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陈祖莫:我的父亲陈昌浩,我终于读懂了他
2022-05-05 13:59:51
来源:《湖北党史》
作者:陈祖莫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陈昌浩的名字,对当下绝大数年轻人来说很陌生,但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特别是建国初期学习过俄文的知识分子来说,陈昌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编撰第一部俄华词典的著名翻译家。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陈昌浩曾是红军时期叱咤风云的军事家、理论家和政治家。

陈昌浩

    记得小时候在苏联莫斯科,有一次我在院子的垃圾场捡到一副旧肩章,上面有一道杠和两颗小星。我拿回家给我父亲看,父亲说过去他也打过仗可没有戴过肩章。我一听父亲打过仗,特别兴奋,因为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打过仗的人就是英雄。

    我父亲陈昌浩是一位在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的重量级人物。但是,从三十年代末开始,这位曾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军委委员、红四方面军总政委、红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的陈昌浩却渐渐退出了政治舞台。

    由于种种的特殊原因,直到文革结束、改革开放后,陈昌浩的名字才开始进入人们视线。拂去岁月的尘土,拨开历史的迷雾,一位真实的陈昌浩逐步展现在中国广大民众面前。

    1906年,我父亲陈昌浩在湖北汉阳出生,他早年参加革命活动,在武汉积极从事中共领导的学生运动。1927年,我父亲从武昌大学(武汉大学前身)毕业后,赴苏联中山大学学习,受共产国际培训。在苏联学习的三年里,他刻苦攻读俄语,学习中外革命史、哲学、政治经济学、马列主义、军事学等多门课程。他成绩优秀,军事和政治理论尤为突出。这为他以后成为军事领导人和政工干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陈昌浩在苏联

    1930年,陈昌浩回国,经博古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党派他到鄂豫皖担任红四方面军总政委。我父亲与其他领导同志经过艰苦奋斗,浴血奋战,建立了鄂豫皖和川陕根据地,使红四方面军不断发展壮大。

    在红四方面军的战史中,身为总政委的政工干部,父亲舍生忘死,不畏强敌,在几次重大战役中亲自率领红军战士冲锋陷阵,他的这种身先士卒的精神令人敬仰。

    黄安战役,陈昌浩只身登上红军的第一架“列宁号”飞机,穿越白区,飞到黄安上空投掷手榴弹和传单。红军飞机的出现,强烈地震慑了国民党军,极大地鼓舞了红军的士气。

    身为高级指挥员,父亲关心爱护每一位战士,教他们学文化,与战士们交心,了解战士们的思想情况。记得他给我讲故事,讲他如何亲手教战士们正确地使用德国造的手雷;在长征路上,他教战士们跑步前进时如何省力,还亲自给他们示范。

    作为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对部队的政治思想宣传工作呕心沥血,使川陕革命根据迅速发展壮大,短矩时间队伍就扩大到近十万人。红四方面军长征时三次爬雪山,过草地,条件如此艰苦,但部队仍保持高度的革命乐观精神。由于过硬的政治思想工作,部队得以继续前进,继续战斗,在困难面前没被吓到,没被打垮。

    2009年年底,我去了父亲当年率领西路军浴血奋战的河西走廊,走访看望了仍健在的巴中老战士,他们还记得当年的陈政委,夸他的动员报告特别能鼓舞战士的斗志,看到川陕根据地当年苏维埃政权的各种遗迹,我知道那时政权巩固,人民的部队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党群关系十分融洽,这都和出色的政治工作密不可分。

    红西路军悲壮历程中,两万多红军战士用他们宝贵的生命坚决执行了中央军委的命令,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壮烈的篇章。中国人民不会忘记他们的,红西路军革命精神万古长存!作为红西路军军政委员会主席的陈昌浩,对自己带领的部队惨遭失败,悲痛万分。他的后半生一直内疚、自责,多次在私下和公开场合表示对不起红西路军的英烈,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党,表示要多做工作来弥补给党的事业造成的损失。

    兵败祁连后,父亲被安排到宣传部门当科长。他到抗大讲授马列主义。听老人讲,陈昌浩讲马列不用讲稿,出口成章,受到了学员们的热烈欢迎。1980年,身为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慕华对我说,当年在延安听陈昌浩讲马列主义和革命的道理,对她的影响特别大,坚定了她为共产主义终身奋斗的信心。在张国焘擅自选择离开延安后,父亲勇于承担责任,使部下能放下包袱,轻装上阵,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伟大的功绩。

