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亭坳位于今天的安徽省岳西县河图镇境内,这里有雄伟的明堂山余脉,地处九龙河上游,地形险峻,东西两山衔接,构成马鞍形大坳,一条山中大道穿坳而过,因坳上原有一座让人歇脚喝茶的凉亭而得名。
上个世纪30年代,凉亭坳属安徽省太湖县后北区,是皖西南通往鄂东南的山中古驿道,这里处在皖鄂两省的边陲,又地接英山、霍山、潜山、太湖四县交通要道。
凉亭坳上有一条二十来户人家组成的东西向小街,街中有几家商店,周边有不少自然村庄。村头东边有一棵高大的千年古枫。坳岭正中有一座建于清雍正年间的汪胡氏宗祠。
1934年9月,吴焕先、徐海东率红二十五军远程奔袭太湖作战胜利后,挥师北进到英山北部山区陶家河,军部就设立在凉亭坳南边上坊田村的张家老屋。在短短两个月内,陶家河区苏维埃应运而生,下辖有两个乡苏维埃,凉亭坳成立了村苏维埃,建立了便衣队。
1935年2月1日,高敬亭率鄂豫皖红军在立煌县抱儿山(今属安徽省金寨县青山镇)会合后,自北而南一路南下。
2月3日,正是中国农历乙亥年除夕,鄂豫皖红军经霍山到达这里,因这里国民党军防守力量薄弱,决定在此住下来,并在这里建军。
自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撤离后,距现在不过两个月,这里的群众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和残酷迫害,他们盼望着红军早日归来。
凉亭坳群众用满腔的热情,欢迎在除夕之际到来的红军。他们推举开明乡绅、曾与红军有过联系的汪洪顺与红军接头,并安排驻扎和生活有关事宜。
在汪洪顺的宣传和联络下,当地群众争相送粮食和柴草慰劳红军。凉亭坳铁匠店老板翟海洲献出准备来年春天开炉用的栗炭和木梓壳八千余斤,给红军战士烧火取暖烤衣服。
虽是战乱时节,家家户户都在准备年夜饭,条件好的人家杀猪、宰羊、炖鸡、烹煮咸鸡咸鸭咸鹅,吊锅里热着米酒。穷人家也要买几两肉、几块豆腐,从菜园里铲点青菜,做一顿可口的饭菜。
凉亭坳上空,鹅毛大雪下个不停,山上银装素裹,地上堆满厚厚的积雪。
很多群众前来邀请红军指战员到家中过年,均被婉拒。
天气十分寒冷,战士们衣服单薄,有的还是破衣烂衫,但全体指战员依然精神抖擞,驻扎坳头,秩序井然,对群众秋毫无犯。
聚在凉亭坳的红军战士,吃了顿简单的年夜饭,除了放哨的,都挤在火堆前取暖,或烘烤衣服。
夜渐深,疲惫的战士们席地而卧,用各种各样的姿势睡在火堆旁边。
火盆里的炭火很旺,冒出半尺高的蓝莹莹的火苗。除夕之夜,高敬亭在凉亭坳汪胡氏宗祠主持召开党和部队营以上干部会议,史称“凉亭坳会议”。
没有任何文字记录,只能从幸存下来的当事人的回忆中复原一些原貌。
据有关人员多年后回忆,参会人员有:高敬亭、方永乐、罗成云、熊大海、徐诚基、陈守信、徐贤才、徐德先、林维先、丁少卿、余雄等。
会议传达了中共鄂豫皖省委的指示信精神,分析了当前形势,研究了当前和今后各项工作。
会上,根据省委指示信精神,决定整编部队,将红二一八团与鄂东北独立团合并,重新组建红二十八军。
说是一个军,可是由于兵力不够,红二十八军只编成一个八十二师和军属手枪团。
八十二师师长罗成云、政委方永乐,政治部主任熊大海。八十二师辖二四四团和特务营。二四四团团长徐贤才,政委徐诚基,下辖三个战斗营,二一八团编为第一营,一路游击师编为第二营,二路游击师编为第三营。
军直属手枪团由皖西北道委手枪团、鄂东北独立团手枪队和原红二十五军手枪团一个分队合编,团长余雄,政委刘远臣,下辖三个分队,一分队长詹化雨,二分队长余启龙,三分队长邓少东,兵力只相当于一个营。
军、师直属特务营由鄂东北独立团改编,营长陈守信。军部直属一个交通队一百余人。全军1300余人。
会议决定,成立鄂豫皖苏区新的领导机构,鄂豫皖苏区暂不设省委,红二十八军不设军长,只设军政委,推选高敬亭任军政治委员,统一领导鄂豫皖苏区党政军全盘工作。
凉亭坳会议和红二十八军的重建,标志着鄂豫皖边区党政军统一领导的形成,特别是有了一支主力红军、地方武装和游击队三位一体的武装集体。
从此,鄂豫皖苏区在红二十五军长征后又有了一支主力红军。它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荣的一页。
这次红二十八军重建,是第三次组建,可见鄂豫皖军民对红二十八军番号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红二十八军的重建和革命武装的壮大,使国民党感到十分不安。为了不让红军在潜山、太湖地区扎根,进而威胁安庆、九江等地区,春节刚过,敌人便像影子一样跟着红军,实施残酷的“清剿”。
为彻底粉碎敌人的“清剿”,红二十八决定向鄂皖边界的大山进发,开辟革命根据地,与敌人开展游击战争。
国民党调集第三十二师、第六十四师、第六十五师分别从太湖、立煌、霍山三个方向合围,在凉亭坳周围几华里山头上建立七座碉堡,重兵驻守。
同时,敌军疯狂杀害红军伤员和为红军提供消息、粮食衣物的百姓,将烈士和百姓的头颅悬挂于大枫树上,鲜血顺着树干往下流,染红了斑驳的树干。
后来,敌军在逃窜时又放火燃烧大枫树,在人们都以为大枫树难以存活的时候,谁知道第二年春天,大枫树又重新焕发生机,枝繁叶茂。盘根错节的树根,形成了能容下一人的大树洞,供红军放哨休息和老百姓躲避敌人。
红二十八军通过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不仅牵制了敌人的大量兵力,支持了主力红军的长征和其它地区的革命斗争,在边区人民的支持下,彻底地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4次大的“清剿”,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得以保存和发展,使革命的红旗高高飘扬在大别山上。
时光如水,沧海桑田。如今,虽然战火纷飞的年代早已过去,但大枫树依然静静矗立在那里,默默见证着今天凉亭坳村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