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李开文同志,金寨的人都知道他,当年在延安住窑洞时的中央领导也都认识他,享有毛主席忠诚卫士誉称。1957年7月14日《文汇报》一个醒目的标题——毛主席的炊事员李开文,更是让他为社会知晓。李开文,生于1896年,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槐树湾乡响山寺村人。李开文是1929年“六霍起义”后参加革命的红军,1931年编入红二十五军第七十三师任战士。1932年9月,由于李开文脚功好,能吃苦,被红25军73师219团团长闵代超看中,选为该团担架1班的班长。此后参加了鄂豫皖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保卫的多次战斗。1932年10月,鉴于第四次“反围剿”局势恶化,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大别山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时,他随部队一路抬着担架,在冲向川陕途中,曾累得大口吐血,在汉中附近他被敌人飞机炸成重伤,双耳震聋,但他仍然坚持革命,此后因身体原因,被分配到炊事班去烧饭。1934年,红四方面军翻过了大雪山,接着又走进了水草地,当上了红军炊事员的李开文也随部队进入草地。从1936年下半年一直到国共合作期间,几千名青年学生来到延安学习,其中混杂进来一些汉奸、特务,直接来到毛主席和中央首长身边,对毛主席的人身安全有了严重的威胁。当时的八路军大部分上了前线,延安留下的部队很少。党中央看到这种情况后,召开会议,在部队中抽调一些经过长征的老红军回到延安,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1936年冬,当时周恩来副主席召集红军各部队领导来延安开会。会上,周副主席说:“主席身边缺人,请大家推荐些忠实可靠的人来中央工作,一定要可靠的。”一位姓王的红军师长向周副主席推荐:我们那有一个鄂豫皖的老红军,这个人忠诚老实可靠。说的就是李开文,在周副主席的安排下,李开文被抽调到延安工作。李开文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被抽调送到延安,分到陕北公学当炊事员。几个月后,又调到中央组织部当炊事员,并担任炊事班班长。1938年,经陈云、李富春、蔡畅介绍,李开文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0年调任特灶班长,给周恩来、徐特立、李富春、陈云、蔡畅、林伯渠、任弼时、张琴秋等首长做饭。他一直在首长身边当特别炊事班的班长,天天同毛泽东等中央首长生活在一起,在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身边工作了11年。直到共和国诞生前夕,从中央机关文化学校归来的李开文,被陈云找去谈话:“组织上准备安排你到天津糖厂当副厂长,有何意见?”“我想回老家。”他毫不犹豫地谢绝了那甘甜的未来。就这样,他回到了生她养他的土地——革命老区金寨县,到响山寺当了一个粮仓主任。在这平凡的岗位上,他又干出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被评为红管家、全国劳动模范。1956年,他赴北京参加全国粮食战线英模大会,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1958年61岁的李开文办了离休手续,离休后他也一直在为家乡的建设默默奉献。1992年,李开文与世长辞,享年95岁。死后,李开文同志安葬在他自己挖的似延安窑洞一样的土坟,很多人都说,这是他对当年跟随毛主席等中央首长在一起时的眷恋。回忆他的一生是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懈奋斗的一生,他信念坚定、永跟党走,恪尽职守、苦干实干,胸怀大局、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其中忠诚老实的品质最为突出。
