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千里波涛滚滚来——回想毛泽东由爱读《红楼梦》而喜欢在杭州西湖刘庄居住及引发吟咏的四首诗作(组图)
2021-09-09 10:04:08
来源:盟北朝阳医务支部
作者:穆军升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新中国成立后,除了两年因病不能外出,毛泽东每年都要走出北京视察,在一些年份里,甚至有近一半的时间都住在远离京城的地方。毛泽东最喜欢去的是南方,在南方,他又最喜欢被他称作“第二故乡”的浙江杭州。他第一次住杭州是1953年12月底,最后依次离开杭州是1975年4月中旬。几乎每年都去一次杭州,有时甚至两次,停留时间最长时达7个月。有统计资料说,毛泽东在杭州住过40多次,加起来有800多个日日夜夜,而在杭州几乎都独喜好住在了西湖刘庄,在居住期间还引发吟咏了充满内心奔涌激荡的豪情壮志的四首诗作,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这得由«红楼梦»谈起,与毛泽东和«红楼梦»的不解之缘有着密切的关系。

    《红楼梦》是“稗圣”曹雪芹留给世人的稀世文学珍品,毫无疑问,«红楼梦»是高居于精神产品之巅的,是古典小说中的极品。目前,还没有哪部小说在声誉和实际影响方面与之并驾齐驱,更不用说超过它而略胜一筹了。由此产生经久不衰的红学,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现当代红学为三大红学流派中贡献最大,毛泽东是红学大家。«红楼梦»是毛泽东生前最喜欢的一部书,毛泽东晚年曾经说过:“«红楼梦»我都读过了十几篇了,有的地方也还是没看懂,这个不稀奇嘛!”

    «红楼梦»的版本分为两大系统:脂本系统,也成抄本,如甲戌本、乙卯本、庚辰本、甲辰本、戚序本等十二种之多,共八十回,一般称为«石头记»;程本系统,亦称印本或者刻本,共一百二十回,一般称为«红楼梦»。前八十回为曹雪芹创作,后四十回由于原稿迷失,所以后四十回为高鹗续作。毛泽东的书房藏书内«红楼梦»有线装木刻本,也有线装影印本、石刻本,还有各种平装本,仅不同版本的线装本就有20种之多。放在中南海游泳池住地客厅和卧室里的多种不同版本的«红楼梦»,有的是用黑铅笔作了密密麻麻的圈画,有的还打开放着,有的折叠起一个角,有的还夹有纸条,这说明毛泽东生前曾经一遍又一遍地阅读«红楼梦»。

    毛泽东爱读«红楼梦»,尤其是书中的诗词等韵语,几乎都能背诵。据中央档案馆编的«毛泽东手书选集»第十卷«古诗词»下册载录,毛泽东手书«红楼梦»韵语达13条之多,而且都是凭记忆背写下来的,表现出诗人毛泽东对«红楼梦»诗词曲赋的钟情和熟悉,对阅读这本经典小说的痴迷和陶醉。这是研究毛泽东与«红楼梦»关系的宝贵材料,由于刘庄依据大观园的风格而建造,毛泽东爱屋及乌,由衷地喜欢上杭州西湖刘庄。

    刘庄是杭州第一名园,原为晚清刘学洵的私人别墅,名为“水竹居”,刘庄是它的俗称。刘庄坐落在西湖丁家山前隐秀桥西,背山濒水,环境十分清静惬意。院内馆阁、楼台、小桥、水榭错落有致,是典型的东方园林佳处。院内的院落有的像“潇湘馆”,有的似“怡红院”,恰似曹雪芹笔下«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尤其建国后,刘庄又经著名园林建筑师戴念慈重新设计,更呈现了楼台亭阁,回廊曲折,临湖依山,清新优雅的景观,被誉为“西湖第一名园”。在丁家山半山腰,有一座绿色玻璃瓦面,上饰金黄色琉璃瓦翘角的楼房,以围廊亭阁相护卫,这就是毛泽东当年在西湖刘庄喜欢居住的一号楼。

    因为喜爱,所以毛泽东把西湖刘庄当成了自己的家,卧室里,床上也如“菊香书屋”一样,堆着一半书。住在酷似«红楼梦»“大观园”的刘庄里,毛泽东工作闲暇之时读«红楼梦»,哼着书中的诗词韵语,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以致在居住期间在此还引发吟咏了他的四首诗作。

    那是1955年4月初,毛泽东第二次来杭州的时候,正是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群莺乱飞、杂花生树的季节。1955年时新中国即将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一年,也是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一年。这一年的4月,10月等,毛泽东在杭州工作办公,居住在西湖刘庄期间,忙里偷闲,在爬山游览中,诗兴大发,毛泽东挥笔写下了杭州所作诗作中的三首。1957年9月11日(农历八月十八),毛泽东特意从杭州乘车去海宁盐官镇七里庙海塘上,兴致勃勃地观看了钱塘大潮胜景,以如椽的大笔写下杭州所作诗作中的另一首。

