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张彦军
我在1970年10月入伍,1975年复员。复员前,在中共中央警卫团8341部队做警卫,负责中央领导人的安全保卫工作。期间,我有幸与毛主席的女儿李讷成为战友,亲身体会到了那个时期中央领导人及其家属的自律、清廉、俭朴和平易近人的作风,并且接受了伟人最直接的领导和教育,这使我终身受益。
记得那时工资都很低,工资最高的几个领导人,每月工资是六百元。毛主席把自己的工资降到四百元,一家人的生活开销,还有平时接待客人,全靠主席的工资。他老人家的衣服,没有一件是不带补丁的,老人家每次吃完饭,还要用茶水倒进碗里晃晃,然后把碗里冲下来的米粒和茶叶一起吃到嘴里。不只是毛主席他老人家,所有的领导人及其家属,生活都很节俭。即使生活那么艰苦,他们也从来没有沾过群众一分钱的便宜,当时送菜的到了大院儿门口,都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菜,公平交易。有个领导想喝酒,又舍不得买,让警卫去买宴会剩下的酒底子,过过酒瘾。
中央首长的孩子上下学,从不用公家车接送,即使遇到恶劣天气也不例外。李讷从小就坐公交车上下学,成家后住在小胡同,出行坐公交车,买煤、买面、买大白菜,接送孩子上下学,都是自蹬三轮车,风雨无阻。每每回想起这些情形,我的心情就久久不能平复,老一辈革命家的清廉,是现在生活于幸福年代中的人们无法想象的。
毛主席爱读书,经史子集无所不读。他曾说:“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毛主席搬家用了三天时间,其中有两天半时间是在搬书,而所有的生活用品,小半天时间就搬完了。
当时我们晋州在那里做警卫工作的有一百多人。那时入伍的战士都是有文化基础的,毛主席为了让这些年轻人退役后能胜任地方工作,常常鼓励和督促8341部队的战士们继续读书学习。他命令部门创办了文化学校,亲自参与制定教育计划,并任命自己为名誉校长。战士们都尽心尽力,文武并进,并且退役后都在地方上有了一番作为,包括我现在创办的魏征书画院,这都跟毛主席他老人家的关心和教导是分不开的。
人到古稀,常常怀念年轻时的峥嵘岁月,尤其是在伟人身边工作时的日子。那些日子在伟人身边受到的教诲已经成为一种精神,融进了我们的生命里。人们都说晋州军人最可贵的品质是忠诚,而忠诚的背后,还有战友们之间浓得化不开的兄弟情谊。
2015年春天,我与晋州籍战友、副参谋长雷满军、部长张振海协商,把老战友们约到一起,邀请李讷到晋州来。雷、张二人对此事积极筹办。2015年4月10日上午,晋州市原中共中央警卫团8341部队50多名转业退伍军人一起,终于迎来了毛主席的女儿李讷和丈夫王景清,昔日的战友又欢聚一堂了。
当年分别时,是意气风发的革命战士奔赴地方为祖国建设贡献热血与力量,而今再聚,已是垂暮之人退离了工作岗位满怀感慨与沧桑。在晋州宾馆,多年不见的战友们喜相拥,热泪涌!耄耋之年的李讷,愈发彰显出朴素、平和与云淡风轻的气度,她是伟人的女儿,更像是农民的女儿。我们本打算让李讷接受晋州人民最盛情的款待,但是最后还是尊重了她的意见。
李讷表达了三个意愿:第一,这次来主要是看望战友,看望我们8341的战士;第二,一切活动从简,参与者只限战友;第三,不要惊动当地领导,不给政府添麻烦。
按照李讷的要求,首先,我们一起参观了周家庄人民公社。创办人民公社,实现全国劳动人民共同富裕,是毛主席他老人家毕生的愿望。而今,在晋州,在周家庄,他老人家理想中的人民公社依然存在,而过着社会主义集体化幸福安康生活的周家庄的父老乡亲们,也永远铭记他老人家的恩德,塑造了毛主席像。在周家庄人民文化宫毛主席塑像前,李讷和王景清深深三鞠躬,表达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参观完周家庄人民公社展览馆后,在市和乡领导要求下,李讷欣然提笔写下了两个大字:奋进。李讷一生与毛主席相处的时间很长,在毛主席的熏陶下,李讷受益良多,她的书法,大气磅礴,字里行间隐含着毛主席书法的风骨,使人见其字、思伟人,感慨万千。
从10日来晋州市,到13日离开,无论是与战友们座谈还是参观,李讷言谈举止,无不显露出严谨朴素的家风。在公共场合,她亲和而又磊落的风度,给人清爽、舒服和敬仰的感觉;她那平易近人的形象使战友们永记心里。
临别时,魏征书画社名誉社长李英志、魏征书画社常务副社长郭秉琪,把临摹毛主席诗词的书法作品送给李讷夫妇。我们大家合影留念,把分别数十年后重逢的喜悦与依依惜别之情定格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
眼下,又是油菜花飘香的时节,触景生情,我们再次在周家庄赏花时,不由得想起李讷来晋州市时的美好情景。遗憾的是,她的丈夫王景清同志于今年3月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而李讷,今年也是81岁的老人了。
衷心祝愿我的战友李讷身体安康,期盼她再次来晋州与战友相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