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党建立101周年,浸润党史,在我们的血脉里融入红色基因,立心铸魂,在时光的车轮碾过轻尘,多少豪杰英雄涌现出来,主动挺身而出,为我国不屈的脊梁染上一抹无比的荣光。纵然是英豪,但他们亦是血肉之躯,时代在他们的身上刻下烙印,肉身虽已磨灭,但是精神长驻我们心中。我国的党史就是我国英雄的奋斗史,没有他们带领人民一起,何来今日的和平万里!而在那厚重沧桑的英雄史册上,就记载着两个平凡却伟大的名字——鲍志椿、王澄。
热血青春,投身革命
1932年正值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炮火连天,十九路军尸横遍野,与命运抗争的学生在东北流亡,压抑、沉闷、令人透不过气......有志青年对国民党政府推行的反动政策十分不满,纷纷上街举着“勿忘国耻”的旗子,组织抗日宣传活动。同年,正在镇江读高中的王澄以及刚刚从省立无锡师范中学毕业的鲍志椿毅然决然地选择投身抗日救亡活动。
1933年,鲍志椿为组织纪念苏联十月革命活动,被国民党逮捕,先后关押在无锡第三监狱、苏州反省院。后于1936年3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卢沟桥事变后,按照党组织指示,发起成立“王庄抗敌后援会”,开展抗日宣传,募集慰劳物品,支援前方将士。1937年,王澄在日军侵入上海后,被国民党江苏省政府派往启东久隆防空监视哨工作。第二年春,因不忍日本侵略军蹂躏启东,他愤然离开哨所,参加启东抗日义勇军。后受时任苏北新四军一纵队四团当政治部主任鲍志椿动员参加新四军,1939年底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
并肩作战,共御外侮
1941年初,在保家卫国的人生道路上相遇的两人开始并肩作战。他们战绩显著,令敌人闻风丧胆,并称为东南警卫团的“两只猛虎”。在全县反“清乡”斗争,鲍志椿和王澄反复分析竖河镇地理位置和伪军兵力布防情况,研究作战方案,率部拔除启东县竖河镇日军据点,歼敌2个班,俘敌1个班。继于朱家饭店战斗中歼日军1个班。先后连续与日军作战13次,毙伤日军30人。
壮烈牺牲,英名远扬
但令人痛惜的是,战争中总是有无数英雄流血牺牲。在1944年12月25日晨,由于部队电台被日军侦悉,东南警卫团在聚星镇东北巴掌镇附近被日军重重包围。王澄和鲍志椿在村外察看地形、研究作战方案时,被埋伏在附近建筑物上的日军发现,二人同时中弹牺牲,时年均为30岁。启东人民为了纪念英烈,“王鲍”镇名从1948年一直延续至今。
“粉身碎骨全不怕,独留清白在人间”英烈远去,忠魂永存。人间幸有清白,幸有英雄保卫。危难之际,总有一些人挺身而出,为我们遮风挡雨。如今,征程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我们当沿着先辈的足迹共同开创党和祖国在新时代下的宏伟蓝图,用我们的青春继续实现理想信念,继续开创伟大事业,继续书写光辉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