五律·看山

一九五五年
毛泽东

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
飞凤亭边树,桃花岭上风。
热来寻扇子,冷去对美人。
一片飘飘下,欢迎有晚莺。

七绝·莫干山

一九五五年
毛泽东

翻身跃入七人房,回首峰峦入莽苍。
四十八盘才走过,风驰又已到钱塘。

七绝·五云山

一九五五年
毛泽东

五云山上五云飞,远接群峰近拂堤。
若问杭州何处好,此中听得野莺啼。

七绝·观潮

一九五七年九月
毛泽东

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
人山纷赞阵容阔,铁马从容杀敌回。

    这四首诗都最早见之于«党的文献»杂志1993年第6期发表的毛泽东《诗四首》,后1993年12月17日«人民日报»转载,嗣后全国各地报刊很多予以再转载。1994年第一期在«诗刊»创刊37周年之际,再次转载。后收入1996年9月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集»。

    这四首诗都写于风光明媚的杭州,都是毛泽东在西湖刘庄“大观园”居住时所作。在毛泽东书房,一个个阒寂的夜晚,仿佛案头放着展开的«红楼梦»一书,毛泽东在吟哦着«红楼梦»诗词韵语,欣赏着新中国的大好河山和靓丽风景,展望着伟大祖国的富强民主和繁荣昌盛,他一次又一次挥笔写下了气势磅礴的四首诗作。1955年当时正是国民经济出现前所未有的好势头,以第一个五年计划为标志,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全面展开。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社会风气达到少有的好水平,这种气氛在«五律·看山»、«七绝·莫干山»、«七绝·五云山»三首诗作中,其轻松自得的心情表达得酣畅淋漓。1957年是在继续健康发展的形势下,这是建国以来经济工作效果最好的一年,这种气氛在«七绝·观潮»中似乎有意无意中有所折射。

    毛泽东在80余岁的生命里,而他读«红楼梦»的历史从就读于湖南省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开始,一直读到了生命的终结。在漫长的岁月里,毛泽东一生不仅自己孜孜不倦地读«红楼梦»,而且还不遗余力地把这本书推荐给他接触过的许许多多的人,包括他的子女们。毛泽东对女儿李敏和女婿孔令华说:“要你们看«红楼梦»不是让你们单纯看文学作品,是要你们通过看«红楼梦»了解历史和社会的复杂性,看了«红楼梦»才能知道什么是封建社会、封建大家族。”1963年5月在杭州召开的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曾说道:“«红楼梦»主要是写四大家族统治的历史……统治者二十几人,其他都是奴隶,三百多个……。”毛泽东认为«红楼梦»描写“四大家族”兴衰的思想价值,就在于它揭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从“四大家族”的没落中看出了整个封建制度的走向破灭。这是«红楼梦»反封建的真正思想深度,这一深度显示出封建制度作用的逐渐削弱,地主阶级统治的日趋瓦解,也预兆着一个新的制度的将要萌芽,显现这一个的新意识形态的已经出现。这就是«红楼梦»对于它的时代所作的真实的深刻的艺术描写和思想反映,这也许正是毛泽东酷爱阅读«红楼梦»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吧,这也让毛泽东喜欢上了酷似“大观园”的杭州西湖刘庄,并在此吟咏赋诗四首。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九月九日感怀(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九月九日感怀(组图)
·特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家国情怀
·特稿:开学第一课 听老党员讲党史 永远跟党走(组图)
·特稿:金寨县公安局组织辅警开展党史暨革命传统教育活动(组图)
·特稿:四川省芦山县启动“1+1”全国防灾减灾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图)
·特稿:明月几时有——中秋节1927(组图)
·特稿:四川省芦山县“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宣讲进学校(组图)
·特稿:我的军人梦,满腔爱国心(图)
·特稿:秸梗替代能源,还祖国一片蓝天(组图)
·特稿:状元故里荷茶香——记湖北省浠水县巴河镇退休创业追梦人袁生根(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千里波涛滚滚来——回想毛泽东由爱读《红楼梦》而喜
石继增:九月九日感怀(组图)
特稿:九月九日感怀(组图)
姚智俐、袁蓁杉、雷定京、吴乐:铁道神兵尚瑞尧(视
刘博文:《八月桂花遍地开》(小提琴独奏)
张杨、王云霞: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家国情怀
特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家国情怀
开学第一课 听老党员讲党史 永远跟党走(组图)
杨天军:开学第一课 听老党员讲党史 永远跟党走(组
特稿:开学第一课 听老党员讲党史 永远跟党走(组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