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中旬的一天,瑞金朋友开车送我去城南红林山区凭吊一位三年游击战争中牺牲的烈士,他的名字叫毛泽覃,是开国领袖毛泽东的三弟。
车子穿越崇山峻岭,来到一处幽静空旷的陵园,这里就是毛泽覃烈士的安眠之地。
毛泽覃1905年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长沙一师附小,受大哥毛泽东思想影响,走上革命道路,1923年到湖南水口山开展工人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担任长沙社会主义青年团执行委员会书记,深入工厂、码头、学校宣传革命道理,发动群众与帝国主义、国民党反动派做斗争。1925年到广州,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部队转战闽粤赣地区,他作为起义军与井冈山红军的联络员,为朱德、毛泽东两支革命武装的会师起到了重要作用。毛泽覃相继担任红四军31团3营党代表、红三军政治部主任、吉安县委书记、永(丰)吉(安)泰(和)特委书记兼独立五师政委、公略中心县委书记、苏区中央局秘书长等职务。与敌斗争中,毛泽覃胆大心细,足智多谋,在赣南一带苏区是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英雄。由于卓有战功,1933年8月中央军委授予他二等红星奖章。1934年19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 失败,红军实施战略大转移,毛泽覃临危受命,担任中央分局委员、红军独立师师长,留下坚持游击斗争。不久,国民党军卷土重来,对中央苏区实行疯狂的“清剿”,所到之处,实行惨绝人寰的“三光”政策,妄图使红军和游击队失去安身立足之地。毛泽覃一方面积极率领红军战士寻找机会,消灭敌人,解决物质困难;另一方面教育干部、战士要坚定革命信念、增强胜利信心,并反复提醒大家要严格遵守群众纪律。
毛泽覃曾说,“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遵守群众纪律,才能得到群众的真心拥护”。他以身作则、率先垂范。1935年2月,毛泽覃随中央分局驻扎在于雩都黄龙的井塘村,住在红军家属谢带发家的厅堂里。他经常抽空帮助谢大嫂挑水、劈柴,并派人帮助她犁田,使谢大嫂很受感动。春节那天,谢带发特地送来年糕米馃给毛泽覃拜年。毛泽覃不便推辞,就拿出了一些当时苏区紧缺的火柴等物品回赠给她。
在敌人频繁的军事进攻和残酷的经济封锁下,毛泽覃和留守的红军战士遭受到难以想象的困难,他们以竹笋、野果充饥,用茅草、树叶当铺盖,在大山里同敌人周旋。1935年4月25日,毛泽覃和战士们于闽西长汀县突破敌人重围,黄昏时转移到瑞金安治乡(今泽覃乡)黄鳝口附近的红林山区,为了不打搅群众,部队隐蔽在黄狗窝一幢空闲的纸槽之中。26日凌晨,夜深人静,警惕的毛泽覃在纸槽外面发现了敌情,他立即叫醒正在酣睡的同志们,急促而坚定地说:“我们被包围了,大家快从纸槽侧门突围出去吧,我掩护你们……”说完,立即冲到屋外,沉着应战。战士们只好服从命令,迅速撤出。
敌人很快包围过来,毛泽覃知道这次凶多吉少,他把身上的红星奖章拿了出来,深情地注视了一下,悄悄地放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这时,敌人枪弹雨点般打了过来,一颗子弹击中了毛泽覃右脚,他正要举枪还击,接着,头部又被打伤,鲜血顺着脸颊直往下流,他强忍着剧痛,顽强地继续战斗。一个敌军悄悄绕到他的身后,朝他开了一枪,子弹穿进了毛泽覃胸膛,毛泽覃高大的身躯倒了下去,殷红的鲜血染红了门前的草地……
当地保安团得知受伤者是毛泽东的三弟毛泽覃,如获至宝,连忙翻越十几里山路运往黄鳝口张屋坪村,交由当地郎中抢救,但因失血过多,加之救治无力,毛泽覃再也没有醒过来。敌人割下他的头颅拿去邀功请赏,当地群众将他的遗体秘密掩埋。年仅29岁。
也是在同一天,瑞金县游击队参谋长、被战士们美誉为“山狗”(翻山越岭步履迅疾,身姿灵活)的刘步权在距黄狗窝数里地、自己的家乡纺车坑被捕牺牲。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从缴获敌人的电台中听闻毛泽覃牺牲的消息后,毛泽东对毛泽民说:“我们突围后,那里的情况比我们想象的更严重。我估计小弟牺牲有些日子了。母亲在世时,曾把我召到床前专门向我交代,一定要照料好小弟。我是没有尽到当大哥的责任啊!”兄弟俩为之悲痛不已。1959年6月,毛泽东回韶山,在上屋场旧居里端详墙上毛泽覃烈士的遗像,心绪难平,深情地说:“他很聪明,他的胆量比我还大哩!”
一代英雄毛泽覃就这样沉眠在红林山区这片林子里,12年后,他的19岁的儿子毛楚雄护送两名干部前去西安参加和平谈判途中被捕牺牲。
身处这片空旷幽静的陵园,仰望着毛泽覃烈士的青铜塑像,心中产生无上的崇敬。走近旁边的墓地,沉痛地三鞠躬。墓地前水泥砌成的1米多高的墓碑,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体现了村中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对毛泽覃烈士的崇敬之心。
我暗暗思忖,毛泽覃与敌人战斗壮烈牺牲至今,已有86个年头,86年间,他在这里历经了多少个春夏秋冬,感知了多少回风雨霜雪,他已惯看了这里的一切,他早已与这里的山川土地草木融为了一体!
站在这里,不禁想起毛家人为革命事业一共牺牲了六位亲人,他们是革命斗争滔滔洪流中的几朵浪花。联想到此,愈加认识到革命历程的艰苦卓绝和苦难厚重。
陵园深处大山,与外界阻隔,但令人欣慰的是,不断有人前来为烈士上香、献花,体现了人民群众对毛泽潭这位英雄的敬仰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