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房抗:中国女水兵第一人——姜培香(组图)
2022-04-19 15:13:37
作者:房抗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众所周知,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上有了女水兵。不光辽宁舰还有井冈山舰等舰上如今都有了女水兵,她们在舰上工作生活,担负战斗任务,飒爽英姿的统称为中国第一代女水兵。可是,又有谁知道,在她们这一代之先,早在1950年我人民海军建军之初,就有一位女兵多次登上了军舰,和舰上的男兵一样共同生活,共同训练,执行战斗任务。而同一时期登舰执行战斗任务的女兵仅此一人。因此,这位女兵可谓是中国女水兵第一人。她就是本文要介绍的主人翁——姜培香老人。

1955年22岁照

    1.苦难童年,从小失去父母靠奶奶带大

    姜培香老人是今山东省掖县保旺区大姜家村人,从小家境贫寒,姜老不太记事时父亲就外出讨生活了,母亲随后也因病去世。没有了父母的家庭,就靠着奶奶一人带着姜老和姐姐三人一起生活。姜老是奶奶千辛万苦带大的,所以姜老特别亲奶奶。一个老人她靠什么带着两个孩子生活?好几次困难的活不下去了,奶奶差点要把姐姐送给别人养,但人家想要小一点的姜老, 奶奶没舍得给......。许多儿时的生活细节姜老或是想不起来了或是不愿再回忆那苦难的过去。但是,姜老还记得奶奶带着她们姐妹俩挨家挨户的要饭,有一次要到地主家地主放出狗来咬她们。有一次大冬天要饭手都冻僵了开不了家门,又看不到能帮助开门的人,只好祖孙三人在门外过了一夜。还有一次要饭路过一口枯井姜老脚下一滑差点掉进井里摔死......。这样的经历刻骨铭心的记在姜老心里。

    后来,姜老家的生活因故变好了很多,虽然还是很困难,但奶奶也把姜老和姐姐送到学校上学读书。姜老共上了四、五年学,这为她日后当报务兵打下了较好的文化基础。

    姜老的父亲到底干什么去就一去不返了呢?姜老没听奶奶说过。只记得街坊邻居告诉她说父亲是在东北哈尔滨十四道街一个绸布庄做事,被日本人抓起来刑讯逼供,上老虎凳,灌辣椒水,装麻袋往天上扔,经受种种残酷刑罚都不开口,活活折磨死的。后来有人把他的尸体装了棺材送回来,姜老记得当时棺材外面还包着铁皮,棺材盖都没钉死,只为留给姜老姐妹和奶奶看一眼。又给了不少钱,把家里的破房子修好了,剩下的钱还买了二亩地。这样奶奶才有了钱供姜老姐妹读书。父亲因抗日而死虽然是街坊说的但也很可信,父亲没有抗日烈士的称号,但肯定是因为抗日受牵连牺牲的,很可能是守住了共产党或抗日组织的秘密,贡献比较大。因此,死后不光尸体运回来了,还给了不少钱,让姜老家修房子买地。而且姜老家土改定的成分是贫雇农。想来和父亲的经历有关。

    2.立志参军,不满15岁成了解放军战士

    姜老的老家掖县抗战时期就是国共共管的地区,姜老读书只能是谁来了就拿出谁的课本读。到了抗战胜利后,掖县这一带就是属于共产党管辖了。姜老这些孩子从此安心的读共产党的课本。姜老不到13岁时,村里进驻了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通信学校。一天学校的司务长和一个姓马的老师到村里买花生,姜老见了就主动问还要不要女兵?奶奶见她一心想当八路军(那时八路军在当地的影响很大,老百姓习惯上都叫部队是八路军)就把她送到学校。可是学校不要,说孩子太小了让她再长长吧。这样这次姜老就没当上兵,学校也不知搬哪去了。又等了两年,到了1948年2月,姜老当兵的心情更急迫了,在家实在等不住了,经多方打听后,找到了寿光县第三野战军通信学校的驻地要求当兵,学校还是不要,说现在早了点,在校的学员还没毕业,不到招生时候,让到时再来。姜老不干,死磨硬缠地学校松了口,收下了姜老,安排姜老先自行练字、学习。就这样,姜老15岁不到就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3.刻苦学习,成绩优异,为做合格的革命战士而努力

    姜老这批学员是第三野战军通信学校的第二批学员。于1948年5月开学,这时已是济南战役胜利之后。学校的教员都是从国民党部队起义过来的,技术很好,对学员要求很严格。姜老年纪虽小,文化不高,但天资聪慧,学习刻苦,因此进步很快,上课时老师总喜欢让姜老回答问题,以致有的同学有点嫉妒。但姜老成绩好,特别抄报在班里是佼佼者,基本不带错的,所以教员都很喜欢她。那时候,学员都是些小孩子,思想单纯,学校是个革命的大熔炉,姜老这批学员在这里不光学技术,也学习革命思想,培养了革命理想,逐步成长成熟为真正的革命战士。

