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兴敬的立功证书
彭德怀习仲勋颁发给林兴敬的优待证明书
周双荃:活到老学到老
周文茂烈士证明
周文茂:“叔叔,我要参加红军”
话说中央红军突破国民党军设置在桂东—汝城—仁化城口的第二道封锁线后,往西挺进,爬延寿大丫头,驰岭秀蒋家源,越盈洞大圳头,横文明四十八崎,转移到汝城县文明司周围各村集结休整。
1934年11月8日,红军一到文明司上章村,就开展声势浩大的政治宣传,张贴毛泽东、朱德署名的《出路在哪里》,宣传共产党十大政纲,红军宗旨,告诉群众“红军与广大劳苦大众是一家人”,红军长征的目的是北上抗日。红军在墙上写下:“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同是本根生,相煎何太急。”“一切为着苏维埃而奋斗”等标语,揭露国民党反动派挑起内战,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号召青年农民踊跃报名,参加红军,一起长征,北上抗日。
15岁的周文茂,在家门口看到扩红标语,连忙放下柴火,擦干汗水,来到周氏祠堂,笑眯眯地对红军首长说:“红军同志,我叫周文茂,我要当红军!”
红五军团政治部主任朱良才摸着小文茂圆圆的脑壳,看着他水灵灵的大眼睛,稚嫩的脸蛋,十分可爱。他用亲切的汝城方言说:“欢迎,欢迎。小周,你家有几兄弟呀?”
“就我一个。”
“可是你年纪还小啊!”
小文茂踮起双脚说:“你看,叔叔,跟你一样高。”
“你为什么参军?”
“我看到墙上的标语‘红军与广大劳苦大众是一家人’。爸爸教我识字的,爸爸说,红军真好,红军给我爷爷捡瓦背修房子,教小朋友认字,打算盘,待人和气,为穷人打天下。我们上章村太苦了,好多穷人没吃没穿没房住,我就要当红军。”
“好,一言为定!”
小文茂歪歪扭扭地把名字、岁数、家庭住址等写在一张表格上,高高兴兴穿上包着屁股的大号军装,蹦蹦跳跳回家去,跟爷爷奶奶告别。爷爷奶奶看着帽子上的红五星,摸了又摸,眼里闪着泪花。片刻,集合的军号吹响,小文茂和本村周芳林(带路)已经走在红军大队伍的前面了。
队伍出发时,周文茂的父亲周鹏翥正在上课,等到下课时,儿子已经走远了。
周鹏翥,1894年生,在上章周家小学教私塾,人很高大,知书达理,在村里德高望重。周文茂母亲罗氏,岭秀瑶族乡东山村罗家人,因劳累过度患病,年仅32岁就去世了。周鹏翥后续娶,再生5女4子。
自周文茂参加红军后,周鹏翥日盼夜盼,儿子杳无音讯,直到1967年农历12月13日,儿子还是没回来,盼儿心切的周老先生带着遗憾而去。原来,周文茂1934年12月在长征路上英勇牺牲,解放后人民政府认定他为革命烈士。
周双荃:“哥哥的光辉形象永远留在我们心里”
在汝城县文明瑶族乡原供销社三楼旧屋里,住着一位近90岁的老太太,尽管年岁已高,但老人耳聪目明、思维清晰、身体硬朗。她是红军烈士周文茂的妹妹,也是在朝鲜上甘岭战场立过一等功的一位志愿军人林兴敬的遗孀。她本来是随军家属,丈夫转业后完全可以安排适当工作的,但却没有安排而到了农村务农,辛勤劳动养大儿女。对这一切,她没有怨言,因为自己那烈士哥哥一直在影响着她……
老太太名叫周双荃,1934年1月出生于汝城县文明瑶族乡上章村周家。也就是在她出生的那一年,同父异母的哥哥周文茂牺牲在红军长征的路上,她从小听父亲讲文茂哥的故事,对大哥的英雄壮举无比崇敬,哥哥的光辉形象永远留在我们心里。 。
林兴敬:赴朝抗美敢于牺牲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中共汝城县委、县人民政府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动员全县广大民众,全力以赴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全县迅速开展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汝城赴朝参战作战的人数达1000余人,其中有52名战士在朝鲜战场英勇献身。
林兴敬,又名林志信,初中毕业,1931年4月17日生于汝城县文明乡上章村林家,与周家相邻。1947春到1950年12月,在郴州适存中学读书,1951年春,在郴州读书的林兴敬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踊跃报名参军。开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第一师二团一营一连任文教,1953年4月至1955年调一军一师坦克团修理连,任文教;1955年,与同村的周双荃结婚。
彭德怀习仲勋的关怀:一直藏在心底