忠诚与老实是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具有的品质。1949年9月17日,邓小平在中共南京市委支部书记及排以上干部大会上作论忠诚老实的报告。他指出:“忠诚与老实是一个共产党员必须具有的品质。忠诚就是将全部真情率直而老实地向党坦白出来,就是要忠实于党的事业,忠实于人民。”对于老实,邓小平说道:唯物主义本身就叫“老老实实”,马列主义、唯物主义的执行人更必须老老实实。长期以来,党的领导人关于党员对党要忠诚老实有一系列重要论述。毛泽东同志说:“一个共产党员,应该是襟怀坦白,忠实,积极,以革命利益为第一生命,以个人利益服从革命利益。”周恩来同志说:“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老实的人,因为只有老实人才能经得起事实和历史的考验。”江泽民同志指出:“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说话办事都应当老老实实,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胡锦涛同志强调:“要大力提倡忠心耿耿、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的决定,反对政出多门,各行其是;大力提倡模范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尽职尽责,秉公行事,反对以权谋私,假公济私,损公肥私,化公为私;大力提倡实事求是,光明磊落,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反对弄虚作假,瞒上欺下,言行不一,华而不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做人要实。做人要实,就是要对党、对组织、对人民、对同志忠诚老实,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干老实事,襟怀坦白,公道正派。这是领导干部加强自我修养的应有之义。
李开文同志具有的忠诚老实的品质主要体现在他对事业忠诚,对领袖忠诚,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对家庭忠诚。通过几个事例就可以印证李开文同志这种高贵的品质。一是对党的事业忠诚的典范。1932年秋,蒋介石自任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坐镇汉口,调集30万兵力,向鄂豫皖边区发动进攻。红军战士虽在七里坪、河口、胡山寨等地浴血奋战,却终因敌众我寡,不得不挥泪西撤,强行突围。9月8日黄昏时分,李开文的部队接到了要求转移的命令,说声走,当即就开拔。但是要去哪儿,谁也不知道。李开文的孙子李运彬回忆说:“那一天,爷爷的部队从家屋后经过。奶奶刚生下了一对双胞胎,才16天。爷爷怕进屋,奶奶一哭一挽留,就走不动了。当下心一狠,准备走过去。谁知还是被跑出来看队伍的大儿子李锦旭——也就是我父亲发现了。父亲一路哭着追上前去抱着爷爷的腿。爷爷也不敢再犹豫了,一脚把父亲踢开。被踢了一脚的父亲,呆坐在地,他没有再追,爷爷也没再回头。就这样,爷爷离开了家乡,离开了金寨,离开了大别山。”西撤的路是杀出来的一条血路。枪声一响,李开文就带着他的担架1班,两眼不眨地盯住火线上的战士。战士们冲上去了,他们就卧倒;有战士倒下了,他们就冲上去。他们同负了伤的战士们一道与死亡赛跑。首长负伤了就抬首长,战士受伤了就抬战士。这时他们的肩头便成了一个流动的“指挥所”。为甩掉围追堵截的敌人,部队忍痛丢掉了笨重的武器,轻装前进。但担架上躺着的战士,可不可能丢。担架上负了伤的首长,更丢不得。因此,李开文带领的担架班,每一天都在负重前行。离开了大别山根据地的红军部队,突然打响的遭遇战越来越多。因此,常常要不停地冲锋,连天急行军。大路都让给敌人了,红军只能走小道,走那些没人愿走的山道。李开文脚上的草鞋早就磨破了,一步一个血脚印。当时73师数千名干部战士都害上了烂脚病,一边赶着路,一边龇牙咧嘴,忍不住地叫。有些战士吃不消,绝望了,就趁着黑夜丢下枪支溜号了。担架班里的一个金寨老乡,这天也要溜走,被李开文发现了。他上去一把将他纠住。老乡向他哀求,请求放他回家。李开文说,你咋这么糊涂?你以为你还回得了大别山吗?