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刘宝德:西征战场上的小号手:阳信籍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老兵孙金沂回忆(组图)
2021-06-18 17:50:18
作者:刘宝德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编者按:孙金沂,男,汉族,1933年5月生,中共党员,山东省阳信县水落坡镇侯家坞村人,1947年2月在今天的阳信县商店镇老观王村参加“渤海军区教导旅”。

    抓住一切机会去当兵

    孙金沂出生于一个世代务农的农民家庭。在他7岁那年,父亲患病去世,母亲领着他和哥哥、弟弟、两个妹妹艰难度日。原本他刚刚上学,父亲这一死,只好回家帮助母亲助理家务。平常,他随母亲去地里干活,或种,或耪,或收,他用稚嫩的肩膀陪伴着母亲。农忙之后,就跟随母亲和哥哥一块去东洼讨饭,虽然要不来多少吃的,毕竟能省下家里的口粮,能让弟弟、妹妹他们充充饥。

    为了贴补家用,奶奶就做鞋去水落坡大集卖了,能换点油盐钱。侯家坞这个村,坐落在雾蓿洼中,与周边几个村相距较远,经常有土匪出没,当地流传这么几句顺口溜:程、常、郭、坞,十天九住,一天不住,便有八路。怕奶奶赶完集一人回家出意外,从不大就懂事的孙金沂,就去奶奶回家的路上接她。奶奶疼孙子,有时就给他买个糖块慰劳慰劳。

    有一天,他又去接奶奶,奶奶的鞋子没有卖掉,就没有钱买点零食哄他,只好从筐子里拿出两个西瓜皮递给他,说:“奶奶今天没把鞋卖了,没啥接着你。这不,我在街上捡了两个西瓜皮,发现人家没有吃干净,你再啃啃吧。”望着奶奶那无奈的目光,他强忍着泪水把西瓜皮啃了个干干净净,然后狠狠地抛向远方。

    孙金沂十二岁那年,家里来了三位当兵的客人。经奶奶辨认,其中一个是远房的亲戚,是河北冀县元头村的,叫李更生,孙金沂应该称他表哥。原来,李更生早已当了兵,在西北军359旅服役。因战斗减员,他被安排来渤海区招兵,是负责后勤的。在过黄河时,他们与国民党部队遭遇,一个叫张鳌的战友腿部负伤,行动不便,首长就委托他在地方找个可靠人家养伤。恰巧,李更生有这么个远亲,便找上门来。

    给八路军养伤,作为刚刚解放、分得土地的农民来说,那是一件特别高兴的事,何况还有亲戚这一层关系呢,不容分说,便把伤员留了下来。

    有了这档子事,孙金沂就动了心思:八路军在我家养伤,有后门可走。再说了,他们负了伤,部队上需要人,不正好补缺吗?借此机会,他遂缠着表哥带他去当兵。表哥嫌他年龄小,家里又需要人手,就回绝了他。可他不死气,又缠着养伤的兵哥哥张鳌说情。这位负伤的兵哥哥,在家里吃住不说,端屎端尿,按时换药,都有家人伺候,颇受感动,就答应了他的要求,给部队写了一封推荐信。1947年2月,孙金沂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祈求,在今天的商店镇老观王村参加了部队,成为渤海军区教导旅供给部的一名勤务员。后来,张鳌养好伤,孙金沂的家人雇人将他送回冀县张家庄。

    能调动千军的小号手

    来到部队,他如鱼得水。作为通讯员他时常跟随在领导身边,召之即来,执行任务快步如飞,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赞赏。

    可渐渐的他就觉得有点不舒服,因为离家时间长了,就想起家里的事情来:奶奶再去赶集,哥哥、弟弟会去接她吗?虽然现在解放了,不闹土匪了,可她年纪大了,路太远,万一下雨就麻烦了。眼下已经过了清明,地里的庄稼需要下种了,村南那块地高些,不怕涝,就种谷子;村西那块地较洼,容易积水,就种高粱,它个头高,再大的水也没不了,多少会有收成。如今解放了,弟弟妹妹们,要让他们上学,有了文化才能为国家干大事……

    他憋着很大的勇气,去跟领导请假。领导和蔼的说:“一开始当兵时,我就说你年龄小,会想家,可你是咋说的?”这下可将了他的军,老半天也没搭上话来。

    领导又顿了顿说:“不光你想家,其他同志都想家,有的同志刚结过婚,不更想家?如果这个想家回去看看,那个想家回去看看,咱们部队不就散了,怎么打仗?怎么训练?怎么对付蒋介石?你回去好好想想,该不该回家看看?”

    这下,他像泄了气的皮球,安稳了下来。领导的话让他茅塞顿开:虽然自己才十二岁,来到部队,就是大人了,就是一个战士,就得服从部队的纪律,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家里的事情,政府会有照顾,村里会给代耕,不会有问题的。想到这些,他的心里亮堂了,工作踏实了,训练积极了,整天摸爬滚打,越战壕,跨障碍,练刺杀,习爆破,刻苦认真,一丝不苟。部队驻扎在老观王村和周边几十个村子,整编训练三个多月的时间,离孙金沂的村庄仅十多里,可他坚守纪律,一次都没有回家。

    5月份,部队从阳信县拉练到庆云县常家一带集训,首长考虑孙金沂年龄小,就把他调到旅部特务连当司号员。这下他可高兴啦,有时间就练习,熟悉冲锋号、防空号、休息号等音调的准确把握,继而能用号声联络连队前进或后撤或迂回,在当时通讯条件差的情况下,号音能调动部队行军作战。由于他虚心好学,很快掌握了要领,成为一个称职的司号员。

