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年前里程牌式的光荣历史,34岁的毛泽东建军思想的萌芽发轫,7月19日起全国院线精彩呈现……
电影《三湾改编》依托于中国革命的真实历史,主要讲述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在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领导“三湾改编”,创立了“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一整套崭新的治军方略,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故事。作为献礼重点片,《三湾改编》“七一”期间在院线热映后引起较大关注和反响。
那么,这部电影在创作上有些什么亮点和特点,对于观众来说又有什么看点呢?
《三湾改编》海报
点睛一,填补银幕上中国革命史的一段空白
“太阳照山川哎,红旗迎风展哪,战歌声声军号响哎,三湾村里亮了天哪。一九那个二七年,来了个毛委员,带来工农革命军,三湾改编换新颜。党支部建在连队上,部队有了生命线,三湾民主威力大嘞,官兵团结斗志坚”……
这首名为《三湾来了毛委员》的红歌,从记事起自己就耳熟能详,并喜欢哼唱。后来还知道,其词作者还是我们江西日报集团的老报人唐山樵前辈。
“三湾改编”是我党我军历史上的重要篇章。对于三湾改编的艺术表现,应该说起步很早,形式也较多,除这首脍炙人口的红歌外,还有人们熟悉的经典油画,如高泉创作的《毛泽东在连队中建党》,许宝中、李泽浩创作的《三湾改编》《人民军队党指挥》等,有好几幅;在舞台上,也有话剧《三湾,那一夜》《支部建在连上》,等等。唯独专门反映这一重大史实的电影长时间里是个空白。
许宝中、李泽浩创作的油画《三湾改编》
人民军队党领导,一切行动听指挥。这是我军自创建以来的优良传统和制胜法宝。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一原则的确立,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毛泽东同志曾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说,红军之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
习近平同志在庆祝建军9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强调,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发端于南昌起义,奠基于三湾改编,定型于古田会议,是人民军队完全区别于一切旧军队的政治特质和根本优势。
在银幕上用光影艺术的手段再现如火如荼的革命岁月,一直是电影人的崇高职责和神圣使命。1981年7月1日,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宽银幕故事片《南昌起义》,作为向党60周年生日的献礼在全国上映,也在影坛率先打响了反映这一光辉历史的“第一枪”。2007年,为庆祝建军80周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又拍摄了《八月一日》,从另一个角度演绎了建军伟业。2019年,在古田会议召开90周年之际,八一电影制片厂的《古田军号》拍竣,在影坛嘹亮吹响。
如今,电影《三湾改编》与全国观众见面,将本段历史鲜活而又充满魅力地呈现出来,填补了电影创作的一段空白,终于使“人民军队党指挥”这一重大课题在银幕上结项,形成了完整篇章,又定档建党百年大庆时期和党史学习教育的热潮之中,意义非同寻常。
电影《三湾改编》中的毛泽东
对于“三湾改编”这段历史,也许大多数人都“知其然”,却不一定“知其所以然”。比如,为什么要改编,它的发生条件和历史背景是什么?针对这些方面的问题,这部电影会说得比较清楚,通过艺术的手段与形式,告诉人们三湾改编的来龙去脉。因此,《三湾改编》是非常值得一看的影片。看过之后,也才能更深刻地认识、明白并感受到三湾改编的历史意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点睛二,“散文式”架构开辟艺术创作新范式
在历史长河中,“三湾改编”不仅是一次部队的整顿与改编,更是一次从根本上建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重建部队军事、政治、组织纪律,创立党内民主和党内政治生活的重塑性改革。参与影片《三湾改编》评审的专家讲,这是“重大题材中的重大”,经过五轮审查修改才通过。
从时间上看,三湾改编已经过去了90多年,留下的史料非常少。主创人员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来架构,站在新的高度讲好史实故事,抓住“党魂、军魂”这一条主线,让真实的人物在历史中游走穿梭,从三湾出发再回到三湾,让历史与现实对接,从中探究历史的真谛,较好地处理了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关系。不仅做到了将历史“讲全”,更将“讲好”融入了其中。
