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多年前,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三大主力红军克服了长征路上的千难万险,终于胜利会师甘肃会宁。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围追堵截红军的破产,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主张,并在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鼓舞了广大的革命人民;长征 巩固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使全国革命中心移到了靠近抗日前线的西北,为革命新高潮的掀起、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发展和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长征是一部壮丽的英雄史诗,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传播理想、不畏艰难的远征,因为它,唤醒了中国千百万的民众并给予了他们世世代代从未有过的向往和希望;长征是突破了国度、阶级和政治界限的人类精神的丰碑,它给予了人类丰厚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走向理想所必需的永不磨灭的信念。
凤凰涅槃、举世瞩目的长征给世人留下了可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什么?是红军指战员在长征途中表现出的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的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的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总的来说长征精神就是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而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实事求是。
八十多年前的长征,书写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也使得革命理想高于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艰苦奋斗等红色基因融入了我们党和民族的精神血脉。今天,我们党和国家正在创造中华民族从未有过的历史,也是红色基因的时代展现。对于古蔺老区以及全国农民朋友来说,不被困难压倒、不向艰苦低头、勤劳肯干、艰苦奋斗,就是传承红色基因、加快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
邓小平同志在他的文选第三卷中指出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富裕, 是在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基础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共同富裕。
古蔺,是典型的盆周山区,“七山一水两分地”是这个农业县的普遍状况,农产品中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高粱、红苕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油菜为主,但是,古蔺也有着自身的优势:全县盛产中药材,主要品种有赶黄草、金银花、杜仲、黄柏、木瓜、吴芋、天麻、天冬等。畜产品有丫叉猪、马头羊、川南黄牛等,均为地方优良畜种。
除了众所周知、享誉川内外的郎酒、潭酒之外,古蔺的黄荆老林也正慢慢掀开了盖头。这是地球同一纬度唯一保存完好的亚热带原始常绿阔叶林区,四百多平方公里的区域内森林覆盖率高达百分之94,区域内分布着四峰、七岭、三十八溪和大小几十个瀑布,景观类型十分丰富,山水景观、生物景观、气象景观、人文景观俱全,而且瀑布、叠水、山溪、悬泉、高山湖泊、峡谷、丹霞、绝壁、怪石、奇峰、原始林、次生林、人工林等自然景观应有尽有。这篇绿色文化有待进一步诠释与演绎。
古蔺是一块红色土地,红军的足迹踏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这里是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最为重要的征战地,毛泽东在这里写下了他平生战史上的得意之笔。目前,古蔺境内的太平渡渡口和二郎滩渡口、鱼化红军村、双沙毛泽东及总司令部住地等数十处红军遗址先后被公布为省级、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红军转战期间,在古蔺白沙召开了极具意义的“白沙会议”,发布了《告全体红色指战员书》。红军还在古蔺取得了二郎滩背水战、镇龙山奔袭战、太平渡阻击战、火烧寨攻坚战、云庄围歼战等重大胜利,在多地进行开仓分盐分粮、铲霸锄奸、扶贫济困活动,同时进行广泛的革命和扩红宣传,当时古蔺就有八百多热血儿郎参加了红军。
在古蔺境内,居住有汉、苗、回、彝等十三个民族,是全省杂散居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县之一。丰富的、多元的民族文化与艺术也是一个亮点。
10月17日是我国首个“扶贫日”,也是第22个国际消除贫困日。面对“返贫”攻坚的严峻形势,我们怎么办?笔者认为,只有让广大老百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克服棘轮效应,不好高骛远,不急功近利。用长征精神武装头脑,用苦干实干加巧干的方式,除了外出打工之外,还要充分用好这块土地上得天独厚的优势,把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和酒文化以及传统文化打造好,把每一块土地经营好,再进一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那么,我们的未来不是梦,中国梦不是梦!
习近平同志说,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
长征已经过去了大半个世纪,今天,我们依然要学习和弘扬红军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长征精神,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的鼓舞下积极地攻坚克难,从而使乐观自强、神采飞扬的古蔺人民和全国人民一道披荆斩棘,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