你参加了革命,就成了离弦的箭,没有了回头的路。现在大别山已经落在敌人手里,你回去就等于去找死。既然回去是一个死,不如跟着队伍杀一条活路来!老乡哑巴了半天,最后还是跟着李开文归了队。之后,李开文在长征中受了重伤,总算捡回了条命,双耳却落下残疾。伤好后,他由担架班转到了炊事班。二是对党和领袖忠诚的典范。抗战时期,国共合作,国民党派了大批特务混在勤杂人员中来到解放区,日本鬼子也从山西派来了大批汉奸特务,想暗害中央首长。有一天夜里,与李开文同睡一屋的老胡,半夜醒来发现李开文在屋子里走来走去,他就问怎么回事,李开文说:“我刚才梦见有特务下毒想要谋害毛主席,我急得睡不着。”为了保全中央首长安全,收菜、发菜等杂事李开文都亲力亲为。又向医生学习医药知识,每天买进来的食品都进行严格的检查。好几次就发现了猪肉、鸡蛋被打了毒针。为了以防万一,李开文还准备了一双筷子,每一种菜给首长吃之前,他自己先要吃一些,感觉是安全的,才会拿给中央首长和毛主席吃。还有一次,李开文使“蛮”把关押中灶班炊事员殷道山的中央监狱的铁门咋了,这事被毛主席知道后,说道:“你这次砸了中央的监狱,没错。延安的官僚主义一露头,就被你砸了回去,这对大家都是一次很好的提醒,所以我说你蛮得好哪!”。三是对人民群众忠诚的典范。1956年底,全国各条战线上的英雄模范人物云集京城,李开文当选上全国粮食系统的劳动模范,并登上大会的主席台。毛主席得知延安时期的劳动英雄李开文,现在又成了全国劳模,并来到北京,非常高兴,亲自请李开文到自己家里吃饭。12月的北京,冰天雪地,出现在主席面前的李开文,一身单薄的黑色小棉袄,一双破旧得快看得见脚趾头的黑布鞋。主席见他穿得太少,就送给他一件皮大衣和一双毛皮鞋。 李开文穿着毛主席送给他的皮大衣和毛皮鞋回到响山寺。一到家,好多乡亲都拥上来,听说他不光见到了毛主席,还到毛主席家里作客。身上的皮衣、脚上的皮鞋,都是主席送的,一个个羡慕死了,说他太有福气!后来,县里举办“建国十周年成就展”时,想要他的大衣和皮鞋,他很高兴地交了上去。展览馆留下了那件皮大衣,毛皮鞋还给李开文。李开文十分珍惜那双皮鞋,舍不得穿,当宝贝似的收在柜子里。想主席了,就把它拿出来摸摸、瞅瞅。1960年冬天,大雪封门,村里的刘拐子来看他,他见走路本来就不方便的刘拐子脚上只穿一双烂布鞋,脚脖子已经冻得发紫,李开文就从柜子里取出那双毛皮鞋,让他穿走了。通过这件小事,我们可以看出,李开文同志始终心系百姓,所有人都觉得是最珍贵的东西,为了人民的需要,他毅然决然的把最珍贵的无偿奉献给最需要的百姓。50年代初,国家经济十分困难,为了支援地方建设,李开文将平时省吃俭用的500元钱,无偿地捐献给了政府。他还用自已的钱,为家乡修路架桥。四是对家庭家人忠诚的典范。离京之前,李开文想起了毛主席“有机会要来看看我”的话。他想,这一去,就隔上了千山万水,今后不一定有机会再见到主席了。听说主席住在香山,就一路问过去,最后在双清别墅,见到了主席。毛主席自然也没有忘记这位“老班长”,了解情况后,关切地问李开文为什么不去天津当厂长。李开文说,天津糖厂的糖再甜也没有家乡的水甜。主席一听,笑了,说他这是要叶落归根啊!毛主席得知李开文已经认识了1200多个字,高兴地说,回去就回去吧,但要经常写信来,到哪里都要记住了,你是从中央出去的。李开文的组织关系从华东军区转到了安徽。安徽有关部门最后把他介绍到六安地委组织部。地委领导试探着问他想从事什么工作。李开文说,服从分配,什么工作都行。地委领导又说,那就回金寨县去当副县长吧。李开文一听,又是吃惊不小。他想叫他去天津当个厂长,他已经感到1000多人太多了。现在让他当县长,一个县少说也有二三十万人,他哪有那个本事!连忙推辞,说这当官的事他干不了。地委领导见他态度坚决,不像开玩笑,便十分为难,就让他先在地区住下来。可李开文却等不及,他着急要回老家看看。经过两天的颠簸,第三天天亮时,他回到家乡槐树湾乡。从弟弟李开香口中得知,他离开大别山的那一年,国民党军队进了村,烧了他家房子。他妻子张氏为了逃命,连夜带着儿子李锦旭,抱着才出生不久的一对双胞胎,东躲西藏,不敢回村。那年冬天,雪下得特别大,天也出奇得冷,张氏躲在一个山洞里。因为没有东西吃,挤不出一滴奶,可怜一对双胞胎眼睁睁地饿死了。后来,他妻子整整等了他10年,最后以为李开文不在人世了。这才死心,改了嫁。李开文得知情况后,经过多方寻找知道了原配妻子现任丈夫已经去世,便想着把她接回来好好照顾她,经过李开文多次上门劝说,终于打动了她的原配妻子,两人又携手走过了多年。
|