三湾改编确立的“支部建在连上”和“士兵委员会”制度,是毛泽东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开始,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最早发源端。电影《三湾改编》,重点揭示了34岁的毛泽东如何在短时间内、在极端困苦的局面下,创造性地确立“支部建在连上”“官兵平等”等治军方略,如何锻造一支全新的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探索与实践。
秋收起义打出了第一面中国共产党自己的旗帜,起义的失败如同创业初期的当头棒喝,一支溃不成军的队伍该何去何从?部队一路上撤退,毛泽东一路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思想观念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用影片中毛泽东的话说,自己“又不是未卜先知的算命先生”,只能是“打铁没样,边打边像”。
身为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当时处境极为艰难,一人面临着三方面压力:一是来自共产国际和中央的压力,下令攻打城市;二是部队内部不统一,旧军队的习气严重,组织制度不健全;三是国民党军阀以及地方民团、靖卫团的围追堵截。三股压力困扰着他,他始终是在困难中前行。
在艰难中前行的毛泽东(危春勇摄)
电影《三湾改编》剧照
缘于此,影片并不仅仅是靠惊心动魄、曲折迷离的情节取胜,而是靠人物思想发展脉络形成高潮。毛泽东融入了集体的智慧,吸收了战友的观点。从影片中可以看到,他从何挺颖带的队伍“没有一个逃兵”受到启发,他与伍中豪、何长工等人关于将支部建在连上的交流中悟出来门道。毛泽东的伟大之处在于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发扬民主,注意吸取他人的意见,自己再深思熟虑作出决策,直至三湾改编水到渠成。
艺术贵在创新,突破源于开拓。诚如看片会上专家所言,影片以全新的“散文式”叙事方法构建,将艺术表达与历史故事完美融合,开辟了献礼建党百年的文艺创作新范式,开拓了历史题材影片新视野,达到了新的政治高度,更富有教育意义,为人们带来了一本品质精良、鲜活生动的历史教材。
《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袁新文在观影后认为,整部电影以事带史,史中觅诗,风格凸出,特点鲜明:一是写史重脉络,叙事清晰;二是写人重冲突,毛泽东与周围人物有比较强的戏剧冲突,更具观赏性;三是写理重逻辑,讲清楚了“三湾改编”的历史根据和现实逻辑,展现出这一历史节点的重要意义。
《解放军报》文化编辑室主任刘笑伟说,从历史视角看,它写出了“三湾改编”为人民军队奠基的历史意义;从艺术视角看,它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革命者的形象,写出了热血青春;从军民融合的视角看,它探索出了一条拍好军事题材电影的新路,带给我们重要的创作启示。
我觉得,上述评价是比较客观和中肯的。
点睛三,塑造了以毛泽东为“核”的一群热血男儿
故事影片创作,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关键、是灵魂。在影片《三湾改编》中,导演杨虎把重点放在人物的刻画上,极尽可能地用镜头展现时代伟人的光辉形象和那个时期里意气奋发的年轻人们,力求让每个人物真实立体,有血有肉。
毛泽东是整个三湾改编的核心,也是整个影片的轴心。所有的情节、道具的设计,都是围绕着这个“一号人物”进行,着力突出、多方面表达,成功地塑造了毛泽东在陷入革命的绝境之时,探寻真理的勇气、绝处逢生的魄力和爱国爱民的情怀,还有他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所表现出的坚定信念。
众所周知,毛泽东没有上过一所军校,是在实践中成长起来、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并指挥战争的军事大家。笔墨不离身,“书生意气”“激扬文字”的他,却在我党率先意识到并响亮地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一醒世名言。
电影《三湾改编》人物谱
电影《三湾改编》剧照
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曾有记述,身为人民军队统帅的毛泽东,指挥千军万马,从容不迫,气定乾坤,却很少摸枪。影片却别有意味地设置了毛泽东与枪的情节,多次出现并贯穿始终。
卢德铭将孙中山先生赠送给他的一支“勃朗宁”转送给毛泽东,当闻讯卢德铭牺牲,难以抑制的毛泽东抚枪嚎啕:“还我德铭,还我德铭!”当听闻中央可能对自己作出“撤销候补委员职务”的处理决定时,他借挥斧劈柴解郁闷,并掏出手枪瞄准墙壁欲射击;当最后走向井冈山与袁文才见面时,他又将这把枪转赠给了袁文才。
“伟人也是一个平凡人,他所受到的磨难和经历的曲折,并不比普通人少。”影片编剧王玮认为,一曲“三湾改编”,也相当于毛泽东的创业史,如何团结队伍,如何凝聚人心,是这部史的重点。中国作家协会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原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副社长范咏戈则评价,本片“探索”两个字特别鲜明,很多细节刻画展示了毛泽东作为军事家的一面,是一部别样的、颇具意义的毛泽东颂。
