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立冬的日子,我翻阅《红军长征途中的干部休养连》(林老师的近代故事 2022年5月2日07:00福建)《左觉农传》等档案资料,显现出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中革军委遂决定成立一个四合一的“中央红军干部休养连”中,一些悲壮的故事……
干部休养连除了董必武 (主持工作的副校长) 、徐特立、谢觉哉、成仿吾等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学员和老人班外,还有邓颖超、贺子珍等妇女班。队伍里,有休养员、群众工作组成员、政治战士三种身份25名女红军。
长征途中规定“三不准”, 即不准谈恋爱、结婚、生孩子。而朱德、康克清夫妇是例外。
然而,在长征途中,还有有5名女红军生了孩子。邓发的夫人陈慧清,在贵州的白、苗地区,头顶敌人飞机盘旋,后面追兵不断的急行军中,躺在担架中的她要分娩。董必武命令民夫要担架抬进屋子,让侯政协助医生处理善后。
等三个小时,进入破屋生出孩子。阻击战越大越激烈,婴儿无法带走,董必武用一块白布和棉花包裹好婴儿留下纸条,送给群众,又让民夫抬着陈慧清跟上队伍。负责阻击敌人的第五军团团长董振堂带领的战士也牺牲不少,
一位战士埋怨起来:“为了一个孩子,牺牲这么多战士,太不值得了!”团长董振堂严肃地批评了这位战士:“我们革命,打仗,不就是为了革命后代吗?!”
最让我感动的是贺知珍也在路上生育一个孩子。那是一个急行军的夜晚,天空漆黑一片,大家疲倦到极限,还在继续赶路。贺知珍肚子痛起来,修养连的姐妹们手忙脚乱起来。李治负责接生,钱希均当助手,钟月林打下手,董必武和侯政在屋外等候。11点,生出一个娃娃。什么东西都没有,就用警卫员背着一个脸盆装上水,为孩子洗去血污。
望着站着睡、走着睡, 满脑子想的净是睡的战友们,贺知珍把钱希均和吴吉清叫过来,流着热类吩咐道:“孩子不能带走,你们想办法把他寄养在老百姓家里吧!战争是残酷的,不能怪我们不痛爱自己的孩子,实在是没办法。孩子在人民中长大也好,如果他是革命者,会来找我们的!”5位女红军生出的孩子,都是寄养在老百姓家中。
“两只手紧紧抓着担架,沉痛地呻吟着,一声一声喊叫了:我的孩子啊……”这些苦难而辛酸的故事,在我头脑中浮现出来的时候,我体会出这些革命先烈们,他们为了千千万万个孩子,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在长征途中,却失去了自己的孩子,这种革命的精神是不朽的,值得我们缅怀与继承的。
风雨沧桑到新时代的今天,红军长征途中的干部休养连悲壮的故事,已经在神州大地上到处传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