    初冬,部队由庆云转移的河北省武安县,渤海军区教导旅就在这里由华东军区交给西北野战军,改称独六旅,和三五九旅同属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随即向西推进,翻越太行山,直奔炮火连天的战场。孙金沂跟随部队参加过运城、安邑、宜川、黄龙山等多次战斗,每次作战,孙金沂紧随首长左右,随时吹响各种号令,调动部队扑捉战机,有效的打击敌人,消灭敌人。

    在一次行军时,先头部队遇到了埋伏,并且交上了火。为了消灭这股敌人,首长让孙金沂吹号发出命令:三连向左迂回包剿,五连向右迂回包剿。收到指令,两个连队像一把铁钳,把敌人紧紧卡住,很快就把他们消灭。通过这次战斗,孙金沂知道手中这把铜号的作用,更加珍惜,把它擦拭的锃明汪亮,一刻也不离身边。

    见到王震将军

    在部队西进的过程中,打了多少次战斗,孙金沂已经记不清楚了,有些事情还是记忆犹新。

    有一次凌晨部队紧急集合,孙金沂和战友住在老乡家里,为不扰民是不容许照明的。他们摸黑整理衣被,收拾好后立即出发。走出五里多地,孙金沂身后的战友闻着他的背包有煤油味,仔细一瞅,确实如此。他怀疑自己在挎背包时,用力过猛,把老乡的油灯打坏了。指导员了解情况后,不容分说,立即带他返回去赔偿。赶到老乡家时,经仔细查看,油灯没有打破,只是洒了油。即便如此,他照价赔偿了灯油钱。通过这件事,让他深深懂得:“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是光唱唱歌就可以的。

    虽说他是司号员,可也干些分外的工作。在一次夜战斗中,抓来47个俘虏,连长就让他临时看守。孙金沂二话没说,提了两个手榴弹执行任务。他将那些俘虏押往一块洼地,让他们蹲着,手抱着头。他自己则站在高处,把两颗手榴弹的导火环拉出来,勾在小拇指上,两只眼睛紧紧地盯住他们。天亮之后,战友来接班,清点下人数,一个也不少。

    在打张庄的时候,敌人的据点周边都是民房,担心给民众造成损失,部队不便使用重型武器,便采用破墙掏洞的办法,逼近接近敌人的工事。在掏洞过程中,为节约时间,洞口较小,大人们不好出入。这时孙金沂主动请缨,抱着两个炸药包就冲了上去。第一个炸药包没有成功,他又把第二个放在要害处,一拉导火索,炸开了个大口子,同志们趁势冲了上去,取得了最后胜利。

    当时,团长金忠藩就在身边,将孙金沂高高地举起,大声说:“这小鬼,好样的!真不愧是山东来的好兵!”战斗结束后,孙金沂被记二等功。

    在去兰州行军途中,孙金沂虽然背包被别的战友抢去代劳,可他还是脚上起了泡,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就在他无精打采行走的时候,突然听到后面传来了“哒哒”的马蹄声。回头一望,是个胡子邋遢的人,在几个卫兵的护卫下,向这边走来。他知道这是个当官的,看样子官还不小,就有意识往路边靠靠,让他们先过去。可这个当官的来到他的身边,竟然勒住马头问他:“小鬼,累不累?”

    孙金沂没有料到会这样,按照惯例脱口而出:“不累!”也不知咋了,后面自己又加了个拖腔,“——骑在马上。”

    “奥,你是想骑骑马?”

    当官的真的跳下马来,“好吧,我就让你骑骑马,看看累不累!”说罢,弯腰就将孙金沂抱起来,放在马上,随之牵着马在前头走。

    这下可闹大发了,几个警卫员都赶紧下马,牵着马在后面跟着。

    就在孙金沂得意洋洋的时候,连长气喘吁吁的跑了上来,急忙把他抱了下来,还嗔怪道:“瞎胡闹!你知道这是谁吗?”

    “不知道,首长呗。”

    “他是我们的大领导——王震司令员!”

    “啊!”这下孙金沂倒感到惊讶了。队伍里的同志们也骚动起来,纷纷投来敬重的目光。

    这时,王震司令员和大家挥挥手:“同志们辛苦啦!不几天咱们就打到兰州了,我在前面等着你们。等打了胜仗,我会好好犒劳你们!”说罢,上马挥鞭,急促而去。

    孙金沂骑过王震司令员战马的新闻,不胫而走,让他风光了好些日子。

    复员回乡,继续奋斗

    经过历次血与火的考验,孙金沂和战友们所在的部队,从祖国版图的最东边,一路往西,直至打到天山脚下,完成横贯东西的伟大壮举,令世人刮目相看。后来这支部队留守新疆,脱下军装,成为建设新疆的有生力量,被整编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

    在新疆开垦种田,孙金沂又拿起了镐头,成了一名垦荒战士。他和战友们一道,开荒地,种庄稼,修水渠,打井,住地阴子……夏天没有单衣,就将棉衣的套子掏出来,穿在身上。“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孙金沂和战友们摽着膀子干,硬是在戈壁滩上,种出来绿油油的庄稼。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廖运明:“集体主义回归、人民共同富裕”的第一声欢呼——长篇传记小说《我是党员我是兵》读后感
·下一篇:无
·特稿:西征战场上的小号手:阳信籍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老兵孙金沂回忆(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刘宝德:西征战场上的小号手:阳信籍山东渤海军区教
特稿:西征战场上的小号手:阳信籍山东渤海军区教导
河北省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廖运明:“集体主义回归、人民共同富裕”的第一声欢
特稿:“集体主义回归、人民共同富裕”的第一声欢呼
常州非遗精品入驻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组图)
展出两万余册珍贵报刊“红色报刊史料研学中心”在杭
“书写红船精神,争当少年先锋”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
特稿:书画长卷让红色基因永远薪火相传——中书工位
背下来,能顶半个老中医!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