展现先辈风范,共聚青春力量。影片中出现的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计有十几位。围绕在毛泽东这位从乡村走出的“教书先生”身边的,还有一群风华正茂的热血男儿,如人们所熟悉的卢德铭、罗荣桓、何长工、伍中豪、张子清、张宗逊、宋任穷等。这些血气方刚、豪情万丈的年轻人,家庭出身和条件也不低,大部分都是高才生,一个个大 “有来头”的。何长工留学法国、比利时,又有过从事工农运动的经历;伍中豪在北大文学系学的是中文,又上过黄埔军校,打仗有自己的想法;罗荣桓就读于武昌中山大学,何挺颖是上海大同大学数学专业毕业。这么一大帮子人本不愁吃、不愁穿,却跑出来冒着生命危险在炮火硝烟中“玩命”,是想改变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因此再苦再累再难,也大都心甘情愿地跟着毛泽东干。这除了对革命的忠诚、坚定和信仰外,再就是对毛泽东的认可与认同,是毛泽东的人格与魅力所在。
即使是像余洒度、苏先骏这两个后来的“变节”者,影片也没有脸谱化、概念化,一方面突出了他们作为“黄埔军人”的那种“宁肯战死也不能跑”的特质,一方面又揭示了他们与毛泽东“道不同”,有怨言、存分歧,最后还是选择服从的态度,符合当时的情境,因而得到了专家的特别认同。
影片在表现毛泽东个性与情感方面也有特色。比如,在面临困难或孤独的时候,通过回忆与杨开慧和孩子在一起的情景,加以排解;在与余洒度争执、对苏先骏等人批评时,是规劝、克制和隐忍的,表现出十分理智;而对身边气味相投、真正志同道合的“弟兄”,则是严大于爱,批评是严厉、动怒甚至是发泄的,当何长工拿老乡的红薯没给钱,他就“借题发挥”把火气发到何长工身上。表现了他对不同关系的不同对待处理方式。再有,毛泽东为何长工起名字,伍中豪为宋韵琴改名,都是耐人寻味的细节穿插。
点睛四,主演侯京健主唱雷佳更添视听新享受
电影是综合艺术,打造优质精品,需要编导演摄以及音乐、美术、服装、道具、化妆等十几道环节与部门强有力的协同与配合。影片《三湾改编》的创作团队汇集了八一电影制片厂最精锐的幕后阵容,还有当今活跃在艺坛一线的实力派人物。
扮演毛泽东的青年特型演员侯京健是不用说了。当下“红”得发紫、被万千“粉丝”前呼后拥的他,被认为是唐国强之后最成功的毛主席扮演者。9月1日晚,央视“开学第一课”,他率先出场,激昂讲红史,让全国的青少年大受教育和感动。
从影十余年来,侯京健已先后在《铁肩担道义》《毛泽东》《秋收起义》等十余部影视剧中扮演毛泽东。2019年,他接连在《共产党人》《伟大的转折》《绝境铸剑》中扮演毛泽东,这三部剧全都获得飞天奖优秀电视剧奖。有媒体称“属于他的时代才刚刚到来”。今年春央视热播的电视连续剧《觉醒年代》,侯京健再度饰演青年毛泽东,表现仍然卓越。《觉醒年代》之后,片约不断,他却毫不犹豫选择出演《三湾改编》,可见这部戏在他心目中的分量。而他在其中的表现如何,无疑是最值得关注和期待的。
三湾又见毛委员!(危春勇摄)
主演侯京健接受大江网主持人采访(史玉琨摄)
作为八一电影制片厂的一级导演,杨虎在拍摄反映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方面有经验,也有追求,其独特的影像风格深受业内赞誉。前几年,他执导的反映方志敏烈士的《信仰者》获得“五个一工程”奖。后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又荣获“电影频道传媒关注单元”的评委会特别荣誉(影片)奖和最受传媒关注男配角奖两项大奖。他所导演的纪录片《2019阅兵盛典》,去年国庆院线放映,收获了较为可观的票房,至于视频在朋友圈转发、浏览和赢得的点赞更是无法统计。
导演杨虎现场说戏(危春勇摄)
影片的总编剧肖裕声,乃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颇有名望和声誉的党史、军史和军战史专家,曾多次为中央领导同志授课。能够亲自挂帅担任《三湾改编》总编剧,也反映出他对这部影片的重视程度。
编剧王玮是新一代的剧作家,十四岁当兵到部队,淬炼了浓烈的红色情结,曾参与多部献礼影视剧创作,如由金韬导演的29集连续剧《红色摇篮》,胡玫执导的28集连续剧《开天辟地》,石伟导演的30集连续剧《领袖》、周耀杰导演的电影《井冈星火》等,具有驾驭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创作的丰富经验。
美术指导赵立新精心设计并指导施工,在一片荒地野岭上按1比1比例建成百年前的三湾村,既有江西的风情,也有战争的沧桑,作为电影的主场景使用之后,保留下来竟然成为当地观光游览的新景观。此外,像录音、烟火、化妆、服装等都是一流的。录音、烟火系拿过金鸡奖的专业人士,烟火师傅还是江西永新人;服装师是《集结号》《你好,李焕英》的服装师,化妆师则是电影电视技术委员会所属化妆委员会的主任。
精心设计并花费两个多月修建的“三湾村”
“有这样一棵树,在山路转弯处,迎着风吹霜打,身影鲜红如初。你就是这棵树,在霞光喷薄处,望着前行队伍,昂起高高头颅”……主题曲中,嘹亮的军号搭配婉转的曲调,娓娓而来的曲风,尽显我军战士铁骨之下的军人情怀。
影片的主题歌《信仰之树》,由歌词大家王晓岭作词,他所写的《当兵的人》《强军战歌》是战士们最爱唱的歌曲,因而他也被部队官兵誉为心中最美的词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