林兴敬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装甲兵学院毕业后,入朝参战,在炮火连天的朝鲜战场多次荣立战功。1951年立三等功一次,1952年加入共青团,他参加过上甘岭等战斗,被朝鲜劳动党和人民军最高领导人金日成同志授予一等功勋。1956年调任一师工农训练骨干训练大队文教军官,1956年7月1日入党,1958年最后一批回国,1958-1960年调坦克团政治处助理员,1961年调装甲兵政治学院学习,1962年调一师坦克团二连副指导员,1963年以副营职转业。
转业前,夫妇俩得到了师政委徐文礼,乃至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政治委员习仲勋等领导的关怀,受颁《革命军人证明书》:“林兴敬同志系1951年3月参加我军,现在一师二团一营一连工作,其家属得按革命军人家属享受优待,此证。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彭德怀、政治委员习仲勋,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军区政治部印,1953年1月12日。”这份珍贵的证明书一直被周双荃珍藏着,直到2017年11月笔者登门采访时才露面,老人把无产阶级革命家彭德怀习仲勋的关怀一直藏在心底。
人事股长的妻子没有工作
林兴敬转业后,1963年3月-1965年6月任汝城县商业局人事股长,1965年6月-1970年7月调任县药材公司副经理。1970年8月-1971年任泉水供销社主任,之后任盈洞、文明供销社主任。行政20级。
周双荃1956年随丈夫赴朝,在朝鲜速成中学毕业后,1956年6月15日、1957年10月23日,先后两次得到部队首长批准到朝鲜前线慰问抗美援朝将士;1959年成为随军家属,在部队军人服务社工作。
林兴敬回到家乡汝城,被组织安排在商业局,担任人事股长。
作为人事股长,加上又有革命军人随军家属优待的相关政策,给妻子申请一份工作不是问题。但他首先考虑的是单位职工的切身利益,以及困难职工的实际情况,本单位系统还有更多比自己更需要安排就业的家属,所以对妻子的工作,他不是没考虑过。他想一个共产党员,一个革命军人,不能以权谋私,而应首先为他人着想,为他人谋利。
周双荃起初对丈夫的做法有意见,“我怪他,他就跟我说,‘想想那些为革命牺牲的烈士,包括我们的哥哥,才15岁就牺牲在长征路上,而我们能活到今天,享受和平的时光,比什么都好。再说新中国成立还不久,百废待兴,我们要体谅国家的困难,不可向人民政府伸手要这要那。’我认为他说得有道理,也就不怪他了。”
随着4个孩子的相继出生,家庭负担越来越重,光靠林兴敬一个人的工资,确实难以养家糊口。林兴敬便向组织提出,到汝城的“西藏”——最偏远的大山区盈洞供销社工作,那里靠近老家文明上章农村,让妻子回家种田地、养猪养鸡,增加一些收入。
周双荃靠自己的双手在家务农,勤奋劳动,艰苦创业、自力更生。夫妻俩在工作、生活中,以身作则,教育子孙后代,继承红军精神,顾全大局,以周文茂烈士为榜样,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党和人民多做贡献。
在汝城“西藏”做贡献
林兴敬到盈洞供销社工作,一干就是20年。那里靠近广东乐昌,山地多,是重点林区乡,老百姓吃苦耐劳,历来重视种植业。林兴敬想农民之所想,组织力量调运计划内氮磷钾化肥,引进蔬菜、瓜果良种,与乡政府衔接,选调农业科技人才到盈洞工作,指导农民发展多种经营,增加收入。1986-1987年,乡政府和供销社从邻近广东乐昌九峰镇引进反季节西瓜良种和种植技术,引导农民在荒山坡地种迟西瓜,果然,实现亩产西瓜5000多斤,每斤卖0.5元,每亩收入2500-3000元。全乡种植1000多亩,当年收入260万元,人均433元,老百姓乐得不得了。从此,农民尝到了甜头,主动到乡政府、供销社提出发展迟熟西瓜产业。
参军:执行最危险的任务
1963年6月出生的林亚平,1981年7月高中毕业后,遵照父亲林兴敬的嘱咐,报名参加解放军。果然在广州军区54104部队,广东武警总队第三支队服役。一直做后勤保障工作,经过刻苦训练,成为优秀机枪手。多次奉命遣送20年以上重刑罪犯,到内蒙古、新疆等监狱服刑,圆满完成任务。数次奉命抓捕逃犯顺利归案,受到首长表扬。1983年,乐昌监狱一名死刑犯越狱逃跑,接到命令后,林亚平和战友不顾生命危险,驰骋在京广线郴州、长沙、武汉,最后将逃犯擒获。依法执行枪决。
复员:从事“甜蜜”事业
1985年1月,林亚平复员回汝城。安置在县食品罐头厂。
起初,有几位战友劝他不要去报名,那里工作辛苦,生活清苦,没有“钱”途。父亲得知儿子不愿去报名,便开导他说,你大舅15岁就去当红军,为的是让穷人吃饱穿暖。现在工作不分贵贱,都是为人民服务。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责任是最美的前途。食品罐头厂有什么不好?那是最甜蜜的事业。林亚平听后,心里觉得很舒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