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汉林(1915年-1985年2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抗日战争时期,杨汉林将军曾经在和含地区战斗三年,为和含地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和含地区人民永远纪念这位开国将军。
过继舅舅读书,少年参加红军
杨汉林从小家境贫寒,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年龄最小的他是个遗腹子。因为家境太困难,饭都没有吃,更不要说读书学习了。于是,母亲便把他过继给其舅舅。舅舅是位私塾先生,这样杨汉林便有了读书学习的机会。他渴望读书,利用一切空闲时间抓紧学习,经常是手不离书。由于他在舅舅的教育下,苦读三年书,让他参军后成为战友中的“小知识分子”。他在部队一辈子都从事思想政治工作,是个不折不扣的“文将军。不久舅舅去世,家里没有余钱供他读书。12岁的杨汉林只好去给地主放牛,维持生活,但他仍然抽空读书学习,直到15岁参加红军。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后,便下决心,要改变穷苦人贫穷现状,让广大贫穷人民有饭吃、有房住、孩子有书读。由于杨汉林心有远大志向,能严格要求自己,不断上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由共青团员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杨汉林历任红二十二军政治部组织干事,粤赣军区第一军分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杨汉林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一至五次反"围剿"战争,他不怕牺牲,冲锋在前,沉着冷静,英勇善战,多次受到领导表扬。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杨汉林奉命在赣南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3月中共中央分局决定成立红军湘粤赣游击支队,杨汉林任第一大队政治委员。湘粤赣游击支队在突围后,一路遭到敌军的围追堵截,支队长兼政治委员蔡会文在突围中牺牲,参谋长龚楚民叛变投敌,游击队伤亡很大,但杨汉林不动摇,不灰心,反复做战友们思想工作,要大家坚定信念,一定能摆脱敌人围剿,走出困境,找到上级党组织、找到大部队。在杨汉林的带领下,游击支队从于都南部山区出发,冲破国民党军的重围,转战到湖南天台山支脉八面山一带开辟新的根据地。
八面山坚持战斗 拒诱惑坚定信念
1935年9月,红军湘粤赣游击支队来到八面山。虽然游击队和中共中央分局失去联系,又与湘南特委失去联系。但他们仍不灰心丧气,继续努力、继续寻找。在千方百计寻找中共中央分局和湘南特委失败后,杨汉林同志一再教育队员:“上级党组织是不会忘记我们的。”此时,游击支队进入了最艰苦的环境。杨汉林和曾昭墟等同志,则在队员们的推举下,担任起领导工作,带领游击队坚持斗争。他们一面带领游击队开辟根据地,一面主动和中共湘南资(兴)汝(城)桂(东)边区县委取得联系,争取上级领导,共同坚持八面山区的游击战争。在此期间,由于杨汉林思想敏锐,又具有一定的领导才干,很受上级领导的器重,先后兼任资(兴)汝(城)桂(东)县委的组织部长和书记。八面山位于湘南的桂东、酃县、资兴、汝城四县中心。这里的人民素有革命传统,群众条件很好,同时又是一片崇山密林,便于开展游击战争。但是,由于一些不坚定分子的动摇、叛变,一路上,敌人天天跟在后面追剿,部队不断遭受挫折,尤其是叛徒龚楚民和李宗保的带领敌人的两次袭击,使游击队受到了严重的损失,支队长兼政委蔡会文同志在指挥部队突围时不幸牺牲。9月间,游击队又与项英、陈毅同志失去了联系。后来,虽然又成立了湘南特委,统一领导湘南地区的斗争,但是,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和“清剿”,不久,杨汉林带领的游击队和特委再次失去了联系。虽然曾派人前往北山去寻找陈毅同志,也曾千方百计想和湘南特委取得联系,可是,所有的努力都落空了。虽然如此,杨汉林带领的游击队仍然深信上级党是不会忘记他们的,坚持为巩固和发展游击根据地作出贡献。