    4.随大军南下,毕业分配到华东军区海军

    随着解放战争的进行,第三野战军打过了长江,解放了南京上海,通信学校也抜营南迁,这时学校也颇具规模,约有2000人,队伍行动起来也是浩浩荡荡的。学校在南京郊区停留了一个时期,学校组织学员参观了南京的总统府等地。姜老这些十几岁的孩子们第一次进了大城市,个个开心兴奋的溢于言表,姜老终生难忘。

    1949年4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海军东海舰队前身)在江苏省白马庙成立(这个成立日代表人民海军从这一天开始从无到有,故后来将这一天命名为海军节),约一年后,姜老和战友邱云两人从第三野战军通信学校毕业分配到了华东军区海军司令部通信处任见习报务员。仅呆了一个月,华东军区海军位于镇江的第五舰队司令部来要人,这样,姜老和战友邱云又一起调到了第五舰队通信科。开始了一名通信女兵的战斗生活。

    5.随舰出海,成为一名女水兵

    第五舰队通信科有十几个人,科长叫郑敏,就是他把姜老要来的。第五舰队电台也是通信科管的,姜老后来的爱人王福村当时是电台台长。

    第五舰队当时担负着繁重的作战和训练任务。舰艇经常出海,舰上没有自己的报务员,都是由舰队通信科临时派遣。姜老工作积极主动,一再要求登舰担负任务。可是郑科长不同意,因为女兵上舰可不是个小问题。但是,后来舰队不断扩大,作战训练任务越来越多,出海的男报务员实在不够用,情急之下,科长破例同意姜老上舰跟随舰艇出海执行任务了。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姜老以后上舰出海成了经常的事。并且是科长同意上舰出海的唯一女兵。这里要说明一下,姜老那时还不是干部,她的职务是见习报务员。按当时第三野战军的规定学员从学校一毕业做见习报务员不是干部(各野战军规定不同,同一时期,第四野战军就规定报务员从学校一毕业就是干部)。这样,姜老就以一个女战士的身份多次跟随舰艇出海。并渡过了实习期成长为一名海军通信干部。因此,称姜老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第一个女水兵是名符其实的。

    舰上的报务员出海时责任重大,是保证舰艇安全航行,完成作战任务、训练任务的重要人员。无论海上风浪多大,姜老每一次都出色的完成了任务,受到首长的好评。

    1950年那个时期,舰艇出海危险是很大的,因为浙江沿海诸多岛屿还没解放,在海上随时可能遭遇敌人的舰艇发生战斗,我海军也没有制空权,随时都可能遭遇敌机轰炸。因此,每一次出海都是一次生死考验,都有可能流血牺牲。还有就是导航设施落后, 舰艇航行危险大。姜老乘坐的舰艇虽然没有遇到过空袭, 但有几次舰艇遇到大雾很危险,在长江口外一抛锚就是四五天进不了港。风浪大的能把人从睡觉的吊铺上掀下来,所有的人都吐的不行了。面对这一切危险和艰苦,姜老始终保持着为革命不怕死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问姜老害怕过没有?有没有退缩过?姜老笑着说:“没有。哪里顾得上想那些!”问姜老跟随过哪些军舰出过海?姜老依稀还能记起的有:大别山舰(司令舰)、沂蒙山舰、井冈山舰、淮河舰、黄河舰......。

    姜老的舰艇战斗生活经历主要在1950—1952年,后来姜老结婚生子之后出海就比较少了。到1955年姜老复员了。当我们告诉姜老查阅资料她的这段舰艇战斗生活构成了她是中国女水兵第一人的身份时,老人开心的笑了。这真是值得老人一乐的事啊!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陈仁喜:鄂豫皖省委会议旧址——金寨胡氏祠
·下一篇:无
·特稿:中国女水兵第一人——姜培香(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房抗:中国女水兵第一人——姜培香(组图)
特稿:中国女水兵第一人——姜培香(组图)
陈仁喜:鄂豫皖省委会议旧址——金寨胡氏祠
特稿:鄂豫皖省委会议旧址——金寨胡氏祠
福建省革命老区连城县官峰村“村內休闲游”成村民新
徐文庄:战上海
特稿:战上海
安源精神: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的精神坐标
李安萍:安源精神: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的精神坐标
特稿:安源精神:中国工人运动史上的精神坐标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