无论到哪里吃饭都把这张单子交给饭店。这次在立群这里得到了在其他大饭店同样的服务,这位夫人很满意。为了适应外国人来烤鸭店用餐的需要,张欣专门为外国客人来店就餐设计了一份中英文对照的菜单,把店里所有菜肴的原材料、口味都一一标明,结果当然是大受外国客人的欢迎,有个英国客人还要出一百元买走一本留作纪念。立群在女儿的辅导下,也逐渐掌握了一些简单的英语日常用语,什么“您好!”“欢迎!”“再见!”之类的话当然已经不在话下了。此外,张欣还把利群烤鸭店的中英文介绍发到互联网上,不少外国人到北京来旅游,提前就在店里订了餐,大大方便了游客。
年轻人的进入,把利群烤鸭店的经营管理带入了一个新时期。立群明显感到新一代人在经营上更有进取心,在烤鸭店的经营方式、规模、菜品的设计配置等方面,张欣小两口有许多新的想法,与老一代总是在设法保留老传统不一样,他们更多的想引进跟上新潮流的东西。立群和林小燕这两位创业元老,当然知道作为老北京风味的代表——烤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留自己的特色。但是他们并不保守,他们知道长江后浪推前浪的道理,任何事业要发展,少不了年轻人的参与和推动。他们也把这些道理讲给两个年轻人听。张欣两口子明白父母的心意,在保留传统和创新上也动了不少脑筋。看到这种情况,立群也逐渐把日常管理工作更多的交给了女儿去做,让年轻人自己去锻炼,在实践中学习。现在他更多的是承担了采购员和司机的工作。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发展,原来的胡同区也在逐步被改造。周围不少胡同已经动工。面对环境的巨大变化,张立群也有自己的困惑;眼看着曾经赖以生存的胡同特色慢慢消失了,这以“胡同”为特色的“利群烤鸭店”怎样才能生存下去呢?琢磨来琢磨去他想通了,唯一的出路就是保持胡同烤鸭店的特色,这是利群烤鸭店的生存之本!为此,立群经常去政府部门了解情况,知道将来前门地区还要保留一些老北京特色的胡同。这让他有了自己的发展之梦。他和家人商量好,等条件允许了准备扩大利群烤鸭店的规模,经营场地至少要有两个院子,每个院子在装潢、家具摆设、菜品安排和烤鸭的做法上都要有自己的特点,既有明朝的焖炉烤鸭,又有清朝的挂炉烤鸭,也有民国时期的烤鸭。让来这里吃烤鸭的客人可以尝到不同品味的饭食。把老北京特色浓缩在一起,守住这老北京的血脉和传统。让喜爱老北京的人们有个感受老北京文化的场所,只要想了就能尝到香气四溢的老北京烤鸭。立群的这个梦正在慢慢变为现实。待到更新的利群烤鸭店开张的时候,欢迎大家来店就餐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