    1939年,经中央批准,陈昌浩与周恩来乘同一架飞机去苏联治病。在此时期,陈昌浩对革命事业仍赤胆忠心。1941年,看到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曾是中共高级指挥员的陈昌浩申请上前线被拒,尽管上前线没得到批准,但是陈昌浩在后方仍努力工作,勤勤恳恳。苏联卫国战争结束后,我父亲荣获苏联政府颁发的卫国战争的奖章。

    在苏联的前几年,特别是在卫国战争爆发后,我父亲经历了非常困难的时期。战争开始后不久,他就被疏散到中亚细亚,住在科坎多小镇,由于陈昌浩以前是军人,而且是高级指挥官,他从来也没做过饭、洗过衣服,更不会买东西讨价还价,所以他只能自谋生路。

    为了活下去,他去采石场当苦力,分得一点黑面包。从苏联的档案中,我找到父亲给共产国际负责同志的申请信,那是因为真的没钱买面包了,一个中国人在外边孤独无助,迫不得已拉下脸要点补助。陈昌浩以共产党人的宽广胸怀和坚定信念活下来了。1943年,第三共产国际宣布解散,原执委总书记季米特洛夫在回国前把我父亲调回莫斯科,安排在外国文出版社工作。陈昌浩得以全神贯注地投入到翻译马列著作、苏联革命文学和编撰俄华辞典的工作。

陈昌浩在苏联住过的房子

    在反法西斯的卫国战争中,苏联遭受了极大的损失,人民的生活相当艰难。父亲陈昌浩住在简陋的楼房内,父亲对这样的条件毫不在乎。一位在苏联的华人朋友把在纺织厂工作的俄国姑娘格拉娘介绍给我父亲。这位姑娘细心照料我父亲的生活,使他能全心贯注地搞翻译和写作。父亲高大英俊,和蔼可亲,讲着一口流利的俄语,深深的打动了姑娘的爱慕之心。他们日久生情,不久结婚成家。1945年5月1日,我出生了。因为卫国战争胜利了,父亲给我起名叫维克多(Victor),是胜利的意思。那时在我的记忆里,父亲陈昌浩是一位非常严肃的文化人,一心想的是工作。父亲也不是总板着脸的家长,他很慈祥,我最难忘的是父亲在我四五岁就教会我滑冰和骑自行车。在苏联期间,陈昌浩编撰了俄华辞典,翻译了包括《日日夜夜》、《旅顺口》、《宁死不屈》等小说,还编著翻译了许多马列著作。事实证明他的确对促进中苏文化交流、增进中苏友谊贡献了力量。特别是俄华辞典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952年4月,经党中央批准,父亲带着我母亲格拉娘和我,含泪回到了分别十三年的故土。记得当时离开莫斯科时,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联的全权大使张闻天来接我们,大院里挤满了看热闹人。要回国了,父亲异常兴奋,张闻天走上前握住他的手说:“我们回家吧!”听到这句话,我父亲哇地哭出来了,真是可以叫作“泪飞顿作倾盆雨”。十三年啊,等了十三年!终于可以回家了,可以回自己的祖国了!

我的父亲和母亲

    到了北京,刘少奇代表党中央到北京火车站迎接。父亲结束海外漂泊,全心投入新的战斗。刘少奇和陈昌浩谈工作安排时,问我父亲想到哪个部去当部长。我父亲断然拒绝了,说因为长期身在国外,对国内的情况不熟悉,不适合当领导。他还说自己的长处是对马列主义理论有所研究。就这样,陈昌浩被安排在马列学院(即现在的高级党校)任副教务长。这可是培养党的高级政治干部的地方。一年后,在毛主席的同意下,他被调去担任中共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副局长,负责马恩列斯著作的编译与研究工作。不管他换了什么单位,陈昌浩都是积极为党工作,细心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运用马列主义的方法,检查自己的缺点错误并加以改正。

    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邀请了苏联在内的世界几十个共产党代表团前来参加。我父亲是整个会议翻译处的负责人。在八大会议结束后,毛主席接见了参加大会翻译工作的全体人员。陈昌浩把党的事业放在前面,把个人的得失丢到脑后,作为翻译处的负责任,他高高兴兴地和毛主席以及翻译人员合影留念。

    在总结八大的翻译工作时,我父亲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国家缺少翻译人员。经济建设的飞跃发展,中国需要和世界加强沟通和交流,这就急需大批懂外语人才。但我父亲了解到,很多青年人不愿意学习外语,大学又不重视培养外语人才。根据当时的情况和自己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他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从教授子女不愿意学外语说起》的文章,提醒教育部门要加强外语人才的培养,鼓励青年人学习外语。