1937年的上半年,是湘南游击战争最激烈、最艰苦的时刻。敌人在对游击根据地大规模“清剿”的同时,实行了毒辣、野蛮的移民并村和“三光”政策。八面山周围到处冒着黑烟,日夜响着枪声。杨汉林等在群众的掩护、支援和帮助下,粉碎了敌人的"清剿",不断扩大部队。“七七事变”后,国民党反动派在全国人民一致要求抗日的压力下,不得不接受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不久,沙田、四都墟等地的国民党地方政权和保安团派人来和游击队谈判了。他们一会儿说给一个团的番号,一会儿又给说一个旅的番号,就是不允许游击队派人与上级党取得联系。杨汉林则带领游击队坚决拒绝沙田、四都等地地方政权的军饷、制服等一切高官厚禄,坚持革命立场,坚持游击队的独立地位。9月的一天,杨汉林游击队终于盼到了上级派来的一位同志,他带来了陈毅的亲笔信,陈毅同志指示他们:“可以与当地国民党谈判,但要提高警惕,不能马上下山,待命行动。”在同上级党取得了联系后,游击队员都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我们找到队伍了!”1938年初,杨汉林奉命带领游击队由沙田出发到江西大庾集中。不久,部队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的一部,高举抗日大旗,开赴苏南敌后战场,展开与日本侵略军的侵略与反侵略战斗。
转战和含 深入北乡
1941年的"皖南事变"中,杨汉林带领部队英勇奋战,与敌巧妙周旋,终于杀开一条血路,突围成功。在地方党组织安排下,随部队渡江到无为。皖南事变后,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命令,活动于皖江地区(安徽省境内长江沿岸)的无为游击纵队、新四军第3支队挺进团及皖南事变突围出来的部队编成的第19旅及挺进团,组成新四军第7师。杨汉林任新四军第七师十九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第十九旅56团政治处主任。1943年3月,为了实行主力部队地方化,实现党的一元化领导,新四军第七师决定建立新四军含和支队,由新四军第七师55团、含和独立团为基础,加上地方原有的游击队组成。第七师参谋长、和含地委书记孙仲德任支队长兼政委,马长炎任副支队长,新四军56团团长张铚秀任参谋长,杨汉林任政治部主任。杨汉林负责支队思想政治工作。1944年6月,为确保新四军七师与二师和军部的交通联系,中共和含地委将和县的娘望区及江和全县的香南区划出,成立了中共和西县委,辖娘望、香南、得胜3个区。杨汉林任书记,委员由高艺林、王荣森、黄诚。和西县委随即按要求成立了游击大队,大队长赵鹏程、副大队长李胜明、教导员王荣森,领导和西县3个区的党政军工作:首先,成立了娘望、香南和得胜3个区中队, 下属乡也成立了抗日自卫队,形成了主力部队、地方武装和广大民兵相结合的武装体系。其次,根据当时情况,和西县委积极开展游击战争,逐步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发展地方党组织,壮大武装力量,配合和含地委和含和支队,保障新四军第七师与津浦路西、路东的交通畅通。第三,镇压叛徒杨毓璜。1942年11月,张智锦因叛徒告密,遭到日伪军包围,突围时,周宗汉牺牲,张智锦被俘,关押在日伪香泉镇公所。当他的父亲四处托人,请求保释时,香泉镇汉奸杨毓璜威胁不准人去保释,并到监狱劝降张智锦。张智锦怒不可遏,当面痛斥这个民族败类。11月14日张智锦被日本小队长用刺刀杀害。1944年10月,和西县委得到地下党员王思华的报告,迫害张智锦的杨毓璜要做“道场”佛事,祭奠他的祖父。立即安排香南区副区长兼警卫队长浦玉民执行枪决杨毓璜任务。浦玉民从警卫员中挑选2名精干队员,以吊唁为名,到杨毓璜家相机行事。浦玉民则带10余名警卫队员,埋伏在杨家门前。两名队员在灵堂前活捉了杨毓璜,将他带到村外,宣布了他参与谋害张智锦及其汉奸罪状,由队员小徐执法,枪决了这个汉奸,为张智锦烈士讨还了血债。杨毓璜被镇压后,对江和全地区的伪政权震动很大,伪乡、保长纷纷主动与我方联系,表示要“身在曹营心在汉”,愿意帮助新四军做事,积极为新四军提供情报,筹款筹粮,对巩固香南、开辟香北起了很大作用。
浦玉民(前排右二)等在张智锦烈士墓前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