    我父亲回国后,党和人民给了他优厚的生活待遇,比起在苏联十三年的艰难,真是天壤之别。但陈昌浩没有腐化,没有堕落,没有失去原有的革命本色,他保持了共产党员应有的党性。他所用的铜质墨盒上刻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十五个大字。

    1967年,我母亲被诬陷为苏修特务,被投进秦城监狱达八年之久,精神分裂,身心受到摧残。我父亲陈昌浩更是没有逃过被整肃的命运。他曾在三座门亲眼见到彭德怀元帅站在大卡车上被红卫兵按着头游街,悲愤交加。1967年7月的一天,父亲在批斗后回家的路上看到街上的标语,上面写着“徐向前是武汉事件陈再道的后台!”,他感到自己这次是躲不过去了。就在此后的一天,我在编译局楼梯上与他相遇。我惊讶,我诧异,不敢相信站在我面前的居然是大字报上所说的“反党老手”。我俩先是擦肩而过,又同时站住。父亲回过头,看见楼梯上没人,急促地用俄语对我说了一句:“维嘉(我的俄文名字)相信我,将来你会知道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7月30日,他被批斗回来,觉得太累,晚上和平常一样吞下安眠药,但第二天他没有醒来。当时听说医生的鉴定是心肌梗死伴有过量的安眠药。然而头上戴着“反党老手”大帽子的父亲被造反派定为“畏罪自杀”,连骨灰也没留下。

    我父亲陈昌浩革命一辈子,清正、廉洁。我们家里没有存款。记得文革中从我家查抄的物品中有父亲交党费的收据,其中一张是人民币一亿元(旧币),是我父亲把他编“俄华辞典”再版的稿费交党费了。我父亲对我要求很严格。他一直教育我生活要俭朴,要和老百姓的孩子一样,不要搞特殊化。我们家就我一个孩子,生活条件较好,但我上学时也穿过母亲亲手给我打补丁的衣服。我父亲不让我上高干子弟的小学,把我转到普通学校去读。在平民学校里,我的同学里有很多人是普通劳动人民的孩子。我常带他们到我家里去玩,我的爸爸和妈妈都很热情地招待他们,虽然我妈妈不会讲中文,但是她很高兴地让我在中间当个小翻译。我爸爸就经常告诉我,在学校里不要搞特殊,让我跟他们好好学习中文,好好学习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

    父亲没给我留下什么钱财,因为他加入共产党的目的不是为了给自己、给子女谋利益。但是他却给我留下人生宝贵的精神财富,那就是要像他一样不计较个人的得失荣辱,时时处处以国家的利益为重,要把人民放在心头。我铭记在心的就是一辈子像父亲那样堂堂正正的做人。因为从他的青年时代开始,有自己的理想,有自己的抱负。为了解救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广大百姓,使他们不再受剥削、受压迫,为了把贫穷落后的中国建设成为世界的强国。这就是他的初心,这就是他为什么加入共产党,投入革命。在一生的奋斗中,陈昌浩明磊落,忠诚老实,不搞阴谋,不计得失,全心全意为自己认定的革命事业去工作、去牺牲。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瞻仰王尔琢烈士陵园(组图)
·下一篇:无
·中红头条:李殿仁|礼赞大国工匠
·中红头条:学习七一讲话: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中国角色
·特稿:瞻仰王尔琢烈士陵园(组图)
·特稿:矢志不渝跟党走,革命到底不回头——大王洞战斗七烈士魂归故里(组图)
·张彦军:油菜花开迎客来——回忆李讷的晋州之行
·特稿:诸葛一生唯谨慎 吕端大事不糊涂一一瞻仰叶剑英故居·参观叶剑英纪念馆侧记(组图
·特稿: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一百周年(新韵)
·特稿: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一百周年(新韵)
·中红头条:重磅 | 首次!国新办发布《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
·特稿:井冈山黃坳荣光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陈祖莫:我的父亲陈昌浩,我终于读懂了他
礼赞大国工匠
中红头条:李殿仁|礼赞大国工匠
中红头条:学习七一讲话: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
谁能解读《黄帝内经》(22)
瞻仰王尔琢烈士陵园(组图)
骆耀明、谷新则、肖璐:瞻仰王尔琢烈士陵园(组图)
特稿:瞻仰王尔琢烈士陵园(组图)
矢志不渝跟党走,革命到底不回头——大王洞战斗七烈
骆耀明、谷新则:矢志不渝跟党走,革命到底不回头—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